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各国军事研究不仅重视对战略、战术、战斗、战役的研究 ,而且也十分重视对军事文化的研究。当代美国军事文化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冷战后美国军事文化的改革及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 ,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军事文化的概念、军事文化的重要性、美国军事文化改革的必要性、2 1世纪美国军事文化的建设等这些问题构成了当代美国军事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军事会计教育的总体目标应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知识是基础,能力是表现,素质是根本。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改革我军现有专业设置过细、财务会计不分的状况,按学科规律建立军事会计学科和军事财务学科。军事会计学科体系的建设,应包括军事会计理论体系、军事会计应用体系和军事会计教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的军事改革思想与实践,是晚清军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改革始于鸦片战争以后,中间经过洋务运动、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维新,直到20世纪初清廷推行"新政"才趋于解决.  相似文献   

4.
对面向世纪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管理的看法王勤谟关键词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管理研究面向21世纪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与管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再过3年就跨入21世纪了。在21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科技、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等,将是一个比...  相似文献   

5.
兵役制度,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接受军事训练、承担军事任务的制度,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20世纪是现代兵役制度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它对世界军事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从战争形态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军事技术革命和国家安全环境等方面,研究和考察20世纪世界兵役制度发展与变革的历程,对于揭示现代兵役制度的基本特点、规律和发展动因,推动现代兵役制度的调整改革,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世界军事革命,韩国国防部专门成立了两个机构——国防改革委员会和军事革命计划小组指导军队改革,计划在21世纪初期,打造出一支“战则能胜的现代化军队”。 改革大潮驱动韩国军队变革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韩国国内,从行政部门、教育部门、经济部门到金融部门,几乎囊括全社会的所有领域都处于改革之中。可以说,是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大环境促动韩国军队进行改革。但“注重质量建设,不以数量取胜”思想的形成则是军队改革的根本原因。质量建军思想的确立并非空  相似文献   

7.
唐克  袁友萍 《国防科技》2017,38(1):082-088
韩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推进系统性军事改革,特别是卢武铉政府的《国防改革基本计划2006-2020》,充分吸收先前改革经验教训,通过法制化实现了此后历届政府的继承与坚持,引领着韩军当前及未来的建设方向。韩国当前军事改革在主动适应国际新军事变革发展潮流的同时,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在作战思想、指挥体系、编制体制、国防管理等各领域均表现出较强的针对性,致力于实现部队的减员增效和均衡发展,推动自主国防建设,提升应对朝鲜军事威胁的能力。同时,韩军在改革过程中,也暴露作战能力受到质疑、军费预算跟进不足,兵源难以为继等系列问题,成为影响韩国军事改革实施进度和最终成效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军事改革,是普鲁士统治集团基于对周边战略环境的正确认识,为赢得军事优势,以武力统一德国而主动进行的。这次改革是对19世纪初沙恩霍斯特等人以拿破仑的军事体系为蓝本重建的普军,进行一次大规模改造和完善,使军队的编制体制、武器装备、战略战术、指挥方式和指挥体制适应了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从而把普军的正规化现代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次军事改革的成功,对普鲁士1864年对丹麦、1866年对奥地利、1870—1871年对法国战争的胜利,起着重大的作用;进而于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结束了德国持续许多世纪的分崩离析的局面,实现了德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统一。改革的成功使普军成为许多国家军队效仿的榜样。普法战争后,法国、意大利仿照普军建立了自  相似文献   

9.
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 2 1世纪 ,军事指挥员和军事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创新和创造能力将成为军事发展的关键。由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 :“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 ,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高等军事院校教育与地方高校教育虽有区别 ,但振兴军事院校教育的趋势和要求应是一致的。军事院校教育是培养和输送军事人才的摇篮 ,承担着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军事人才的历史重任。对于创造性军事人才素质的高要求 ,必然要求军事院校教育与之相适应 ,军事院校教育的改革与创…  相似文献   

