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航空、舰船等行业的发动机,已经成为这些产业发展的“瓶颈”。比较和借鉴国外发动机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有利于促进我国发动机产业的调整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上做大做强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加快产业与资本融合做大做强上市公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产业与资本的融合.充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快速做大做强,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组建以来,始终高度关注资本市场的发展,积极借助资本市场开展资本运作和资源重组,拉动集团公司相关产业发展,实现集团公司主导产业发展与上市公司做大做强良性互动。特别是”十五”中后期以来,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由中国运载火箭建技术研究院与西班牙安讯能能源集团公司、西班牙英莎集团公司合资成立的南通航天万源安讯能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南通公司)生产的首台AW1500型1.5MW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这是该院大力发展民用产业,积极拓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次中西强强联手打造本土化风机品牌,加快了我国风电发展领域设备国产化进程。在下线仪式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表示,中国航天要在发展航天的同时,积极拓展新能源产业,要在风机制造、风场建设、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在取得技术、产品、  相似文献   

4.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和全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局面,只有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做好各项工作,推动航空工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前进。坚持符合产业技术和市场规律的发展思路要把航空产业做大做强:“大”指产业规模,只有把产业做大才能把规模搞上去;“强”指核心竞争力,只有把核心竞争力做强才能参与市场竞争。武器装备做优做精:优要优  相似文献   

5.
工艺技术是产品研制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制造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技术,也是市场竞争能力和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军工工艺技术具有覆盖面宽、技术要求高、特殊工艺专用性强等特点,在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可承受性和批生产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是国防科技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满足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供给能力和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建立新型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国防科工委将…  相似文献   

6.
为加速企业发展、全面提高航空产品的开发和制造水平,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积极参与国际航空产业分工合作,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刘俊 《中国军转民》2009,(11):80-80
连日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连续召开6次民用产业发展研讨会,分别列信息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中的6个产业发展领域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及目标进行规划部署,集团公司“十二五”民用产业发展规划的前期论证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红卫,总部相关部门及所属各单位领导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有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民品,如何与地方经济形成互动,已经关系到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空间,许多企业也将此列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近年来,西安船舶设备工业公司的民品发展引人瞩目,其下属的陕柴重工有限公司、西安东风仪表厂、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江淮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在民品产业开拓上都取得了骄人业绩。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该场将继续坚持调优调精一产,做大做强二产,拓展提升三产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快龙头企业、品牌产品、基地建设,竭力打造一心三镇城镇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8月16日,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江西省航空制造产业合作推进会在南昌开幕。此次合作推进会,是江西省聚焦航空制造产业,搭建对外合作平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推进深度战略合作,实现由航空工业大省向航空工业强省转变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1.
略论我国军工引领型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军工引领型产业的发展经历了被动无序、计划引导和主动作为、与国民经济发展逐步融合三个阶段。目前军工引领型产业发展存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顺、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和能力不强、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促进军工引领型产业发展,应采取高效集约型发展模式,积极整合国内外两种资源,发展高技术军民融合型产业,加速推进自主品牌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12.
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加强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成为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契机,各地区、各行业,特别是面临产品结构调整的军工行业,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环保产业新途径。本文以兵器工业的实际为例,通过市场与现状分析,提出环保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并根据所遇到的问题,探讨应采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如何做精做细做精做细对企业的要求是能够苦练内功。在产品开发方面要细分市场,准确定位;在产品制造方面要强化管理,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最终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实现做精做细的具体方法有:(一)运用整体产品概念细分市场按照整体产品概念,产品由三个基本层次组成,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以航天产品为例,所谓核心产品,是其用途和功能,如射程、射高、飞行速度、动力特性、制导方法和制导精度等技术性能;所谓形式产品,是其实体和外观,特别是指能够大批量、高质量生产出来的产品实体;所谓延伸产品,是产品各种附加利益的总和,包括…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军工产业发展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改变传统军工产业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在分析我国军工产业发展阶段和市场化改革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军工产业市场化改革的路径选择以及依托资本市场实施"五步走"战略做大做强我国军工产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一、构建和谐军工发展的使命和意义●我国军工产业已具备强大的基础。面临“十一五”和2020年的发展前景,必然迎来新的做强、做大的崭新发展时期。军工产业的发展是与其担负的保卫国家安全,支撑国防装备需求的任务密不可分的。一个国家的国防和国家安全保卫能力,是神圣而十分重要的。这种使命,决定了我国军工产业的地位和重要性。其次,军工产业的发展应与我国大国地位相适应,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这些方面是构建和谐军工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军工产业必须要有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落后的军工产业很难支撑和满足现代化的国防装备需求。…  相似文献   

16.
推进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国防科技工业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继续调整改造和优化结构,健全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提高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增强平战转换能力。2006年1月4日至5日在京召开的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明确了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发展奋斗目标和七项发展重点,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军民两用高技术,使国防科技和装备建设根植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之中,有助于新兴产业发展,发挥高新技术在科技强…  相似文献   

17.
蔬菜大棚种植、一牧场综合开发、农十四师四十七团防沙治沙富民工程等三个产业援建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入北京金隅集团、湖北仙桥实业集团……2011年以来,北京市对口支援农十四师的工作开展得可谓有声有色。围绕师团主导产业、精心培育玉枣品牌是北京市开展对口援疆工作以来的一大亮点。为了把红枣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北京市围绕红枣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以来,航天一院遵循“成果化、产品化、商品化、产业化”的规律进行了大量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延伸;沿着“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路径不断攀升。但是,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高速发展时期面临着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前瞻性不够,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办法不多,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能力不强等瓶颈。本文针对一院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方向、途径及前景,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航空工业被称为"工业之花",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既是一个国家国防安全的重要基础,也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程度,属于资金、技术和资源高度密集的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宽、联带效应强及高附加值等特征。2 0 1 5年5月,《中国制造2025》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正式发布,重点以两化融合为主线和切入点,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其中十大重点突破领域中,航空航天装备排在第三位。中国制造2025分航空器、航空发动机和机  相似文献   

20.
奉献铸就辉煌创新驱动发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以国防装备生产、宇航产品研制、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服务业为主,航天制造优势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研究院辖有大中型工厂、研究所、设计院、计量站、学院、医院、公司等20余家成员单位,主要分布在四川省成都市、泸州市、万源市和重庆市等地。截止到2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