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史载,宋朝时宰相吕蒙正做了宰相没多久,有人揭发蔡州知州张绅贪赃枉法,吕蒙正认真查办,但未找到实据。于是朝中便有人向宋太宗进言:“吕蒙正在贫寒时,曾向张绅要钱没要到,今天做了宰相就要报复人家了。”宋太宗问及此事,吕蒙正未作辩解。后来,在审其他案子时无意中得到了张绅贪赃枉法的确凿证据,宋太宗即为吕蒙正正言,并赞其清廉,而吕蒙正亦是一笑了之,未见逢迎。面对恶意中伤,不加辩解;面对赞许夸奖,亦不言谢。此种“不辩不谢”的态度,可以说是为官的一种至高境界———不去为一些莫须有的诽谤之辞枉费口舌,可以更加集中精力专注于工作;…  相似文献   

2.
肖绰     
肖绰(953~1009) 辽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契丹族,辽北府宰相肖思温女。幼年好学,善骑射,16岁被景宗选为贵妃,后封为皇后,生耶律隆绪等四子三女。乾亨四年(982年)景宗病逝,隆绪(圣宗)12岁即皇位,肖绰以太后摄政。时契丹社会正由奴隶  相似文献   

3.
桂志仁 《现代舰船》2011,(12):50-51
卓越的航海壮举和先进的船舶技术背后必然是发达的造船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的造船技术堪称世界一流。早期的船舶是在岸边平地上建造的,世界上有关船坞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三国志·吕蒙传》里,其中提到吕蒙为了能修理尺寸较大的军舰,在安惠巢河濡须口建造了一个偃月形船坞,其使用原理与现代船坞相同。欧洲第一个船坞出现在1495年,比吕蒙的船坞晚  相似文献   

4.
文钊 《军事史林》2008,(6):48-49
民间有句俗语叫“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说的是三国时期大将关羽据守荆州力攻樊城时,被东吴将军吕蒙白衣渡江袭了荆州,而自己也被迫败走麦城,最终遭擒被杀。那么,荆州之失,仅仅是关羽一人之过吗?笔者不认同。  相似文献   

5.
越忙越应学     
《三国志·吴书·吕蒙》载:一天,孙权召吕蒙议事,发觉他才识欠佳,于是劝他读书。吕蒙说:“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孙权说:“你事多,若不好学岂不更难胜任?”并且开了一系列书目,限期读完。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发奋苦读,笃志不倦,终成文武全才的将领。当前,学习的重要性已日益为大家所认识,但“越忙越应学”还未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有些同志成天事务缠身,忙忙碌碌无暇学习思考,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不是不想学,实在是没时间。”应该说,大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事情多、时间紧、工作忙是事实,但不能因为忙而疏忽了学习。明人刘伯温在…  相似文献   

6.
安徽桐城县县城有一街,宽六尺,名曰六尺巷。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姓叶的官人与当时的宰相张英家争地。家人修书一封求张相为其撑腰。张英写诗一首交给家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立即退让三尺。叶家知道后深深感动,也向后退让三尺,这样便形成了六尺巷。中国有句古话:“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自古有成天下之志者,必有容天下之量,而后能成天下之功。统御者是否有宏大的器量,宽阔的胸襟,对其事业成败至关重要。能容人、容事、容天下,才能够统观全局,冷静举措。1935年,陈毅只身去寻…  相似文献   

7.
袁浩 《政工学刊》2010,(1):44-44
《三国志·吕蒙传》中引《江表传》记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的故事。“学则必有所得”,正是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简单道理。它包含着“学”与“得”的正比例关系,小学小得、大学大得,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然而时下有些领导同志与当年“吴下阿蒙”的思想差不多,他们认为学习理论、文化、  相似文献   

8.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东晋军队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带)击败前秦进犯的战争,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秦在宰相王猛去世后,法制颓靡,统治集团的生活日渐奢侈。统一北方后,不断向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206年,萧何任西汉宰相,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曹参继任后,深知萧何制定的政策法规很管用,便继续沿用.当政三年,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故而出现了国富民殷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三国志》中记载,吴主孙权在给吕蒙讲了一通读书的道理后,还开了一个必读的书目,其中包括《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刻苦攻读,且能持之以恒,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一员既能征战又懂韬略的杰出将领,使得鲁肃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值得注意的是,孙权开列的那些必读书目中,历史书籍竟占了七分之五,可见历史知识对于军事人才成长的重要。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能启迪人们从历史经验中悟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规律性东西,使之对各种复杂的问题能有以善处。在这  相似文献   

