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利钦对杜达耶夫的策略三步曲 杜达耶夫是个极端民族主义者。他解甲归乡后,在格罗兹尼成为当地著名的反对派首领。他公开反对戈尔巴乔夫的中央集权,而支持叶利钦的俄罗斯“独立运动”。 1991年“8·19事件”,给杜达耶夫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事件两周后,即9月6日,他就将原苏联体制下的车臣-印古什共和国领导人扎夫加耶夫赶下台,夺取了车臣政权。10月27日,在车臣共和国进行全民公决中,他以压倒多数票当选为车臣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相似文献   

2.
引子 车臣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观”。拥有150万精锐部队的俄罗斯联邦军队,对付以杜达耶夫为首的仅有7000人的车臣叛军,从1994年12月开始围剿,至今也没能肃清和制服。就连叶利钦总统也不得不放下“架子”,把叛军首领杜达耶夫的继任者杨达尔比耶夫请到克里姆林宫坐下来谈判。当初,俄联邦军队  相似文献   

3.
车臣何以成为俄罗斯军队的泥潭 从1994年12月11日俄罗斯出兵车臣,到1997年1月5日俄罗斯军队宣布最终全部撒离车臣,用法新社记者的话来说,“历时两年的死亡和痛苦终于结束了”。 为什么俄罗斯联邦的精锐部队与车臣叛军打了两年之久,只好对车臣叛军作出重大让步,通过全面撤军而结束这场战争呢?世界各国评论家和新闻记者作了各种各样的分析和报道。我们认为,车臣战争久拖不决,在俄罗斯联邦军队方面,主要是由于高级将领意见分歧,指挥不统一,行动不协调,部队思想混乱,军心涣散,士气低落,虽然装备精良,但最终也未能在军事上  相似文献   

4.
杜达耶夫之死 1996年4月21日,在车臣共和国南部靠近边境的一个小村庄里,反叛政府的总统杜达耶夫被炸死了。消息传出,引起各国新闻媒介的许多猜测。有人认为,这又是俄罗斯媒体造出来的新闻。但沉静下一想,人们还是对消息来源确信无疑了。因为最早报道这一消息的俄罗斯联邦塔斯社记者萨利普.阿苏耶夫,是与杜达耶夫交往甚密的车臣人。 当晚8时许,杜达耶夫来到秘密卫星电话站“戈西丘”地点,与他在莫斯科的朋友鲍罗沃.康斯坦丁.纳坦诺维  相似文献   

5.
韩旭东 《环球军事》2011,(20):10-11
在利比亚内战中,交战双方在很多“战略要点”上显得力不从心地对峙着。利内战双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战事局面,与其对雇佣军的偏爱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6.
发生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内战规模空前,影响深远.在战争爆发前和战争进行中,联邦政府的决策者面临较为棘手的决策困境:既要追求联邦主义,又要兼顾州权主义;既要维护统一大局,又要做出战争决择;既要反对奴隶制,又要利用奴隶制.这些困境导致联邦政府的战争决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解放黑人奴隶;二是实行征兵制;三是出台《宅地法》;四是选择适合当时情况的战争规模.联邦政府的决策总体上是成功的,最后实现了美国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宁夏科技》2002,(11):53-54
  相似文献   

8.
美国内战初期北方失利的原因从军事角度来考察 ,主要有 :北方以有限战争对抗南方的无限战争 ;北军指挥官的军事素质低下 ;北军外线出击 ;与内战的战争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9.
山东是国共内战期间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和主战场之一,在内战进程的胜负演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内战期间山东战场的战争进程,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充分体现了国共双方统帅部的战略运思高度和前线将领的领悟执行能力。与中共始终坚持不移的战略相比较,国民党经历了战略的变化过程。而国民党军战术的机械教条,又与中共部队的灵活主动形成对比。再就战场指导而言,中共强调放手让前线将领发挥主观能动性,国民党蒋介石则对战场干预过多过密,指导往往脱离战场实际,指挥层次太过重叠。因此,就山东战场国共军队的表现而言,中共成功地做到了示形于外而决胜于中,国民党则形虽示而胜未决,这样的格局和结果亦体现在国共内战的总体进程中。  相似文献   

10.
史放 《环球军事》2010,(11):61-63
看过本刊上期刊发的《南北战争中的“诡道”(北军篇)》一文的读者朋友,一定对北方联邦军在美国内战中施展的种种战场谋略留下了深刻印象。看起来,包括李将军等高明指挥家在内的不少南军将士都吃了“诡道”的亏。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有学者认为,美国内战的爆发是为了扩大自由与民主的观点,本文以内战中军人道德心理为视角,通过透视内战中美国军人的心路历程,进一步明确美国内战是一场捍卫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为正确研究军事史提供一个个案。  相似文献   

12.
如果叙利亚因宗派和少数民族而陷入无限期的冲突中.那么,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警告的那样,该国可能仓促滑入灾难性内战,而由此造成的损失则是无法恢复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是二战后规模最大的世界局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 ,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 ,中国国民党及其军队则彻底失败。经过这场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同时 ,新中国的成立是国际舞台上的重大事件 ,这也冲击了战后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14.
杜科 《环球军事》2009,(23):11-13
美国陆军方面的相关统计显示,自2003年以来,仅胡德堡军事基地就已发生76起枪击事件,其中今年以来就已发生了10起之多。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全面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内外形势,利用强大的苏联、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存在,及东方被压迫民族反殖民主义风起云涌的斗争等有利国际形势,克服党内军内惧怕美国的思想,认真考量对美斗争的策略,尽可能减小并最终遏制了美国卷入中国内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70年前在苏联和日本军队之间爆发的诺门坎战役以苏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但不为人知的是日军在这次战役中使用了“雇佣军”。尤其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批雇佣军竞来自当时的苏联。  相似文献   

17.
孙力舟 《环球军事》2011,(18):22-23
在这场局部战争中,中国虽然没有直接卷入,但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海外经济利益的扩展,这场战争很难说是“事不关己”。  相似文献   

18.
美国内战期间,南方邦联政府自首都里士满向南撤退途中留下了许多带不走的宝贝,价值连城。而据史料记载,弗吉尼亚州丹维尔市可能就是宝藏所在地。连美国《历史频道》也觉得此事具有可信度,于是派出制片小组赴丹维尔录制探索节目,试图寻找失踪已久的宝藏,揭开尘封百余年的秘密。  相似文献   

19.
1861年4月,美国爆发了一场持续4年之久的大规模内战——南北战争。19世纪60年代,是技术和武器发明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武器,如线膛枪、线膛炮、无线电报系统、水雷、潜水艇、蒸汽装甲舰等,在战争中广泛应用,使战争面貌为之一新。军事专家们称:美国内战是“蒸汽时代的第一次大战”,是从旧式战争到现代战争之间的一次过渡?  相似文献   

20.
1938年6月9日,蒋介石下令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使其改道流向东南,虽然暂时达到了阻挡日军进攻的目的,却也给豫皖苏三省44县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抗战胜利后,尝到“以水代军”甜头的蒋介石出于内战的需要,故伎重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