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始,中国人民举行了全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在这一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存亡的艰难岁月里身为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年逾六旬的于右任先生,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共产党发表的《为抗日救亡告全体同胞》(《八一宣言》),张、杨发动的通蒋抗日的“西安事变”,以及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持何种态度,应如何评价?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一简要述略。(一)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之态度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时,驻沈阳南满站的日本联队不过一万余人,而中国在东北驻军有十九…  相似文献   

2.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东北全境的侵略行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日本侵略者在东北长驱直进,如人无人之境 1927年4月,日本组成陆军大将田中义一内阁。侵华狂热分子田中一上台,就明确了对中国积极侵略的方针,强调解决中国问题是内阁的重大使命之一,急欲吞并中国东三省。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政府召集外务、陆海军省官员、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及驻华文武官员于东京外相官邸举行“东方会议”,会议制定  相似文献   

3.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即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多次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3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相似文献   

4.
1937年爆发的“七七”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重大步骤,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今年是“七七”事变和全国抗战五十周年,治史者有必要追索芦沟桥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这段史实,以教育后代,提高警惕,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5.
从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太原、淞沪、徐州和武汉四次大规模的防御性战役,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作战兵力和战争资财,最后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保守,曾起了重要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的:“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38页)这里,仅从军事上对其努力的方面和招致失利的原因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1932年初,日本帝国主义出于整个对华战略的需要,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这是其精心策划的一个阴谋活动。为了转移视线,日本从事变策动之初即开始进行外交欺骗。其具体方法是,首先把引发事变的责任全部推给中国,然后尽力把东北的“满洲问题”和上海事变截然分开,坚持所谓“就地解决”主义。并在国际上准备了一套虚与委蛇的对应策略,开展欺诈外交,本文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此进行分析,进一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不遵守国际信义,不讲外交道德的狡诈手段和邪恶本质。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陆军在中国一直保持4个军、17个常备师团的编制,1937年7月以后为了对我国进行全面入侵,又新成立了7个师团。此后,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日本陆军师团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经统计,从1931年至1945年,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陆军师团共有102个(内含3个坦克师团、3个飞行师团),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时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特组织了这组《侵华日军各师团全曝光》的系列文章,忆日寇铁蹄,记民族危亡,奋强国之心,振文明之邦。 --编者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强国侵略半封建半殖民地弱国的战争,也是一场弱国打败强国的战争。这一战争的胜利,与毛泽东英明的国际战略理论密切相关,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国际战略必须搞清它的理论支点。   一、 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世纪 30年代,中国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而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资产阶级大国已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日本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和时代条件,则成了一个具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中,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特别是和日本进行了科学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1941年1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按照预定阴谋,在安徽泾县茂林以东山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0年,蒋介石集团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国民党进行诱降活动的情况下,加紧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10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出《皓电》,诬指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术界以及相关历史著述中均把日方致第29军的一个普通军事通牒当成七七事变中日方的"最后通牒",而真正的最后政治性通牒却长期遭到忽视和遗忘。本文从日本对华政策入手,结合对其发动七七事变目的的分析,认为1937年8月上旬出台的《日华邦交全面调整纲要》《日华停战条件》《处理华北事变纲要》和《华北政务指导纲要》等文件,作为日方最后的政治通牒,在日本侵略责任定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自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后,到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8月1日和3日,德国分别向俄、法宣战,4日,英国对德宣战。6日,奥匈对俄宣战,23日,日本对德宣战,前后不到两个月就全面爆发了。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却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燃起第一把侵略战火,到1935~1936年意大利武装侵略阿比西尼亚和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再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2.
“一·二八”事变的起因“九一八”事变后,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怂勇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田中与女间谋川岛芳子策划,于1932年1月18日,唆使日僧天崎启升等五人向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田中操纵流氓汉奸乘机将两名日僧殴至重伤,日方传出其中一人死于医院。随即以此为借口,指使日侨青年同志会一伙暴徒于19日深夜焚烧三友实业社,砍死砍伤三名中国警员。20日,又  相似文献   

13.
60年前的5月3日,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的日子。今年5月3日之前,东京各大报登载了许多介绍这一历史性审判的文章,这让人们又一次重温了历史,加深了对“东京审判”意义的认识。日本国内一些出版社曾出版过多本有关日本侵略与扩张历史的书籍,大都较为真实地记载了当年日军一手策划和制造的日方所称的“满洲事变”(9·18事变);接触过的许多日本人,不管他们如何去评价整个对外侵略与扩张的历史,都还比较客观地承认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和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无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简称“东京审判”),对战后日本国民了解历…  相似文献   

14.
◆临危受命1933年9月,国民党反动派纠集50万兵力,对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第五次“围剿”。在“左”倾军事冒险主义的指挥下,我中央红军以一比五的劣势兵力和落后的武器装备,与蒋介石的飞机大炮死打硬拼。1934年7月,战争形势进一步恶化,中央苏区的面积由纵横千里,缩小到300余里。此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我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却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于不顾,大肆宣传“中国无力抗日”,叫嚣“攘外必先安内”,进一步加强对中央苏区的进攻。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联…  相似文献   

15.
自总第105期起,本刊先后连载了从“九一八”事变以来侵华日军将帅毙命记。这些元凶中,有的是侵华日军中职务最高、罪行最大的,有的是在敌后战场毙命的,有在正面战场毙命的。这一期我们将为您介绍离奇毙命的侵华日军将领。这些毙命的侵华日军将领都是日本侵略中国、奴役和屠杀中国人民的罪魁祸首。他们的罪恶历史是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侵略扩张成性以及残暴、凶狠、灭绝人寰的缩影和典型代表。这些不齿于人类的日本战争罪犯已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无论日本那些不愿意反省和正视侵略历史的人怎样地“参拜”、“招魂”,也不可能抹煞掉他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相似文献   

16.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稳固其对中国东北的占领,并与德国法西斯相呼应,伺机夺取苏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沿中苏、中蒙边境先后构筑了 17个筑垒地域,形成了总长达 1000多公里的防线。这条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防线并没有能够挽救日本帝国主义覆灭的命运。 1945年 8月 9日凌晨,苏联对日本宣战,出兵东北,只十余天的时间,日军苦心经营达十余年的筑垒地域就被彻底粉碎。 一、侵华日军中苏边境防线概况   日本帝国主义在完成对东北的占领之后,鉴于当时社会主义的苏联对伪满政权和日本政府的态度,以及苏联在远东地区…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开始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空前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8.
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新近发现4本抗日战争时期由日本出版的侵略中国的"写真集".这些"写真集"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又一铁证,也是对当前日本极右势力否认历史上曾疯狂侵略中国的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19.
9月5日,日本防卫相林芳正在内阁会议上报告了日本2008年版《防卫白皮书》并获得批准。这是日本将国防部门从“厅”升级办“省(即部)”后,所发表的第二份《防卫白皮书》。作为关于防务问题发表的正式官方文件,今年的日本《国防白皮书》针对日本周边的安保环境指出,中国连续20年以两位数增加国防预算,大幅扩充军备已造成不安,日本对此表示警戒,  相似文献   

20.
梁茂芝 《环球军事》2010,(21):60-62
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本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八·一三”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当时的中国南京,于是,一场惨烈的南京保卫战打响了.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前,中国陆军曾在南京城外进行了抵抗,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此前后的万米高空上,中国空军同样进行了一场壮怀激烈的保卫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