10.
第三次军事改革运动发生于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的这场国际性军事改革运动,是两大时代因素交相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资本主义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新老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在全球范围疯狂角逐,国家全部物质和精神的力量统统召唤到战场上来,战争规模急剧扩大,交战活动空间越来越广,内容日益复杂,以至爆发了亘古未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就使拿破仑时期形成的近代军事体系,已无法适应新的战争需要了。另一方面,以蒸汽机广泛用于各个产业部门为先导,工业革命浪潮在l9世纪一浪高过  相似文献   

11.
德国插手清末军事改革述评方19世纪90年代中期,清朝军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面失败。惨痛的战争教训使清王朝统治集团不得不正视其军事力量衰弱的现实。为巩固统治,清廷亟待整饬军队,强化国家机器。由此开始了清末的军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正>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迅速,各主要军事大国从多层面调整改革军事电子发展,以推动装备整体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军事强国为占据世界军事格局的主导或有利地位,不断出台或调整军工电子发展政策,以指导和促进军事电子装备、技术和国防工业的发展。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军事电子技术领域的领跑者,从国防战略、装备发展和技术创新等层面分别出台支持政策,以支持本国军事电子行业发展,他们的  相似文献   

13.
康昊 《军事历史》2016,(1):45-47
沙恩霍斯特(1755—1813)是近代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首创了现代总参谋部制度和配套的军事教育、人才选拔培养制度,为普鲁士(德国)军队的强大奠定了基础,对近代以来世界军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沙恩霍斯特军事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军事改革必须顺应人类解放发展的社会历史潮流;军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推进军官人事制度的改革;军事改革的过程中要善于对守旧势力进行改造和妥协;军事改革中不变的追求是培育知识健全、人格独立的军人。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末18世纪初,俄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次极其重要的军事改革,这次改革为俄国正规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俄国扩张政策的实现和专制政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领导这次改革的是俄国沙皇彼得一世。  相似文献   

15.
军工企业是美国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摇篮”。为了拥有和保持军事技术、装备上的优势地位,美国国会和国防部一直密切关注国防工业的发展,宏观上制定政策引导其调整、改革,微观上插手军工企业的重组、兼并。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曾出现过两轮并购浪潮,形成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两强对峙的格局。进入21世纪,正当人们普遍认为美国国防工业的两强格局将保持较长时间,很难再出现  相似文献   

16.
先进的军事理论,历来是指导军队建设不断发展和发挥最佳战斗力的必要条件,是赢得战略主动和争取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在我军建设的每一个历史阶段,先进的军事理论都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从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和军队的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贏得下世纪的战略主动地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进行军事的重大调整和改革,这对我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60至70年代,作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陆军大臣的米柳京,领导了一场大规模的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这场改革尽管不彻底,但它基本上适应俄国废除封建农奴制,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经济改革,以及军事技术装备发展的需要,使俄军由封建农奴制的军队变成一支资产阶级类型的比较近代化的军队。米柳京在这场改革中取得的成就,在俄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米柳京(1816—1912年)出身贵族家庭,从小有  相似文献   

18.
《军事历史》以探讨军事变革历史经验为重点,成为我军指战员学习历史、借鉴历史、反思历史的向导,也是史学工作者研究历史变革的一个“阵地”,受到了读者注意。军事改革是加强我军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实践这一时代主题的过程中,《军事历史)无疑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军事改革的底蕴在于反思,这种反思既源于军事历史,又高于军事历史。只有这样,才能总结、提炼出军事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抽象出军事改革之理论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军队都在进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军事转型。英国军队也在积极探索,如何以新技术、新装备为支撑,通过组织机构的改革和补给方式的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崛起中的国家战略利益与军队后勤保障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军队后勤改革的重点是进行后勤保障组织再造,调整军费分配结构,构建三军一体并与民兼容的后勤保障体系,加强军事人力资源福利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