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军事》2008,(6):13-13
2008年3月27日,俄罗斯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用“宇宙-3M”运载火箭将德国的“天基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4”(SAR—Lupe4)侦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能提供分辨率优于1米的侦察图像,还可在夜间成像或透过云层成像。SAR-Lupe星座则由分布在3个轨道面的5颗卫星组成,每颗卫星重约770千克,设计寿命为10年,星座运行在高度约为480千米的低地球轨道。根据计划,该星座的第五颗卫星将在2008年7月发射。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技工业》2005,(1):92-92
据美国《全球安全》网站2005年1月4日报道,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全世界航天国家的在轨工作军用卫星共有220颗。其中通信卫星80颗,导航卫星53颗,成像卫星25颗,电子侦察卫星12颗,预警卫星11颗.海洋监视卫星18颗,气象卫星12颗,小型军用或技术发展卫星9颗。它们分别属于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  相似文献   

3.
2001年11月,以色列国防军批准了一项投资3.9亿美元的三军通信卫星研制计划。它由空军牵头,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为主承包商,其中前者还参加“地平线”(Ofeq)侦察卫星计划,后者则曾是以色列阿莫斯-1商用通信卫星的承包商,该星被提议作为以色列军用通信卫星计划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在1973年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埃及和叙利亚的联合进攻下几乎陷入绝境.但以色列根据美国的照相侦察卫星“锁眼-9”所提供的关于埃军的卫星照片,发现渡过苏伊士运河的埃及第二和第三军团在结合部出现了一个宽约10千米的间隙地带。于是,以色列迅速组织一支精锐部队从这个间隙地带偷渡大苦湖,插入运河西岸,切断了埃军的退路,摧毁了埃及沿运河西岸用苏制防空导弹筑起的“空中屏障”,从而反败为胜。  相似文献   

5.
我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卫星侦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发展侦察卫星.提高卫星侦察能力。日本已建成第一代军用侦察卫星星座——“情报搜集卫星”(IGS)系统,并寻求发展分辨率更高的下一代军用侦察卫星。印度不断提升民用遥感卫星性能,加快“国家预警与反应系统”的构建步伐韩国制定长远规划.逐步实施本国的侦察卫星计划。台湾地区也丝毫不放松在侦察卫星方面的努力,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卫星侦察能力。  相似文献   

6.
美国在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过程中,动用了多种侦察卫星,其中主要是。锁眼”和“长曲棍球”等。美国有100多颗军事卫星运行于地球轨道上,除用于导航和通信等用处外,也有一部分用于侦察。在这些军事卫星中,能够拍摄近距离地球照片的低轨道侦察卫星有5颗,其中有3颗属于KH-12“锁眼”侦察卫星,它们利用可见光和红外谱段进行拍照,获取对美国有较大价值的目标情报。另外两颗侦察卫星的代号为“长曲棍球”,它们装备了合成孔径雷达,在进行侦  相似文献   

7.
基于STK的SAR卫星轨道预报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可以全方位全天候的对特定区域进行侦察,对SAR卫星的轨道预报是反SAR前提.首先基于Access数据库建立了SAR卫星数据库;通过STK(卫星工具包)的STK/Connect模块实现了SAR卫星数据库与STK的连接,基于STK平台实时的显示了SAR卫星的在轨运行以及对地覆盖情况;系统的报告生成功能可生成SAR卫星星座在此时间段内对区域的访问报告,根据报告可对访问该区域的SAR卫星进行轨道预报.  相似文献   

