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个鲜明的主题,发展经济已成为各国尤其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但即使是这样,许多国家仍然非常看重全民国防意识的培养,甚至将其列为国民思想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如美国政府强调国防是“政府的首要职业”、“社会的第一勤务”。1958年的第一部《国防教育法》被政界和教育界称为美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文献”。除了依靠其发达的传播媒介不间断地向国民灌输“国防至上”、“民族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早在青年时代就关注国家的安危问题,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国防观。他主张长江防务是中国国防的重心所在;国防权是一个国家的主权,不容侵犯;要培养国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国民的体质,振尚武之精神;以及“另起炉灶”建立“正式的国防军队”,是对中国近代以来“争胜型”国防观的继承与发展。其中体现的自强御侮观念,进化论观念,从经济、科学、文化等看待国防的综合性观念,以及战略视野、世界眼光、对人民作用的强调,说明他是根据中国社会现实与时代的发展变化看待中国的国防问题的,一些思想观点初步具有了现代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国防信誉是指国家和公民在进行国家防卫活动时形成的具有一定可信程度的意识形态。良好的国防信誉不仅指导规范着人们对待国防的态度和行动,而且是促进民族振兴、经济繁荣、国家富强的精神力量。在长期和平环境之中,和平麻痹思想容易滋长,只有树立强烈的国防意识,维系极高的国防信誉,才能有效地保卫国家的安全。国防建设既包括精神力量建设,也包括物质力量建设,而强化国防意识则是维系国防信誉的必然要求,是立国、强国、夺取未来战争胜利的精神支柱。同时,国防意识也是国防建设的思想基础,人民有了强烈的国防意识,才能自觉地去从事物质方面…  相似文献   

4.
梁军 《国防》2001,(12):33-34
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和平建设时期巩固国防,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公民和组织增强国防意识,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基础工程。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因此苟安心理积淀,和平麻痹思想日盛。在这种情况下,加大贯彻实施《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曾经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辽宁省辽阳市,有一位以专门办实事著称的拥军尚武的好领导,他就是全国双拥工作先进个人、辽阳市委书记龚尚武。 国防教育是“一把手”工程 近两年来,龚尚武先后推掉许多头衔,却保留了辽阳市国防领导小组组长的职务。当问其缘故时,龚尚武说:“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民族文  相似文献   

6.
现在以至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社会基本单元,仍然是民族国家。“国无防不立”,这是国际社会生存竞争的一条基本法则。而国民的国防观念,乃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因素。虽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影响国家的安全因素已不象过去那样单一,但是不应忘记,国防建设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降低,各国仍然重视军事力量的威慑作用,强调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国富民富不等于国强,国力、军力薄弱,国家就很难有稳定的和平和安全。爱国家爱民族就要有国防观念。而公民头脑中国防观念的树立仰赖于平时的国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边婷婷的话: 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我国正处在和平建设时期,将近30年无战事。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一些人逐渐觉得战争已经远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意识开始淡化。许多人不关心国防.只追求物质利益.这种国防意识的缺失无疑是让人担忧的。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群体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这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的强大,自然离不开经济的强盛,但国防作为国家的脊柱.同样不可弱化。拿破仑说过: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的。以瑞士为例,这个永久性中立国虽然已经160多年没有战事.却始终在做着战争准备。这个国家有着十分完善的地下掩体,里面有水和食物.一旦开战,可随时供人使用。瑞士的常驻军队只有3500人,但战时却可动员35万预备役军人参战,其中还不包括专业技术兵种。一位瑞士的外交官曾自豪地说:“瑞士人踏出左脚是公民.迈出右脚就是军人!”如此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完善的国防动员制度,使这个中立小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安然无恙。 历史一再告诫我们.失去忧患意识的国家是危险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安危存亡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国防建设不仅仅是军队和政府的事情.更是全民的责任,国防意识更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此时正值民兵整组之际.希望我们民兵能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切实加强自己的国防观念.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认真搞好训练,真正做到平时能工,战时能攻。让我们自豪地说:“我们渴望和平,但也不惧怕战争!”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建设强大的国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晟  李华 《国防》2006,(1):1-6
和平发展的根本是以经济制度为主的国家制度创新,但国家制度的创新必须在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下进行。强大的国防是营造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的基本手段,是国家制度创新的基本保障。和平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深入融入世界,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有效的国防建设支撑,强大的国防是维护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基本要求。中国要实现和平发展更需要强大的外交能力,但当代及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军事实力仍是国家外交能力的重要标志,强大的国防是培育、发展外交能力的基础。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文化根源,中国的和平发展首先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振兴与凝聚,尚武精神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强大的国防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母体和基本保障。新世纪新阶段,中国要创建和谐社会,要实现和平发展,就必须建设强大的国防。  相似文献   

