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要把世界尽收眼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颗卫星各司其职,每天对地球任何一个地方至少拍照一次—— 日本政府5月26日决定,将于9月10日再发射两颗间谍卫星,以与3月28日发射的两颗卫星组成一个完整的情报处理系统。 据日本《读卖新闻》晚刊5月26日报道,定于9月发射的两颗卫星分别是光学卫星和雷达卫星。光学卫星搭载有望远镜和数码相机,彩色摄影可识别地面5米大的物体,黑白摄影可识别地面1米大的物体。雷达卫星可自动发射电波,然后把地面反射回来的信号合成黑白图像,识别度南北方向为1米,东西方向为3米。这两颗卫星和3月28日发射的光学卫星和雷达卫星组成一个系统。每颗  相似文献   

2.
卫星在绕地球运行时,其周围可能带有一个或多个系留诱饵。诱饵与卫星运行于相同的轨道,具有与卫星完全相同的运动状态。为了对抗雷达和可见光探测,通过改变诱饵表面涂层,可使其具有和卫星基本相同的雷达和可见光特性。在这种情况下,红外辐射特性成了识别卫星及其诱饵的唯一特征。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辐射特征的区分卫星及其系留诱饵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利用地面三个观测站的三个多波段传感器提供的红外特征,采用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实现多级融合,有效地解决了噪声条件下卫星及其诱饵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力单脉冲雷达通过对三个通道回波成像可以获取各个散射中心的方位角和俯仰角,结合距离信息就可以得到各个散射中心在垂直于雷达天线轴的平面上的投影,形成方位-俯仰二维像.由于卫星的尺寸通常大于碎片的尺寸,因此卫星的方位-俯仰二维像的轮廓面积较大.提出了基于轮廓特征的空间目标识别算法,首先通过高分辨力单脉冲雷达对目标进行方位-俯仰二维像成像,然后从方位-俯仰二维像中提取目标轮廓,最后根据轮廓面积特征对卫星和碎片进行识别.经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该算法取得了比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基于改进Johnson判则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对地面机动目标检测概率模型。模型针对机动目标位置变化、运动速度与方向随机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分布的目标转移概率密度函数,用以评估卫星搜寻到目标的概率,将原适用于静态目标检测概率计算的Johnson判则,用于机动目标。通过Matlab/STK联合仿真,验证卫星对机动目标的覆盖情况和发现、识别和确认目标的概率性能。模型以发现、识别和确认目标的概率来描述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对地面机动目标的侦察性能,卫星对地面机动目标的侦察性能可以作为规划机动目标行动方案的依据,有助于机动目标规避侦察。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基于改进Johnson判则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对地面机动目标检测概率模型。模型针对机动目标位置变化、运动速度与方向随机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分布的目标转移概率密度函数,用以评估卫星搜寻到目标的概率,将原适用于静态目标检测概率计算的Johnson判则,用于机动目标。通过Matlab/STK联合仿真,验证卫星对机动目标的覆盖情况和发现、识别和确认目标的概率性能。模型以发现、识别和确认目标的概率来描述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对地面机动目标的侦察性能,卫星对地面机动目标的侦察性能可以作为规划机动目标行动方案的依据,有助于机动目标规避侦察。  相似文献   

6.
雷达空间目标识别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增加,对于卫星和碎片等空间目标进行监视变得非常重要。为了实现空间监视任务,对空间目标进行识别是非常必要的。对空间目标的轨道特性与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介绍,对雷达空间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卫星隐身技术在空间攻防系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与在地面装甲车辆、舰船、飞机上应用的隐身技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卫星研制条件以及所处的太空环境不同,卫星隐身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更具有挑战性.基于卫星工程应用,归纳了卫星隐身需求、应用环境等,重点介绍了国际前沿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手段、红外及可见光隐身手段,同时探讨卫星隐身...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雷达辐射源识别中存在的,对于数据库中未存储的雷达类型识别能力较差的情况,提出了一个雷达辐射源识别系统,在系统中将雷达的识别分为已知雷达识别和未知雷达识别两个部分分别进行,并给出了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实现原理。试验证明,本系统对于未知的雷达类型有着较强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
识别技术     
《国防科技》2003,(3):80-80
利用光学仪器、雷达、声纳和计算机等设备,对远方目标进行探测和辨识的技术。识别可分为视觉识别、雷达识别及其他方法的识别。识别技术广泛用于国民经济、空间探测和军事领域。军事上主要用于判明目标的类型、性质和敌我属性。视觉识别主要利用人的眼睛和光学仪器。雷达和计算机是识别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全球间谍监听网可以说是掌控全球,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与之相匹敌,但最近,法国有关媒体披露说,法国也拥有庞大的全球卫星监听系统,虽然没有美国间谍网那么大的威力,但其监听范围也几乎涵盖全球。法国利用其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地面卫星接收站(俗称“耳朵”),可以拦截任何通过人造卫星传输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蔺美青  李思施 《国防科技》2018,39(2):058-064
现代战争给无源雷达目标识别提出更高要求。针对传统数据库匹配识别方法存在的识别率低和容错性差等缺陷,提出采用智能算法进行无源雷达目标识别,构建了无源雷达智能目标识别总体框架,并设计了支持向量机方法、神经网路方法和证据理论方法的算法运用框架。提出无源雷达智能目标识别的几个关键问题,为改进和提高无源雷达目标识别技术手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相控阵雷达与机械扫描雷达扫描方式的差异,分析了相控阵雷达波束的扫描特点,根据该特点提出了信号聚集度的概念,并以此为信号特征对相控阵雷达体制进行识别。仿真实验以机械扫描雷达、一维相控阵雷达及二维相控阵雷达信号序列为识别对象,并考虑ESM截获信号序列的不完整性,对具有不同丢失率的雷达信号序列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在信号序列丢失率达30%时,该方法仍能有效地对相控阵雷达体制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3.
张旭 《国防》2001,(11):45-45
在现代战争中尽管高技术侦察装备层出不穷、侦察手段变化多样,但地面侦察的作用仍不可忽视和低估。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尽管在科索沃战场上部署了由卫星、侦察机、雷达和无人侦察机组成的全天候、全天时、全方位的侦察情报保障系统。但是,在前10天空  相似文献   

