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所作的《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标志着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全国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工作重心转入了经济建设轨道,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新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把握苏联历史转折的舵手是伟大领袖列宁.三年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斗争的胜利,巩固了年轻的苏维埃国家,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使得党和国家得以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期,努力实现列宁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计划。同时,历史的经验教训,两种对立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是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题。列宁作为领导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 ,对这一历史课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在他去世前的几年里 ,列宁从苏维埃俄国的实际出发 ,面对国内外新的形势 ,深刻总结了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新经济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前人未曾提出过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想 ,在这些思想中处处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这是他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留下的珍贵遗产 ,…  相似文献   

3.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收入差距悬殊会不会导致两极分化?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剥削现象会不会影响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些问题涉及的领域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一是分配的收入问题。这两方面的问题,都是过去我们常说的经典社会主义含义的两项核心的内容。列宁不是说,社会主义等于公有制加按劳分配吗?为什么在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两个核心内容上产生认识问题呢?主要原因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  相似文献   

4.
建立无产阶级常备军是列宁国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列宁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军队理论与苏俄军队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列宁根据苏俄政权建立后的特殊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提出并实施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军队学说的发展。然而,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新政权在武装力量建设上,面临着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常备军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俄共(布)内意见并不一致,经过反复而激烈的争论,才最终被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5.
马列主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在《共产党宣言》、《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伟大的创举》、《论合作社》、《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 10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 ,蕴涵着一系列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6.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无产阶级建军的基本原则,也是无产阶级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本文从苏维埃工农红军的创建过程中,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对红军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进行全面领导和直接指挥,来论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讨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归纳提出了列宁对进行社会主义化革命的重要意义有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认为,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之后,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也随之消灭。列宁继承了他们的思想,并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到了斯大林时代,斯大林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等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有了新的发现并从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讨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归纳提出了列宁对进行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重要意义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季能进编译20年代初,孙中山为研究苏联布尔什维克党、苏维埃和红军的经验,派36岁的蒋介石,作为中国国民党代表团的团长于1923年9月至10月,对苏联进行了参观访问。那时,列宁正患重病,因而,由托洛茨基、加里宁、卢兹塔克、启切林...  相似文献   

11.
列宁对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但由于历史条件局限,其科学思想在实践中没有充分展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继承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不仅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对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军“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公民,在加入武装部队之际,庄严宣誓:我保证成为一名正直、勇敢、遵守纪律和百倍警惕的军人.严守军事机密和国家机密,无条件地执行一切军事条令和指挥员、首长的命令。我宣誓要认真地学习军事,全力保护军用物资和人民财产,誓死忠于人民,忠于苏维埃祖国和苏联政府。我时刻准备遵照苏联政府的命令保卫我的祖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并且,作为武装力量的一个军人,我宣誓要英勇地、机智地、忠心耿耿地和光荣地保卫我的祖国,为取得对敌斗争的彻底胜利,不惜流血牺牲。如果我违背我的这个庄严誓词,我甘愿受苏维埃法律的严厉制裁以及劳动人民的痛恨和唾弃。”日军“我宣誓:牢记保卫我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20年代,苏联武装力量经历了一场由战时转入和平时期建设的深刻军事改革。这场改革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下进行的。其一,资本主义各国正在发生经济危机,国际上出现了列宁所指出的某种“均势”,使年轻的苏维埃国家有了进行和平建设的可能。其二,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连续七年战争,苏联  相似文献   

14.
军事文摘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常备军建设的基本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设想,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在武装力量建设上可以废除常备军制,实行民兵制。但是列宁根据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形势,认为面对国内外强大的敌人和资本主义国家长期的包围,社会主义国家若要站住脚,就必须实行常备军制,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列宁的  相似文献   

15.
列宁"新经济政策"是世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第一次改革开放的伟大试验,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科学价值。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继承和发展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开拓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新征途中,仍然要借鉴"新经济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6.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8年)期间,列宁于1915年7—8月写了《社会主义与战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对战争的态度)》,由日内瓦《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印成单行本发行。这本小册子是列宁“总结社会民主党对战争的策略”①的纲领性文献。列宁在这一光辉的著作中,阐明了科学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理论,尤其是论述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革命策略。并且在大战中,列于领导布尔什维克和无产阶级,坚决实践了这一革命策略,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这表明在大战中,列宁关于战争、和平与革命理…  相似文献   

17.
民族自决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进一 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自决权理论,为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正确 认识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对我们当前解决民族问题,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军队与国家关系的原理是马列主义学说的一项重要内容.处理好无产阶级军队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发生以来尤其是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后各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前,在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重温马列主义这方面的基本理论,总结我军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指导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继承了列宁晚期思想中的辩证法,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可以这样认为,列宁晚期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辩证思考,是邓小平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十月革命之前,列宁曾经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成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对于俄国社会主义者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他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在这里,列宁明确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般的指导原理”,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各国的实际,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俄国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革命胜利论,并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英国的大学者罗素曾经认为,20世纪将作为列宁和爱因斯坦的世纪载入史册.列宁之所以成为一个世纪人物,在于他不但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者.尤其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俄国的国情相结合,提出了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