11.
学学吕端典宅嫁女陈耀春宋朝吕端一生为官40余年,曾两朝为相,尽心辅佐太宗、真宗,以致太平盛世。今人大都知道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英绝果敢、匡正祛邪之才勇,常以“吕端大事不糊涂”褒扬他为智谋忠诚之士,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清廉为官的典范。他当宰相时,看...  相似文献   

12.
《三国志·吕蒙传》里有一段孙权劝学的故事,读来饶有趣味。故事不长,不妨原文照引: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  相似文献   

13.
(一)国人崇尚埋头哲学,不知是从哪一个朝代哪一天开始,反正至今不见轻松下来。《乐羊子妻》中那个仰头驾车(仰头本来是工作需要,低头岂能眼观前路)挨老婆训斥的男人,埋下头来后当上了宰相,应该算是埋头哲学的一次滥觞吧。  相似文献   

14.
《兵团建设》2013,(7):44
蜀国后期,诸葛亮病重,国家内忧外患,谁能接替宰相之位,将关系国家的安危,人们私下里不免多有议论,公认最有可能的莫过于杨仪和蒋琬。经过对比,大家觉得杨仪的希望更大,因为先主刘备和丞相诸葛亮对杨仪非常赏识,先是任命他为尚书,而蒋琬为尚  相似文献   

15.
苏煜 《政工学刊》2011,(4):55-55
清朝宰相刘墉有一书斋联:“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细思量,真乃怡情、励志、养心、修身之警言。现实中,打发岁月之“闲时”,情趣不同,方式各异:有喜好垂钓,一坐半晌的;有三朋四友,结伴游玩的;有推杯换盏,吆五喝六的;有幽居麻雀室,嗜赌成性的;有迷恋网络,游戏人生的;有坚守孤独,俯案苦读的;也有无所事事,胡思乱想的……总之,众生芸芸,  相似文献   

16.
“猫职不修”之联想陈正坤偶翻《唐书》,得一趣闻。掩卷之余,仍觉嚼之有味,不妨抄录于此。唐朝代宗间,有大臣上书,言陇州赵贵家将猫鼠同乳,不相为害,宰相视之为吉兆,拟率百官庆贺。而另一大臣则不愿苟同,旋即上书,力陈其害:“此猫对鼠不食,仁则仁矣,无乃失于...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省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语重心长地告诫与会干部要算好“四笔帐”,即经济帐、法纪帐、良心帐和道德帐。仔细思索,这话不无道理。一要算好“经济帐”。现在领导干部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从工作考虑组织上还给予了许多必要的待遇。细算起来,奉献与得到相比,得到的已经很多。如果贪赃枉法,锒铛入狱,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史记·循吏列传》中有鲁国宰相公仪休拒鱼的故事。公仪休非常爱吃鱼,当了宰相后,有很多人送鱼给他,但他都拒绝。人们不解其意,公仪休说:“如果我经常收受别人送的鱼,就会落下徇私受贿之罪名,到时候职位…  相似文献   

18.
韩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宰相。他心胸宽阔,气量过人,因此在朝廷上下享有很高的威望,为人处世之道也被后人所称赞。韩琦在定武统帅部队时,因为事务繁重,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当他夜间伏案办公时,总有一名侍卫在旁边举着蜡烛为他照明。有一次,韩琦又在夜里起草紧急公文。  相似文献   

19.
公元219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乘蜀将关羽进攻襄樊之机,派吕蒙率军袭取了荆州。荆州丢失后,是夺回荆州还是北攻曹魏,是刘备集团面临的一次重大的战略抉择。刘备主张夺回荆州,诸葛亮、赵云等主张北攻曹魏。221年,刘备决定大举攻吴,夺回荆州。这一行动的结果是222年夷陵一战,蜀军大败。荆州失守后,蜀汉究竟应把主要作战方向放在哪儿,怎样才是贯彻《隆中对》的战略良策?我认为,不能用夷陵之役的胜败,来衡量刘备夺回荆州的战略决策正确与否,而必须了解荆州得失与实现《隆中对》战略思想的关系。荆州地区,对刘备集团是一个必需夺取并确保的战略要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讲得  相似文献   

20.
荆州怀古     
登临荆州古城楼,凭栏俯瞰,但见薄雾笼罩的城廓,似游龙飞舞,盘旋在湖光水色之上,映现于翠阴华屋之间。滔滔长江,西来天际,瞑瞑中荡漾着李太白的余韵。巍峨的城池,透过眼底烟云,投影出历史的壮观画面。荆州,又名江陵,古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这里驰骋过许多咤叱风云的英雄豪杰。秦将白起攻楚、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吕蒙袭荆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