14.
电子对抗侦察卫星对海上搜索警戒雷达的电磁信号侦察有其独特优势,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卫星的重访周期、覆盖范围等方面,缺少卫星对信号侦察能力的定量分析。通过分析舰船雷达信号在空间的功率密度分布,构建了电子对抗侦察卫星对海上搜索警戒雷达的侦察模型,将三型典型海上搜索警戒雷达的相关数据带入模型进行了仿真,并分析了持续侦察时间,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以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先后发射上天的各类人造卫星已有4000多颗。人造卫星的上天,确实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例如,气象卫星能提供全球性的气象资料,让气象台更准确地做好天气预报;地球资源卫星能勘察出地质人员难以发现的矿产  相似文献   

16.
提高微小卫星的低可观测特性能够有效提升微小卫星的使用效率和生存能力,因此,设计了一种以稀疏A*算法(SAS)为基础的微小卫星低可观测飞行姿态静环境规划算法。通过对微小卫星的俯仰角,方位角和横滚角等姿态角进行调整,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微小卫星在威胁雷达方向上的RCS值,提高微小卫星的低可观测特性。通过对工作频率在S波段和VHF波段的威胁雷达对微小卫星的威胁性进行仿真,结果显示规划后微小卫星的低可观测性能明显改善,满足飞行姿态规划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雷达辐射源识别算法的不足,探索雷达辐射源数据库识别的新算法。运用属性测度理论建立了雷达辐射源属性识别模型,结合距离算法、灰关联算法和神经网络样本训练思想,设计出基于属性测度模型的雷达辐射源属性识别算法。通过仿真验证,该算法兼具识别准确度高和识别速度快优点,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路征  龚燕 《国防科技》2017,38(2):024-027
信息化战场上,复杂电磁环境严重制约雷达辐射源识别过程。通过梳理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发展阶段及各阶段主要识别方法,深入分析了现阶段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为创新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提供借鉴。研究表明,针对未来战场雷达识别面临的主要挑战,平时做好预判,熟谋对策,将极大地有利于战时进行雷达辐射源识别,进而促进整个电子对抗行动作战效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吴涛 《国防》2006,(7):71-71
日本防卫厅长官额贺福志郎2006年初表示,日本计划最早在2007年4月引进无人机,主要用于执行巡逻和情报侦察任务,此前日本还宣称将发射2颗侦察卫星。预计未来两年将是日本侦察手段建设的高峰期,到2008年,将初步建成独立的、较为完备的、从上至下依次为空间、空中、地面三层的立体侦察体系。空间侦察主要依托侦察卫星。2001年4月1日,日本在防卫厅本部设立了“卫星情报中心”,正式启动卫星侦察系统建设,并于2003年3月发射了一颗光学成像卫星和一颗雷达成像卫星。日本政府还计划在2007年3月之前再发射2颗侦察卫星,与目前的2颗在轨侦察卫星组成可…  相似文献   

20.
雷达信号个体识别是雷达信号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雷达"指纹"特征参数的选取、雷达"指纹"特征参数的高精度测量以及雷达信号个体识别算法是雷达信号个体识别的3个关键技术.提出了将贴近度运用于雷达信号个体识别中,采用了基于阀值原则与贴近度原则相结合的识别手段,给出了个体识别流程和个体数据库中特征参数权重更新手段.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方法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