9.
国防观念,通常指一个国家、民族在平时和战时,为防卫外来侵略,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与利益的意识和行为。一般来说,国防观念在战时毋须特别强调,重要的是和平时期国防观念的养成与强化。历史经验证明,和平时期国防观念淡薄往往成为导致败军误国的  相似文献   

10.
国防至关国家存亡兴衰,不可不视若生命。国防的强弱,首先在于精神上的防线,在于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和警惕性,在于存乎一心的国防意识。普遍的规律是,当战争恶魔降临时,人们的国防意识极强;当久居和平环境时,人们的国防意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趋淡化。因此,在当前的相对和平环境中,在改革开放的情况下,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提高人们商品意识的同时,必须增强人们的国防意识,才能确保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文化精神与民族性格塑造上,存在着一种由"尚武"到"崇文"、由阳刚而阴柔、由积极进取转为消极守成的历史转型。先秦时期无论是社会风尚,教育内容,还是学术构建重心、图书目录的分类,"尚武"精神的积极弘扬与全面渗透,都是当时精神文化活动的主旋律。汉、唐时期,尽管"崇文"的风尚越来越炽热,但"尚武"精神魂魄犹存,汉唐雄风依然凌厉而高扬。领略"建安风骨",或者品读唐人的"边塞诗",能感受到当时人们慷慨激昂、遒劲豪迈的阳刚之气,那种悲凉沉郁、睥睨天下的风骨气概。但是,宋代以降,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风貌逐渐受到严重的消蚀与衰减,过度"崇文"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的弥漫,使得本应双头并进的"允文允武"的平衡被打破,也使得中国的民族性格中,多少欠缺了一些刚毅坚强的钙质,不利于当代国民国防意识的培育,这显然是值得反思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国防军事教育对国家的安全和国家和平发展相当重要,高校大学生接受国防军事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赓续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提升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主要形式.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的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意识,使学生具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理性的爱国...  相似文献   

13.
刘志全 《国防》2006,(9):64-65
国防教育,既包括国防知识教育、国防技能教育,也包括国防理念教育、国防精神教育。强化全民国防理念和国防精神,引导人们走出认识的误区,是国防教育的重要任务。(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是一派歌舞升平、和平安康的繁荣景象。和平与安宁,是一个民族的幸运,也是容易产生麻痹思想的时候。在混乱、战争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渴望和平、渴望秩序;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我们也应当想到危机、想到战乱。因为,和平的概念,形象地说是两个战争的间歇。和平与战争相生相伴,又相互作用,互为转化,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两大景观。大敌当前,生死相伴,民族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使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对全民国防教育和人们的国防观念、国防精神培育产生了广泛和强烈的影响。物质利益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人们的国防意识;社会经济结构多元化加大了国防教育开展的难度;意识形态和精神领域腐朽陈杂的内容侵蚀着人们的尚武意识和国防精神。可见,  相似文献   

15.
国防意识谈     
何谓国防意识?简而言之,就是公民对国家防卫问题所持的思想观念。它一般表现为公民对战争和国家防卫问题的关注,对国防建设和国家各项防卫政策、措施的认同,以及对国家防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我国公民的国防意识,具体内容应包括:热爱和平,反对外来武装侵略的防卫观念;崇尚英雄和军人威仪的观念;关心国防建设、为富国强兵多作贡献的思想;依法服兵役,献身国防事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发行国防彩票的意义,认为发行国防彩票不失为强化国民国防意识、丰富人民群众生活、国家筹集国防资金、搞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并就国防彩票的发行销售和管理方式、以及发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和平时期巩固国防、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国家和民族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须臾不可大意的国之大事。尤其在当前人们和平麻痹思想严重、国防观念淡化、放松甚至忽视国防教育的情况下,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军事变革方兴未艾、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西部开  相似文献   

18.
董建宏 《国防》2013,(12):55-55
提高兵员质量是信息化建军作战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要采取新举措、拿出新办法,认真研究解决征兵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大大学生和高素质青年的征集力度,夯实现代化建军作战的人力资源基础。在深化思想认识上下功夫。适应形势任务,围绕确保兵员质量,坚持多重宣传,提升国民爱军尚武意识。平时,要经常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国防教育日、防空袭警报试鸣等重大时机,开展主题鲜明的群众性活动,举办国防知识讲座、编发国防教育手册、开辟国防教育阵地、宣传爱国拥军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军尚武教育。  相似文献   

19.
国防意识作为国防教育产物,其核心内容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分析国防意识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内在联系,探讨国防意识教育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积极影响,将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国民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必须着力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前者为精神动力,次者为智力支持,后者力物质基础。在思想道德素质中,国防意识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