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海防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建设的主旋律。它酝酿、起步于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1864年开始的长达30多年之久的“洋务运动”中,近代海防工业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立起一系列军事工业,组建了一支近代海军。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使中国近代海防工业遭受沉重打击,陷入停顿、萎缩的困境。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海防工业及其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海防建设逐步成为中国国防建设的重点。清政府在进行海防建设过程中,对北洋海防实行优先发展的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着重加强北洋海防。北洋海防建设情况是清末海防建设的缩影。探析北洋海防建设的成败得失,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是近代中国军事历史研究中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思想家对于海防海军建设和作战的理性认识。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军事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而且在很多方面记录了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军事近代化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深刻了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一 中国海防思想最早产生于明代抗倭战争中。明末至清中叶,由于倭患的平息和统治者实行禁海政策,中国海防逐渐废弛,海防思想也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频繁进行海上入侵,中国海防危机日益深重,传统的海防思想已不能适应海防斗争的新情况。在抗御西方国家海上入侵的斗争中,中国近代海防思想随之产生并逐步发展,从一开始,它就具有抗御外侮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揭开了筹建近代海军的历史巨幕。沈葆桢作为第一个由朝廷钦命的船政大臣,全权负责福州船政局的工作。在主持船政的实践中,他秉承左宗棠的思想衣钵,始终坚持培养人才与举办船政并举的方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艰苦工作。在中国海防近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的阶段,沈葆桢从海防建设的具体工作入手,与李鸿章等人从战略视角着眼海防建设,形成了互补的合力,推动了中国海防近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海防问题是近代中国在西方挑战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通过鸦片战争自海上入侵,引起中国朝野上下开始注意沿海防务,提出种种海防建设的建议与构想。同光年间身膺沿海疆臣重任、积极倡导采用西法的丁日昌,在晚清纷纭的海防议论中,特别令  相似文献   

6.
日本近代海防思想勃兴于民间 ,提出之始即蕴涵着制度变革的要求 ,由此产生的“国民海防”与“幕府海防”间的深刻矛盾 ,阻碍了近代化海防实践。鸦片战争前后 ,民间兴起了学习西方热潮 ,丰富和充实了海防思想的内容 ,但幕府传统海防观念阻碍了海防建设向制度层面深化。明治政权建立之后 ,海防思想逐步趋实 ,发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海军近代化终于实现。  相似文献   

7.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他提出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军事观。本文对其军事论述的重点进行了梳理,剖析其关于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加强海防边防建设和建立军校,派出留学生以培养近代军事人才等方面的重要观点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沈葆桢近代海防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葆桢是近代中国海防建设的重要人物 ,也是洋务派要员之一。他历任江西巡抚、船政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的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兼主持南洋海防的南洋大臣等要职。身后被谥为“文肃”。南洋是中国的海防要地 ,护卫着东南沿海的大好河山。沈葆桢为苏浙闽台乃至整个中国海防呕心沥血 ,死而后已。在创办造船工业、建造近代化军舰、筹划购买铁甲舰 ,在抗击入侵台湾的日本侵略者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是近代海防事业的实干家。其谋划巩固海防的方略 ,及切合实际的、适应当时需要的海防思想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值得研究和探…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的武力侵凌下,曾国藩的海防思想逐渐形成。他所提出的"师夷智"以建设海防,"权自我操"的建设原则,建立近代中国海军的思想以及为此而付诸的亲历亲为,影响了此后的晚清海防建设。时至今日,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防务善后”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失败后 ,清政府吸取失败教训 ,提出并实施了“防务善后”思想与措施。主要有三 :一是关注船舰炮械的改进和研制 ;二是整顿沿海驻军和修复海防工程设施 ;三是整顿、修筑长江“江防”。这些“防务善后”主张 ,虽仍具保守性 ,但它一定程度上突破中国古代防务观的藩篱 ,为近代海防思潮的勃兴扫除了障碍 ;“防务善后”措施虽具被动性和滞后性 ,但它探索了近代中国防务建设的路子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根据我国安全战略环境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需要,对加强我国新时期海防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防建设思想。邓小平的海防建设思想,反映了时代发展对中国海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对建设21世纪强大的中国海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根据国际军事斗争的特点和中国海洋安全的实际,提出新时期积极防御的海防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海防建设与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上方向的安全环境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安危、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根据国家战略立足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张之洞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他的洋务思想和实践,对晚清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影响。推进中国海防海军的近代化,又是张之洞洋务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说,张之洞是继李鸿章之后,洋务派人士中倡导建设近代海军最力的人。本文拟对张之洞的海防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正。张之洞热心洋务是1882年授山西巡抚之后。1884年地升任两广总督,在中法战争中积极领导广东军民抗御法国的侵略,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他对中国海防问题认识的提高。张之洞海防思想的系统提出是1885年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史以清政府遭受海上进攻开幕。百余年间,千年文明古国在任人宰割的屈辱中抗争,一个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在战败的硝烟中遇到了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清政府在其苟延残喘的最后几十年中,一度致力于海防建设,李鸿章是其中的主要领导人和实践者。他提出了理论主张,进行了探索尝试,主持建立了近代中国最强的、也是当时亚洲最强的海军,但如昙花一现。后人评说,晚清海防,成也李鸿章,败也李鸿章。李鸿章的海防思想,是清统治者在“未有之变局”中应付“未遇之强敌”的海防理论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其海防思想产生的条件、内容的变…  相似文献   