8.
概况 2010年,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国家、日本、印度、以色列和韩国进行了航天发射。这些国家共进行74次航天发射,其中有23次商业性发射,占总发射次数的31%。2010年的航天发射总次数比2009年少4次,降低约5%。 2010年74次航天发射有4次失败。4月15日,印度“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2型火箭发射“静地星”4通信与导航卫星失利;6月10日,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卫星导航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卫星导航技术也日新月异.主要叙述了导航卫星星座的导航定位原理、精度指标和性能指标的评价方法以及国内外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各种卫星导航技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中国的CNSS--"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及将要投入使用的欧洲GALIELO卫星导航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方案.从而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突破了我国遥感卫星的诸多技术瓶颈,实现了卫星遥感图像质量最高、数据传输速度最快、低轨遥感卫星寿命最长、立体测绘成功率百分百等多项国内第一。其投入使用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期采购国外商用卫星影像数据进行测图工作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万维网地理信息技术、"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综合应用,提出了应用Web GIS和"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应急器材保障系统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探讨了实现应急器材保障系统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星载InSAR均匀相位构形的空间基线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星载InSAR(干涉式合成孔径雷达)在对地观测任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空间基线随卫星编队平台的运动而变化。本文基于卫星编队的构形原理,定义了星载InSAR均匀相位构形。根据干涉测量原理定义了相关基线及其稳定度,研究了不同均匀相位构形下星载InSAR的基线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协同通信技术是一种具有低复杂度和高分集增益的新兴技术,其在卫星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文章首先介绍了分集技术的抗衰落性能,给出了MIMO系统的模型及其信道容量分析,然后介绍了协同通信的三种协同方式,最后建立卫星协同通信系统模型,选取下行链路的二星一用户模型并以译码前传方式为例给出了卫星协同通信性能仿真分析以及卫星协同通信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SAR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表格形式来说明民用空载和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的发展现状。表中列出了一些用户需求和目前系统的一些特性,并给出了一些特殊的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人造地球卫星家族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微小卫星的身影。人们一般把1吨以下的卫星统称为微小卫星(miniaturesatellite),其中100~1000千克的卫星称为小卫星(minisat),10~100千克的卫星称为微卫星(microsat),1~10千克的卫星称为纳卫星(nanosat),0.1~1千克的卫星称为皮卫星(picosat),小于0.1千克的称为飞卫星(femtosat)。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轻型材料的研制以及高功率太阳能电池的出现,都为微小卫星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与以往的大卫星相比,微小卫星具有很多优势。如微小卫星重量轻、体积小,再加上批量生产,生产成本低;可以用小型火箭发射,或作为大型火箭的辅助载  相似文献   

16.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Halo轨道卫星自主导航和控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X—raypulsar-basedautonomousnavigation,XNAV)技术应用于halo轨道卫星的可行性。给出halo轨道卫星的6维状态方程和基于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6维观测方程,对用x射线脉冲星导航和小推力方法控轨后的日地系第一平动点halo轨道卫星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测量精度下,可以将卫星保持在标准轨道附近。最后对实验参数数值的选择给出了相应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针对飞行器在卫星信号失效时导航精度变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卫星定位与景象匹配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载机平台组合导航方法。首先根据INS、卫星定位与景象匹配的数学模型,构造了对应的量测方程,然后应用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 KF),对不同的量测推导了对应的滤波算法。其中对于卫星数据与景象匹配数据,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 EKF)进行了线性化处理。该方法不要求卫星数据直接提供定位信息,故在卫星数较少时也可以应用。仿真实验中,当卫星信号部分缺失时,本文方法能获得比INS与卫星组合定位方法更小的位置误差,在包含卫星信号时,也能提供比INS与卫星组合定位方法更优的精度。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GEO卫星星体相对固定、覆盖面积大、多普勒频移小、技术相对成熟简单,是重要的卫星发展领域之一。文章重点介绍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Inmarsat、Thuraya、Terrastar和Skyterra,包括这些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最后对我国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和趋势进行简单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在卫星覆盖特性分析中,一般仅考虑卫星的波束主轴(及覆盖圆锥中心线)通过地心时的覆盖情况,主要研究卫星姿态发生偏转后,波束主轴偏离地心时的覆盖情况,并进行了动态覆盖仿真,模拟并分析了几种卫星及星座在姿态发生偏转时覆盖区域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卫星动态网络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卫星网络模型构建和仿真需要,探讨了构建基于分层结构的卫星动态接入网的必要性。基于“骨干/接入”思想,提出了基于分层结构的卫星动态接入网络(HSDAN)。根据OPNET系统的仿真机制,构建HSDAN的网络模型、节点模型和进程模型。通过与简单分层卫星动态网络(SHSDN)的仿真分析比较,说明了在网络高负载条件下,基于“骨干/接入”网络模型思想的HSDAN更适合天基综合信息网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