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经济力量是军事力量的唯一源泉,军队的战斗力大小是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标志,提高战斗力是军队一切工作的核心。但是,经济力量并不等于就是军事力量和战斗力,要把经济力量变为军队的战斗力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转化过程。其整个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即经济力量向保障力量要素的转化;保障力量要素向保障能力的转化;保障能力向战斗力的转化。认真研究这些转化过程和转化环节,掌握其转化途径、方法和转化机制,对于促进和加快转化速度,提高转化效率和军队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加强质量建军,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王成龙 《国防科技》2006,(11):54-58
胡主席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战斗力是生产力在军事领域的延伸,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相应地向集约型转变就成为必然。本文从“集约型”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基本含义,战斗力生成模式向“集约型”转变的动因及途径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必须向体制编制要战斗力,切实筑牢信息化建设的"奠基石";向武器装备要战斗力,主动抢占信息化建设的"制高点";向人才队伍要战斗力,努力培养信息化建设的"驾驭者";向科学管理要战斗力,积极打造信息化建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4.
吴际 《政工学刊》2014,(10):41-42
习主席指出:“要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部队的根基在基层,基层官兵是战斗力生成的主体,只有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到基层建设的方方面面,战斗力标准才能真正立起来、很好落下去。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大火场影响战斗力的因素入手 ,提出战斗力提升之法 ,得出秩序出战斗力的结论。旨在引导施救作业向正规、秩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战斗力是军队赖以生存、履行使命、完成任务的先决条件,是打赢未来战争的决定因素。体现我军性质和宗旨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抓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是抓战斗力,提高战斗力是培育的根本目的。为此,培育必须向战斗力聚焦,以战斗力为标准,抓住与战斗力的关联因素加大培育力度,以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从军事经济的角度看,甲午战争的惨败,在于清政府用于海军、北洋舰队经费总额过低和军费向战斗力转换的系数过低,军费没有有效转化成战斗力;在于缺乏完善的军队财务管理体制,缺乏军事财力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使用;在于错误的军队财务制度安排,降低了财务保障效率。  相似文献   

8.
白帮喜  郑发兵 《国防》2008,(5):75-75
军队战斗力,是军队征服敌对集团的物质力量。自从军队产生后,战斗力就与军队结下了不解之缘。伴随着军队的不断发展壮大,军队战斗力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能力指标向综合能力指标转变。  相似文献   

9.
我师由作战部队改编以来,认真贯彻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两个能力”的提高,坚持以新理论确立新思想,以新思想推动新发展。在工作指导上实现了工作重心由基础设施、制度建设向以教育训练为中心,加速提高部队战斗力方向的转变;正规化建设上实现了由实践探索向全面规范的转变;军事训练上实现了由低层次循环向成建制提高战斗力的转变;战时后装保障上实现了由方案计划逐步向实战要求的转变,部队的质量建设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变化发展,迫切要求战斗力生成模式实现四个转变,即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能、人力密集向科技密集、火力和机动力主导向信息力主导、相对分离的系统向高度融合的一体化体系转变。战斗力提升要由"经验汲取"型向"虚拟实践"型转变,通过"虚拟实践法"实现战斗力建设的跃升。要把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军事斗争准备的着力点、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根本点,聚集于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上。  相似文献   

11.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战斗力建设,必须从战斗力的内涵和标准出发,全面准确地把握新的历史使命对军队战斗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从战斗力生成的模式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和不断创新提升战斗力;从战斗力生成的途径出发,切实把军事训练摆到战略地位;从战斗力生成的效益出发,坚持求真务实和科学统筹战斗力建设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国防费结构的发展既是军队战斗力增强的内容,又是军队战斗力增强的原因。假定军队战斗力与国防费投入直接相关,那么国防费结构就使军队战斗力具有了层次性。由低能级向高能级结构移动意味着军队战斗力增强、意味着陆军非主力化。国防费结构升级的“质变效应”使军事发展划分为机械化前期、机械化时期和信息化时期等战斗力质量飞跃的发展阶段。国防费结构优化的标准是符合国防费升级规律和本国的军事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正>何谓战斗力?部队说,实战化训练是战斗力;科研院所说,先进设计是战斗力;承制单位说,精益制造是战斗力;而重庆军代局某军代室则说,质量就是战斗力。何谓战斗力?部队说,实战化训练是战斗力;科研院所说,先进设计是战斗力;承制单位说,精益制造是战斗力;而重庆军代局某军代室则说,质量就是战斗力。多年来,该军代室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战斗力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军事经济研究》2005,26(11):15-17
长期以来,对战斗力及其构成要素的分析囿于定性分析,很少涉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不足会导致定性分析缺少说服力和可信度,并限制了战斗力理论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文章引入灰色系统理论,通过一系列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初步确定出战斗力构成要素与其表现形式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对战斗力进行定量分析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徐赞军  陈志军  曾宇 《国防》2012,(3):43-45
强大的战斗力是军事力量有效履行职责、完成使命任务的先决条件。不同历史时期,战斗力生成模式不同。冷兵器时代,物理能是战斗力生成的主要因素;热兵器时代,化学能成为战斗力生成的主要因素;信息化时代,信息能主导战斗力生成。新形势下,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特点规律,在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科学推进后备力量战斗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让科学发展观指导战斗力建设成为主旋律,这是甘肃某预备役高炮师党委解决战斗力建设问题的一条“硬杠杠”。在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期间,该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部队的战斗力建设驶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在军事斗争准备的道路上处处折射着创新光芒。  相似文献   

17.
习主席指出:"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战斗力标准,深入研究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抓住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重难点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遵循习主席战斗力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加强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  相似文献   

18.
顾宏斌 《国防》2014,(10):32-33
部队战斗力的基础在基层。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高炮、通信、炮兵、工兵、防化等分队干部专业对口率较低,严重制约了预备役部队战斗力水平的提升。新形势下,要着眼实现能打胜仗强军目标,抓好基层非专业干部向专业人才转型的"非转专"训练,夯实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露润 《国防》2015,(2):71-73
国民经济动员建设,必须全面贯彻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决策和"能打仗、打胜仗"的时代要求,向战斗力聚焦,向实战化发力;要理清建设思路,坚持军地齐抓共管,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构建区域性网状动员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刘军 《国防》2014,(7):44-45
正国防动员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服务保障未来作战的重要职能和鲜明指向,在国防动员领域讲战斗力天经地义。以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国防动员各项工作,对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意义重大。一、战斗力标准具有唯一的根本性,必须用之牵引各项工作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要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学习领会习主席的指示,我们感到,战斗力标准是全面标准,蕴含党在新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