14.
陈绍宽曾任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是中国近代海军杰出将领。他的海防思想,代表了民国海防思想发展的较高水平,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海权关系到国家实力、主权和国际地位的海权思想;二是治标和治本的海军建设思想;三是集中实力等海军战术思想,其中不乏高明之见,对当今海军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近代海防理论和政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和日本所做的世外桃园般的闭关锁国梦,终被欧美列强的频繁叩关声惊醒。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主权的丧失,使中国和日本陷入空前的民族危急之中。两国的有识之士,临崖勒马,渴甚掘井,都加强了对海防理论的研究和海防政策的筹划,力求在欧美列强日益严重的海上侵略面前,筑起一道海上防线。但由于中日两国主客观条件相差甚远,因而,两国海防理论和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虽然  相似文献   

16.
海防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支撑,应科学剖析当前我国海防建设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海防建设面临的形势,合理确定海防建设策略,确保我国海防建设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梁章钜是嘉庆、道光时期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的闽籍官员。他学识渊博,著述等身,既是封建官员又是著名学者、作家、诗人。鸦片战争前后,梁章钜作为后方官员,于任内建言献策并积极布防,对保卫东南海疆与晚清海防建设助益匪浅,展现出自身的海防观。梁章钜海防思想由整顿水师、水师舰炮和兵民思想等内容构成,其核心仅是希冀中国水师官兵能够利用岛岸防堵式的近海作战方式来战胜英人,尚不能提出中国海军近代化转型的具体主张,具有内敛性、防守性等传统特征。这既是梁章钜的自身局限,也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8.
崇明凭藉其得天独厚的军事地理位置,在明清两朝抗倭、荡寇及抵御明朝海上残余势力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军事战略地位曾显赫一时。近代以来,随着海防、海权思想和西方海军建设、战略战术的发展,及清廷在"坚船利炮"面前的海防战略收缩,崇明的军事战略地位日益衰落。崇明近代军事战略地位的历史演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海防建设,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海防建设战略规划。新中国海防建设走过由海防体系的初步建立(1949—1956年)、海防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发展(1956—1976年)、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1978—2012年)、新时代的发展(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在此历程中,建立健全了陆、海、空一体化海防体系;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为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反击外来侵略,捍卫了海疆主权和国家领空、领海安全,维护了祖国统一。新时代中国海防建设将以习近平大海洋战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论述为指导,从国家战略高度构建海陆统筹、全国一体、全民参与的新型海防体系;构建新时代强大的海防力量体系,提升整体作战能力;完善军民深度融合机制,增强海防力量整体防卫管控能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海防。  相似文献   

20.
阅读     
《现代舰船》2011,(9):58
《中国近代军舰图鉴》作者:陈悦出版:现代舰船杂志社出版日期:2011年《中国近代军舰图鉴》系陈悦先生耗时数年,对中国近代海军诸种装备所做的系统梳理,本书按时间顺序将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历程分为创设海防尝试期、同光新政时期以及清末新建海军时期3个时期,分章节详尽介绍了不同时期中国海军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