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深空之眼"引导"嫦娥"回家西至新疆喀什东至上海佘山54所的通信与测控技术让嫦娥"耳聪目明"题记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在中国古老的飞天神话里,孤独的玉兔陪伴着同样孤独的嫦娥,在广寒宫里度过了清冷的几千年。然而,11月1日,嫦娥五号试验飞行器的成功返回,改写了这个有些凄冷的结局——因为,嫦娥返家,指日可待!11月1日早上6时42分,在杳渺太空飞行8天有余的嫦娥五号任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通过对"嫦娥一号"卫星探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研究,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填补了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其中,根据"嫦娥一号"卫星数据制作的"全月球影像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又见嫦娥     
牧南 《中国军转民》2010,(11):64-67
嫦娥是离地升天、渴求永生的神话人物,以其形象之美妙、寓意之深远,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21世纪,我国绕月探测工程以之命名,赋予嫦娥形象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太空探索长路漫漫。"嫦娥"奔月是中国人进军宇宙的伟大壮举中极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神舟"七号翟志刚太空漫步到"嫦娥"二号传回完美的月球虹湾局部影像图,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历久弥新,终获成功!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几十年来,共和国几代优秀的航天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铺就了中国人的通天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061基地梅岭化工厂总工程师石斌正是众多优秀航天人才中的一位佼佼者。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1日晚,"嫦娥"2号从西昌发射场翩然升空。西昌再次吸引了世人关注的目光。对于军旅作家李鸣生来说,西昌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兴奋,还有着许许多多珍藏在记忆深处的别样滋味——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46-46
2007年,我国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飞往月球。为激励全国人民的科学探索精神,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的融合,同时拉近高科技工程与普通百姓的距离,使公众有参与感,原国防科工委决定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上搭载30首由全国人民参与评选的歌曲和乐曲。当卫星进入绕月轨道以后,于距地球38万公里的遥远太空唱响这组曲目。每位中国人将能通过收音机、电视机以及互联网收听到这些来自太空的中国天籁之音。"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这30首太空播放曲目,是在全国公众投票的基础上选定的。  相似文献   

7.
眼下,嫦娥二号与地球间的距离已突破7000万公里,再次刷新"中国高度"。它用矫健的身姿,绽放出生命的绚丽——依然向前翱翔的嫦娥二号,是我国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器。它在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取得了大量的科学和技术试验验证成果,突破了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开创了我国深空探测任务新模式,系统性推进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水准与特色的深空多目标、多任务探测器和我国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中国也因此成为国际上第3个飞入拉格朗日点、第4个开展小行星探测的国家。创造性的跨越,让中国深空探测的臂膀伸得更远。  相似文献   

8.
博您一笑     
《中国民兵》2010,(4):57-57
梦话 室友睡觉有说梦话的习惯。一天晚上,他背靠着墙睡着了。忽然他慷慨激昂地吼了一句:"兄弟们,冲啊!"然后翻了个身,结果撞墙上了。于是又吼了句:"撤退!前面有埋伏。"  相似文献   

9.
每到夜晚,仰望星空,一轮皎洁的明月洒下柔和的银光,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探索月球,探索星空,探索未知世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不懈的追求。探月工程嫦娥一号任务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再到即将启程的嫦娥三号,"嫦娥"始终牵动着华夏儿女的心。艺术家、设计师、企业家……这些看似与探月工程关联不大的人们,都在各自的领域为探月工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表述着自己的追月梦想。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50-50
幼时的徐宏是听着嫦娥姑娘的故事长大的。嫦娥在月亮待了几千年,月亮里到底有什么呢?有谁陪伴着她呢?对于这些问题,徐宏都十分好奇,期待着答案,小小的脑袋里充满了幻想。2007年10月24日就在"嫦娥"奔月的那个晚上,全国人民实现期待了千百年的一个历史性的梦,也在"嫦娥"奔月的那个晚上,徐宏也开始了自己的"嫦娥梦"——为配合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的发射,策划和设计"探月珍藏酒品"。通过酒器将探月文化永远融入在作品上,是徐宏的愿望。她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特邀了全国特级工艺美术大师设计,亲手制作手工绘制酒瓶,灌装中国二十年陈酿汾酒。瓷瓶来自中国瓷都——景德镇,每个瓷瓶都要经  相似文献   

11.
飞去了,"嫦娥";飞去了,"嫦娥一号"卫星;飞去了,中国人民开展月球探测的雄心!乘着"长三甲"运载火箭,乘着人类重返月球的热浪,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风!带着20多只"火眼金睛",带着30曲华夏之声,带着中华儿女出征宇宙的夙愿!成功地进入奔月轨道,成功地进入绕月探测轨道,成功地进入炎黄子孙千百年来的梦幻境界!  相似文献   

12.
<正>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指挥部并参加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的全体同志:在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嫦娥四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并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合作。这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工业》2010,(12):14-15
今天,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召开庆祝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大会,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执行嫦娥二号任务的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代表,并向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颁奖。这是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的崇高荣誉。此时此刻,参加嫦娥二号任务的全体同志深受鼓舞、倍感自豪,同时深感肩负的使命无上光荣、扭负的责任无比重大!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新词     
侯晓强 《兵团建设》2010,(12):56-56
不在"人事" 企业人事部的员工李某,最近被调到楼下的公关部。这天,他朋友打电话到原部门:"李某在吗?"李某同事回答:"他已经不在人事了。"朋友:"啊?他什么时候走的?""上礼拜。"朋友:"我都不知道……也没送他一程……"同事:"没关系啊,下去找他不就好了?"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探月梦终于实现。为满足月球探测任务的需要,"嫦娥一号"卫星上安装了称为有效载荷的各类探测仪器。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的绕月探  相似文献   

16.
国事要闻     
《中国军转民》2014,(2):4-6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电贺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在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2013年12月15日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贺电指出,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  相似文献   

17.
<正>追本溯源:"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是同根生的姐妹花2004年1月23日,农历大年初二,这是一个值得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重大印记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准了《关于绕月探测工程的立项请示》。至此,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此后,成立了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正式将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命名为"嫦娥一号"。"嫦娥一号"正式立项的同年,为降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2013,(12):12-12
在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  相似文献   

19.
<正>2007年11月,"嫦娥一号"卫星成功传回我国第一幅月球影像图,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一期——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时隔三年,我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拉开大幕。2010年11月,探月工程二期任务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成功传回  相似文献   

20.
“打靶”这个词,进入你的耳朵,是带着声音的。这声音,在你听来,清脆,悦耳,刺激,甚至有几分浪漫, 有些许诗意。砰!砰砰砰!——靶场传来阵阵枪声,正在新兵连进行射击训练的你终于按捺不住: “班长,什么时候轮到我们打靶啊?!”“好好练吧!到时候有你打的,但是不许剃光头!”你转过头去做个鬼脸然后不服气地伏下身子,继续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