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这是一起不应该却又发生了的特大爆炸血案!尽管时隔一个年代之久,仍编发此“旧闻”,并非它有什么“轰动效应”,而在这类不识“铁疙瘩”真面目的悲剧,仍不时重演。  相似文献   

2.
一幢刚矗立的大楼顷刻倒塌,一座好端端的大桥轰然垮掉,一列奔驰的火车突然出轨,一座紧张生产的矿井骤然爆炸……多少无辜的生命廉价丧失,多少国家资产毁于一旦!当人们痛定思痛冷静地问一声"这是为什么呢"的时候,原因尽管五花八门、各色各样,而几乎每一个事故和灾难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元素,那就是有关领导或当事人的严重失职!  相似文献   

3.
“当——当——当……”枪响靶落,钢板标语牌依次呈现出“热烈欢迎首长光临指导”10个大字。“啪、啪、啪……”30个红黄绿色气球,随声开花,15对酒瓶应声爆炸,瓶内白粉一阵抛撒……“打得好!”场内一片喝彩。主席台上,济南军区司令员张万年中将、河南省省长李长春连声称赞;  相似文献   

4.
南昌市一交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在这如潮般的自行车车流中,一位身着军装的壮汉紧盯着前面的一个小青年,10米、5米,追上了,壮汉把车一拐,挡住了小青年的去路。“不好,侦察连长!”小青年挣眼一看,顿时魂飞天外,夺路就逃。“站住!”侦察连长大吼一声,飞步追去。追至一个小巷,逃犯看看跑不掉,立即转身,兜胸一拳向连长打  相似文献   

5.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美国五角大楼和白宫决策者们在50多年时间里居然严重低估了核弹的真正威胁!自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诞生、广岛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袭击之日起,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和白宫的政治家们关心的只是原子弹和其他核武器的爆炸杀伤力,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核武器爆炸一刹那产生的致命大火的杀伤力。实际上,核武器爆炸产生的大火所造成的毁灭性后果远比爆炸本身产生的威力大得多,然而,这一威力却真真切切  相似文献   

6.
两天三次爆炸,俄罗斯的恐怖事件震惊整个世界!先是两名女人体炸弹在斯科地铁引爆,接着两名男人体炸弹在达吉斯坦又传巨响。男女人弹‘前赴后继”的背后,凸显出国际反恐的一个难题:如何防范人体炸弹?其实不止在俄罗斯,在伊拉克、在以色列、在斯里兰卡、  相似文献   

7.
在莫斯科郊外一家机场举行的露天摇滚音乐会上发生的爆炸事件中,一位俄罗斯警察少校因为安全地处理了一枚车臣非法武装分子扔下的炸弹而被誉为大英雄。但是,没想到的是,经历了那个惊心动魄场面的他却未能应验“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俗话。当地时间7月10日凌晨,在他拆除一个自杀爆炸装置的时候,突然的爆炸不幸把他炸死。 排弹专家被炸身亡 据英国《泰晤士报》7月11日报道,这一不幸事件发生在7月10日凌晨,地点是莫  相似文献   

8.
卢宇 《军事史林》2007,(8):41-49
1945年7月16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果尔多,当试验现场的科学家们在威力大得惊人的首颗原子弹爆炸面前惊喜、恐惧、激动得不能自已的时候,保持着职业军人特有镇静的美国原子弹研制工程负责人格罗夫斯将军对他的副手法雷尔将军点点头说道:战争这回该结束了。只要一两个这样的家伙,日本就会完蛋!  相似文献   

