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爷爷的月饼在我儿时记忆中,爷爷总是推着辆自行车,腿有点跛,始终穿着一件深蓝色的中山装,发型总是梳成背头,干净整洁。爷爷对人很和蔼,温文尔雅,说话是略带乡音的普通话,同村里的人称他"爷爷",姥姥村里的人则称他"卫老师",所以我从小便知道爷爷是老师。记得大概我五岁那年,妈妈把我从姥姥家接到她工作的西官庄供销社小住几日。供销社院子里有很多花花草草,惹得蝴蝶飞来飞去。一天黄昏,我在院子里追着蝴蝶玩,大老远看见爷爷推着自行车一跛一跛地走过来,一个草黄色  相似文献   

2.
爷爷和他那枚军功章,总是在我每逢庸懒和斗志低落的时候,鞭策着我,给我信心,给我力量,让我一次次地战胜困难。爷爷在我还未出世时就走了。在我开始懂事时,父亲总爱拿出爷爷留下的那枚用红布包了一层又一层的军功章,给我讲有关爷爷长征的历史和军功章里传奇的故事。爷爷的故事感动了我。 18岁那年,我怀着美好的憧憬如意地走进了绿色军营。临行前,父亲特将  相似文献   

3.
她是阿吾斯奇边防站的"兵妈妈",她40年如一日地爱护着边防战士她,40年如一日地关心边防战士。她说她一辈子只做了5件事:每年的建军节,都在部队陪战士过,凡是阿吾斯奇边防站来的新战士,都把他们接到家中吃上一顿饭;凡到阿吾斯奇边防站来当兵的战士,都要给他们做  相似文献   

4.
妈妈的一生很短暂,我甚至都没来得及体会真正的母爱,但她用勤劳和质朴诠释了不一样的伟大。"小莉啊,你上天有灵,你听到了吧!"那一年的春节是我军校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春节,初二那天不胜酒力的我在家喝得大醉。从来都没这么醉过,醉酒后的我不停地在说着。"我要我的妈妈,妈妈你在  相似文献   

5.
精神若水     
《兵团建设》2011,(8):1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中学生问老师:"什么是兵团精神?"老师答:"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中学生对这一标准答案似懂非懂。中学生回到家问爷爷:"什么是兵团精神?"爷爷沉思良久,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1952年驻疆部队整编,将部队分为国防军和生产部队,有一年轻战士一心想到国防军去。团长在大会上动员时挥舞着手臂高声喊道:"我们是毛主席的战士,毛主席的  相似文献   

6.
幽默与笑话     
给虫子找妈妈小儿让我看他手上爬着一条蠕动的毛虫,我一见毛虫就全身一颤,随口说了句逗孩子玩的话:"快把它弄到外面去吧,它妈妈一定在找它。"儿子转身走了出去。我以为达到了目的,谁知他一会儿又进来了,手上爬着两条毛虫,他说:"我把虫妈妈接来了。"  相似文献   

7.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12,(18):54
百万富翁主持人采访一位18岁的百万富翁,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其实我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一直在家里待着。"主持人:"那一定是你的父母把你培养成杰出的人才了。""也没有,我父母也没教过我。18岁生日那天,我父母把我叫到身边,给了我一个存折说:‘孩子,这是你不上学这些年攒下的钱……’"丈母娘难哄问:同样是女的,为什么女朋友好哄,丈母娘难哄?  相似文献   

8.
爷爷,您的孙女今天要远行。瞧,爸爸和妈妈已经为我准备好了行装;瞧,我已穿上了妈妈送给我的中航工业夏装。尽管我想穿着漂亮的连衣裙飞向远方,可我知道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也像您的儿子、儿媳,我的爸爸和妈妈一样,也成为航空人。于是我穿着中航工业夏装向您告别,尽管我没有能够像您一样,能够像我的爸爸、妈妈一样,成为中航工业西航的一员,献身航空动力事业。可我要去的地方也很神圣,是让战机拥有千里眼的中航工业雷电院。瞧,您笑了吧,我就知道,您一定会说"只要是航空人,干啥都行"。  相似文献   

9.
"留学,就是为了千一番事业。"这个1.78米的个头儿,偶尔羞涩一笑的新兵,仅仅7个月就出色完成从"海归"到"海岛"、从"硕士"到"战士"、从"士兵"到"尖兵"的"三级跳"……"做个有英雄故事的军人"他是英国萨利大学的硕士王川阳,为了实现强军理想,去年10月学成归国后,即进入沈阳军区外长山要塞区某海防团"黄海前哨好二连",当了一名列兵。王川阳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爷爷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在枪林弹雨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第一代守岛军人,父亲、姑姑也是海防军人。前辈的英雄气,感染着王川阳。上初中时,他骄傲而自豪地对爷爷进行了这样的描述:"14枚勋章,就像14个生动而离奇的故事,缀满在他胸前……我今后也要像爷爷一样,做一个有英雄故  相似文献   

10.
正[案例]2014年5月31日,东方卫视《妈妈咪呀》节目中,选手黄子诺是一个四岁孩子的妈妈,她深情哀伤地演唱歌曲后,面对孩子说:"孩子出生后,他父亲就和我离了婚,只是十天半月来看一次孩子,他没有给孩子完整的家庭和爱。好在我的孩子很独立。"一向"暖男"形象示人的评委黄磊对她提出了批评:"来到《妈妈咪呀》的许多母亲,都有  相似文献   

