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况 2010年,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国家、日本、印度、以色列和韩国进行了航天发射。这些国家共进行74次航天发射,其中有23次商业性发射,占总发射次数的31%。2010年的航天发射总次数比2009年少4次,降低约5%。 2010年74次航天发射有4次失败。4月15日,印度“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2型火箭发射“静地星”4通信与导航卫星失利;6月10日,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军事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仰仗全球定位系统(GPS),而且这种依赖与日俱增。但是GPS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比较弱,而且以固定的频率发射,因此,军用GPS接收机很容易受到敌方的干扰。为了防止敌方在战时通过干扰GPS信号削弱美方的军事优势,美国在继续提高GPS卫星导航定位精度的同时,采  相似文献   

3.
GPS技术在双/多基地雷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将导航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应用于双/多基地雷达的定位与时间同步技术的一些情况,具体介绍了方案考虑,工作原理与试验结果。文章最后呼吁,为了掌握主动权,我国应尽早研制、发射自己的导航卫星,才能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于喜斌 《环球军事》2010,(20):12-14
2010年9月11日20时17分,日本种子岛宇宙中心使用H-2A火箭将自主研发的首颗“准天顶”导航卫星“向导号”送人太空,28分钟27秒后星箭分离成功,太阳能电池板正常展开。如果向导号”卫星运行一切正常,日本将连续发射另外两颗“准天顶”卫星,构建起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5.
2004年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十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被顺利送入近地点高度170公里,远地点高度510公里,倾角为65度的预定轨道。此次发射的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地图测绘、空间科学与技术等诸多应用领域的试验,卫星将在轨运行27天后返回,其获取的信息和试验结果,将对我国科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0周年纪念日。航天四院研制生产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为卫星的成功发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光飞逝,但当年研制、攻关的事迹是永远难忘的。  相似文献   

7.
在50年代的一些娱乐书籍中,曾经提出过从海上发射卫星的设想。60年代中期美国曾制造了圣·马可(San Mayo)海上发射平台,但它只能发射小型卫星,并且这个海上发射平台是永久性的,底座沉在肯亚(Kenya)海岸附近的浅海海底。1995年4月成立的海上卫星发射公司,开始着手生产制造硬件设备,准备同现有的和其它正在研制的运载火箭争夺越来越大的世界商用卫星发射市场。它的首次发射,将在1998年夏天发射一颗休斯公司的银河系 X1卫星。  相似文献   

8.
赵恒 《宁夏科技》2002,(2):44-47
在美国对阿富汗的空袭中.美国使用了名为JDAM的卫星制导攻击弹药,并依靠太空中由卫星群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制导,能准确地获知攻击目标的经度、纬度和海拔,误差仅1-3米。如果说JDAM的威力巨大,倒不如说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全球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9.
神州巨变     
中国火箭将送美国卫星上天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同美国特雷卫星公司商定,中国将于1987年12月为美国发射第一颗通讯卫星,另一颗卫星将于1988年发射。这是我国自去年10月宣布用我国的运载火箭承揽国际卫星发射业务以来第二次同外国公司签署有关卫星发射的协议备忘录。今年早些时候,我国同瑞典的一家航天公司签署了为它发射一颗邮政卫星的备忘录。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04秒,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一号"卫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装载于荷兰研制的两个卫星分配器中的三颗微小卫星,三颗微小卫星分别由土耳其、阿根廷、厄瓜多尔研制,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  相似文献   

11.
庞之浩 《环球军事》2009,(13):62-63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5月19日19时55分,美国空军的战术卫星-3发射升空。战术卫星-3是美国“快速响应航天”计划中的第2颗卫星,第1颗卫星是2006年12月16日发射的战术卫星-2,此后还将发射战术卫星-1、4等卫星。战术卫星3的成功发射,使美“快速响应航天”计划雏形初具。  相似文献   

12.
正人造地球卫星是目前发射数量和种类最多、用途最广、效益最高的航天器。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升空到现在,我国现已先后独自研制、发射和应用了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和应用卫星,取得巨大成果。一马当先的试验卫星我国航天初期发射过多颗"实践"系列试验卫星。2012年发射的实践-9A、9B是我国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首批星,主要用于卫星长寿命、高可靠、  相似文献   

13.
自1970年4月起,至2000年12月止,中国已研制发射实践系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资源系列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等各种卫星。通过这些卫星的研制发射,中国不仅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且在几个重要的卫星领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吴涛 《国防》2006,(7):71-71
日本防卫厅长官额贺福志郎2006年初表示,日本计划最早在2007年4月引进无人机,主要用于执行巡逻和情报侦察任务,此前日本还宣称将发射2颗侦察卫星。预计未来两年将是日本侦察手段建设的高峰期,到2008年,将初步建成独立的、较为完备的、从上至下依次为空间、空中、地面三层的立体侦察体系。空间侦察主要依托侦察卫星。2001年4月1日,日本在防卫厅本部设立了“卫星情报中心”,正式启动卫星侦察系统建设,并于2003年3月发射了一颗光学成像卫星和一颗雷达成像卫星。日本政府还计划在2007年3月之前再发射2颗侦察卫星,与目前的2颗在轨侦察卫星组成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军转民》2014,(10):6-7
2014年8月19日11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疆,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一颗波兰小卫星。  相似文献   

16.
外军瞭望     
《现代军事》2010,(6):54-56
2010年俄军将进行5次战术导弹发射 据“俄新社”2010年4月13日报道,俄陆军新闻中心发言人奥列格·尤什科夫上校称,今年俄军方将进行5次战术导弹训练发射和20次“龙卷风”防空火箭炮发射。导弹射手和炮手将在“东方-2010”战役战略演习中一显身手,西伯利亚和远东军区部队将参演。今年由伏尔加-乌拉尔军区导弹旅参加的演习已在卡普斯京·亚尔训练场(阿斯特拉罕州)发射战术导弹结束。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工业》2005,(4):28-28
发射时间: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由长征一号 运载火箭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1时48分进入预 定轨道。 卫星简况:属于技术试验卫星。它采用自旋稳定方 式,质量为173千克。 有效载荷:《东方红》乐音装置、宇宙强度计、太 阳短波辐射计和高空磁强计等,其中科学探测仪器设备的 任务是探测空间电离层和地球大气密度,然后通过遥测系 统把有关数据发送回地面。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小卫星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其结构简单、功能集中,多为星座组网工作模式,发射需求不断增多。自2013年起,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小卫星占卫星总数的50%以上。目前卫星的发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属发射,所谓"包车"方式,即买下一发火箭完成发射;一种是搭载发射,类似于"搭车",只占用火箭部分运载能力,现有小卫星的发射多采用搭载发射方式。随着商业航天市场的逐渐开  相似文献   

19.
历经八年的研制,风云三号01星成功飞向天际。其研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卫星先进水平,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气象服务保障,还将为全球大气监测提供综合性服务。该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日本不甘居于经济大国地位,急欲成为政治大国,进而走向军事大国。侦察卫星集当代高科技于一体,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继美、俄、以、法之后,日本在2003年一跃成为第5个拥有侦察卫星的国家,无疑奠定了其作为军事大国的地位。日本政府官员2006年1月6日宣布,将在截至2007年3月31日的2006年财年发射2颗照相侦察卫星,以加强对朝鲜的动向尤其是对其导弹和核开发设施的监视。这2颗卫星原计划在2005年财年发射,后因在卫星制造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才被推迟升空。日本照相侦察卫星都是成对发射的,每对包括1颗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和1颗雷达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