9.
公元1997年的新春战鼓催人奋进,瑞雪洒就的祥和与安静预示着又一个划时代的春天! 在这春风解冻,和气消冰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着一个神圣的伟大时刻。 此时,当代军人的心已不能平静,滚烫的激情在热烈奔泄:祖国一香港!香港一祖国! 20世纪中国国防的悲歌和壮歌即将成为历史,跨向新世纪的中国国防将走向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当代兵团》伴随我已有10年。《当代兵团》中的"西部法苑"栏目让我受益匪浅,里面刊登的一个个真实案例,时刻警醒着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西部法苑"栏目里相关的法律解答贴近兵团实际,非常实用,是我们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好帮手!祝愿"西部法苑"栏目办得更精彩!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类永远值得记住的日子1945年8月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顷刻间,一座美丽的城市变成了废墟。这一天人类不仅第一次看到了原子弹的能量和威力,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原子弹的恐怖和可怕——摧毁世界是那么的容易。“ojweh!”(我很痛心!)这是爱因斯坦,这位有人称为“原子弹的祖父”的天才物理学家在得到这一消息时的唯一反应。爱因斯坦当时的心情,恐怕谁都难以描述清楚。不管怎样,历史永远把这一刻记录下来了。一个神圣的物理学定律E=mc2在原子弹爆炸一年之后,1946年7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在识别中子弹爆炸与小型原子弹爆炸的过程中,对弹型识别判据3——“基于早期核辐射中γ辐射周围吸收剂量D^ (10)时间谱特征的弹型识别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 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作出了中国要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 策,标志着中国核工业正式创建。此 后,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 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地区、各部委和 人民解放军,发扬自力更生、发奋图 强的精神,大力协作,辛勤努力,共 同奋斗,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于 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 颗原子弹!这次核试验的成功,标  相似文献   

14.
维和任务区情况复杂 ,尤其是经过多年战乱的国家和地区 ,爆炸犯罪类案件将直接威胁到维和民事警察的生命安全。爆炸犯罪破坏作用大、杀伤范围广、社会影响坏。因此 ,探讨爆炸犯罪的发生形式 ,提高防范意识 ,研究防止爆炸犯罪侵害的方法和手段 ,是当前维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今年6月24日,江泽民主席顶着炎炎烈日来到山东省东营市,视察九曲黄河的人海口,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加强治理开发,让黄河造福于中华民族”的号召。10余天后,同一处炙热的大堤上。一群人屏气凝神,注视着黄河水面。空中,一面鲜红的旗帜迎风飘展,“英雄救捞中队”几个大字若隐若现。突然,“哗”的一声,水下冒出一个圆圆的潜水头盔。“上来了!上来了!”“下面怎么样?”人  相似文献   

16.
第10章引信爆炸序列设计本章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引信爆炸序列的功能、分类、应用特点、基本要求、常用的爆炸元件和引信爆炸序列设计等。(1)功能。包括引信爆炸序列的组成和用途。(2)分类。包括传爆序列、传火序列、隔爆爆炸序列、无隔爆爆炸序列和爆炸逻辑网络等类型及其示意图。(3)应用特点。包括各种引信常用的传爆序列以及爆炸逻辑网络的具体应用。给出瞬发引信和水压引信、火药延期引信、多装定引信、带自毁的小口径榴弹触发引信、带自毁的航空火箭弹引信、钟表引信、火药时间引信、导火索时间引信、以及无线电引信、压电引信、光引信…  相似文献   

17.
渝州的盛夏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更加英姿绰约;油漆一新的重庆市人民大会堂,蓝瓦红墙,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宽敞的柏油马路上,车如流水;上涨的长江、嘉陵江水堆起千堆雪,吐着白雾,滚滚东去,汇成山城重庆飞旋的世界。“轰,轰!”突然两声闷雷般巨响。大溪沟罗家院地区,一条四百米长的地下水道突然爆炸了。倾刻间,黄烟腾空而起,巨石、铁板冲上百米高空又迅速掉下;高压线闪出雪亮的火花,下水道窜出熊熊的火苗;大溪沟渗出殷红的鲜血……爆炸中心的飞达电器公司、瓷器商店等单位和附近百多户居民宿舍,在旋风般倒塌中倾刻化为一片瓦砾废墟。此时,是1985年6月27日11点20分。  相似文献   

18.
<正>1945年8月,一枚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瞬间将十几万鲜活的生命化为乌有,仅留下被夷为废墟的"核污染区"。敌酋为之丧胆!世界为之惊骇!1946年,毛泽东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延安宝塔山下谈笑风生,毛泽东说:"帝国主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在识别中子弹爆炸与小型原子弹爆炸的过程中,对弹型识别判据1-“与距离R和当量Q无关的基于早期核辐射中γ辐射周围吸收剂量D^*(10)的弹型识别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单个球形装药浅层水中爆炸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药浅层水中爆炸研究是一个分复杂的问题。本文支用爆炸相似律对浅层水中爆炸冲击波参数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水中冲以压力值。根据试验结果,本文对空间流场压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模型进行了试验范围内冲击波压力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