11.
感悟幸福     
一个周末,9岁的儿子参加课外辅导回来,一进门便迫不及待地喊道:"爸爸,问你一个问题:爸爸+妈妈+我=几?"看着儿子带着几分神秘的笑脸,我和爱妻都没有答对。只见儿子拿出老师的模样,在白纸上一笔一画写下一行字:爸爸+妈妈+我=幸福!  相似文献   

12.
正2月26日,六师一○五团退休职工党克明正在邻居家帮着修理客厅的木质暖气罩,见到笔者他的第一句话便是:"我没干啥大事,只是做了一个老兵团人该做的。"党克明老人今年虽已77岁,但精神矍铄、红光满面。老人很健谈,说起自己做的一件件好事既谦虚又开心……2003年,一○五团正值小城镇建设起步期,当时的团部周边路面不是很平整,有很多坑洼。一天,党克明散步,发现团部主干道的小坑带给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很大不便。他就萌生了用路边  相似文献   

13.
或许是命中注定,刘硕扬一周岁时,妈妈给她做了一顶小军帽,希望刘硕扬长大后成为一名女军人,实现她没有实现的夙愿。高考时,尽管可以选择地方重点大学,刘硕扬还是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军校,这种坚定与执著是出于"发自骨子里的热爱"。刘硕扬说,"我觉得我天生就应该是一名军人。"  相似文献   

14.
黄建华 《国防》2002,(5):19-19
我是1968年入伍的,老家在山东济南,在第四批女飞行员中,我的孩子是最小的,我当时给自己定的标准就是:不飞完四种气象,不要孩子。所以30岁的时候,我才有了儿子曹宏成。 儿子五岁以前是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这5年里,我只回家过一次。有一次,我抱着4岁的儿子问:“妈妈在哪儿?”他胖乎乎的小手指着墙上我的照片说,  相似文献   

15.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让国人备受鼓舞。在大家关注、转评、点赞"出差三人组"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他就是我国14名首批航天员之一的邓清明,23年来他坚持做一件事追一个梦,但直到现在都还是备份而无缘"飞天"。如今,55岁的邓清明依然每天都坚持训练,他说:"任务的成功即是我的成功,我宁愿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也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我们在为邓清明执着追梦的故事感动之余,也应该从他的心路历程中读懂这么一个道理:军人只有打仗和准备打仗两种状态,必须随时保持战斗的状态,随时做好出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母爱无边     
母亲是一位勤劳、坚强、善良的农家妇女,她虽然识字不多,但在我们兄妹心目中的威信极高。她的勤劳给了我奋斗不止的勇气,她的坚强给了我克服网难的信心,她的善良给了我做人的准则。1986年,我招飞体检合格,而因文化考试不合格而落选,要知道招飞体检合格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每年几千人体检,合格者就那么几个,一般情况下只要体检合格都差不多能被录取,而我面对这么好的机会却失去了,父亲骂我学习不努力,对我非常不满,认为我丢了全家的面子,弄得我情绪非常低落,母亲一点都没有怨我,反而安慰父亲说:"他虽然没有给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父亲     
我父亲于1893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出生,家中赤贫如洗,爷爷年轻时就被饿死,奶奶改嫁他乡。父亲刚刚9岁就给地主放牛放羊,数九隆冬连双鞋都穿不上,小脚冻得像馒头,漫山遍野留下连脓带血的脚印。稍大些了他跟随我伯父到千金寨(抚顺)给人挖煤,过着非人的生活。一次事故伯父遇难,  相似文献   

18.
正一、我的家庭及入伍经过我家乡是贵州凯里炉山洛棉村,我家世代都是山里种地人。父母生了我们兄弟三个,因为家里穷,兄弟三人都没读过书。我去当兵是在1938年的秋天,正值家乡收割稻子。政府规定"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原本抽中的是我二哥。我二哥因为刚结婚不久不肯去当兵,就躲了起来,没有办法,只有让我顶上去。那年我才16岁。部队走的那天我也没有告诉家里,我怕妈妈知道要哭的,就悄悄地走了。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去贵阳,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路上就病了,得的"打摆子"。有一个老乡叫  相似文献   

19.
祖父当过兵,父亲是军人,我出生于1977年8月1日。父母说我与"八一"有缘,就给我取了"王八一"(曾用名)这个意味深长且军味十足的名字。虽然我从小就生活在部队大院里,可以说是看着军旗听着军号长大的,但我对军人的印象却不是太好,总觉得当兵的有一股"傻劲"。1994年底,在父母的建议下,我报名参了军,但我对军人的理解并没有多大改变,于是在入伍时换成现在这个名字,直到第二年8月1日,部队演习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12,(13):55
幽你一默野生部落固定工作六岁的小芳很可爱,常常有班上的男生向她求婚。有一天,小芳回家后跟妈妈说:"妈妈,今天小强向我求婚,要我嫁给他……"妈妈漫不经心地说:"他有固定工作吗?"小芳想了想说:"他是我们班上负责擦黑板的。"指挥儿子对父亲说:"爸爸,学校成立了一个乐队,我想参加,学校说乐器要自己带。"父亲盯着儿子想了半天,随后递过一根筷子说:"孩子,咱家穷,你去当个指挥算了!"我也是有个人第一次在集市上卖冰棍,不好意思叫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