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典学 《国防》2006,(3):85-85
太阳吻别戈壁的脸,慢慢隐去它那火热的笑容,徘徊在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上,打算好好地睡上一觉。也许是奔波了一天的缘故,光线里已没有了灼热和威力,但余晖却穿透云层,光芒四射。满天云霞立刻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充满了梦幻般的感觉。我站在高高的哨楼上,面对广袤的沙漠,面对渐落的夕阳,面对灿烂的晚霞,面对巍峨的界碑,面对雄壮的国门,顿时感觉到那茫茫的戈壁大漠,神圣的国门界碑,连同蓝蓝的天空,都笼罩在了这瑰丽无比的晚霞里。这就是边关的晚霞!边关的晚霞实在是太美了!站在夕阳晚照里,漠风柔柔地吹在脸上,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伫立晚霞…  相似文献   

2.
幽默与笑话     
下 跪 刚一上班,大伙儿就不约而同地围住尼古拉七嘴八舌地问个没完。 “听说昨天你们两口子打了一架,最后谁胜了?”一位好事者首先问。 “那还用说,当然是我了,我老婆都给我下跪了!”尼古拉不无自豪地说。  相似文献   

3.
邻居     
卢小将 《国防》2006,(7):79-79
我的邻居是白云和大海大漠和高山当我在战鹰上向白云招手当我顶着白色的伞花与她擦肩而过她都把太阳送给她的金线全部转送给我使我的心灵熠熠生辉当我在战舰上向大海问候当我踩着冲天的巨浪与她咆哮前行她都把胸膛孕育的力量全部注入于我使我勇气顿生当我在哨所上与大漠思索当我挽着无边的戈壁与她默默交流她都把内心拥有的憨厚全部传播给我使我更加朴实诚恳当我在炮群中向高山索取当我吻着巍峨的山峰与她朗朗问候她都把身上特有的自信全部输入于我使我充满战无不胜的力量邻居@卢小将  相似文献   

4.
初夏的大漠戈壁,晴空万里。伴随着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升起,一架航模从东南方向随即飞来。“发射!”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8门火炮同时发出吼声,炮弹直刺苍穹。“砰!”随着一声巨响传来,刚才还在半空中飞行的拖靶,在空中炸开了花。顿时,阵地传来热烈的欢呼声。  相似文献   

5.
民兵、预备役战友和青年朋友们!你们看到过空降兵部队的跳伞训练吗?那场面可壮观啦!蓝天,云海,一架架绿色的战鹰呼啸着掠过云层。蓦然间,机舱里跃出一个个小黑点,小黑点渐渐变成了一个个小蘑菇,蘑菇越来越大,黄色、绿色、红色、白色……,倾刻间,天幕下绽开了朵朵伞花。  相似文献   

6.
“飞豹!飞豹!”“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歼击轰炸机!”当国庆50周年大阅兵时,“飞豹”以它出色的性能和独特的英姿飞过天安门的上空,参加国庆大典的人群沸腾起来,人们为我国自己设计研制生产的新型战鹰而鼓掌欢呼。 “飞豹”的总设计师是谁?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一坚。 陈一坚1930年出生在福州的一个充满爱国之情的家庭,父亲经常对幼年和童年的陈一坚进行爱国教育。陈一坚永远不会忘记他7岁的那一年,翅膀上  相似文献   

7.
与猪共舞     
今日里,吕良良有必要垂头丧气。叫我这么个体面的城市兵去养猪,说出去不丢死人了?瞧连长说得多动听:“良良哎,不派你派谁去?连里数你膀大腰圆,又面和心善,除了你还有谁能在两个月内让猪超水平长肉?去吧!好好干,两个月后让入营的新兵们吃得满嘴流油。”什么话?好兵不养猪,让我吕良良这样的兵去养猪?现在,吕良良怀揣一包“红塔山”,一个打火机,手握一把随时可以充当武器的大扫把,横冲直撞向猪圈走去。他是一颗寻机引爆的炸药包,他就是这么说的:“别碰我,火着哩!”人皆侧目。吕良良来到他的新工作岗位了,他看到了他的九头猪。猪也看见了它们的…  相似文献   

8.
在人民海军翱翔海天的战鹰阵列中,有一型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战机,那就是——“中国飞豹”。 “飞豹”上天,世人注目。为“飞豹”呼啸海天签发“通天证”的是海军驻某飞机制造厂军事总代表李鸣。在鲜为人知的军代表岗位上,李鸣和战友们用心血和智慧托起一架架战鹰飞向海天。  相似文献   

9.
翠微红柳树     
认识红柳,感性上讲是通过刘成俊老师的一首《咏红柳》,诗写道:“傲为西涯叶,盘根大漠间,装点关山一片绿,此情殷且酣,瘢裂见赤骨,舞沙戏风寒,冰雪繁花交融时,醇香酹地天。”读这首诗时,才知道红柳并非家乡的柳。家乡的柳卧榻于古井旁,清水甘洌,得之润养,才妖娆动人。而红柳扎根荒漠,笑傲风沙,锋铮铁骨之处捍卫生命尊严。思考着大自然给我心灵的震撼,我沉默了。我决定拜偈红柳……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给航空工业洪都(以下简称洪都)这个有着共和国长子之称的老航空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从此,一个又一个机型,一架又一架战鹰不断从洪都这块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呼啸冲天,让中国和世界的天空留下了洪都战鹰矫健的身影。战鹰蝶变扬我国威强5,中国自行研制的超音速喷气式攻击机,这款洪都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的飞机,从服役起一直深受中国  相似文献   

11.
3月 15日 ,朱钅容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 ,法新社记者问道 :无论下一届总理是谁 ,你觉得他在哪个方面应该向你学习 ?朱总理谦虚地说 :“我不希望别人学习我 ,特别是某家香港报纸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 ,那就更不要学习我。”随后幽默地说 :“但是这家报纸说得不对 ,桌子是拍过 ,眼睛也瞪过 ,不瞪眼睛不就是植物人了嘛 ,板凳绝对没有捶过 ,那捶起来是很疼的。”在全场中外记者的笑声中 ,朱总理严肃地说 :“至于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吓唬老百姓 ,我想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这种说法。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 ,只吓唬那些贪官污吏。”听到此…  相似文献   

12.
20年前,我从张家口的野战部队调到了内蒙古边防。从那时起,林海雪原、大漠戈壁、国门界河留下了我执勤巡逻的足迹。刚到兴安军区的边防独立营,我就见识了边防环境的艰苦。听官兵们说,在上世纪70年代,戍边军人生活更是艰苦,那时连队没有车,马驼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全线巡逻一次得一星期或者半月时间,搭建临时帐篷是边防军人必备手段。"一顶帐篷一口锅,骑着骆驼(马儿)去巡逻"这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怎样品天山文化?没有好的办法,用真情去品!今年8月,我的一位朋友突然来到乌鲁木齐市,他是国家作协的一位领导,国内著名的大作家。我问:同自治区和兵团的作协领导打声招呼?他拒绝;我问:约上自治区和兵团的几位作家?他不同意,于是,我陪他。在二二二团,我让我少年时的伙伴领着我们下梧桐沟,参观建设中的沙漠之村,看见了沙漠,看见了红柳,还找到了野兔……我向作家介绍:我的初中同学,在二二二团电视台工作。当时团里漂亮的姑娘都往城里嫁,可是我们年级最漂亮的女生却嫁给了他。快30年了,我忘不掉我告别农场时他的那个招手……在阜康市,我让我少年时的另一个伙伴领着我们上天池,参观上海世博会新疆馆的移址,看见了"龙潭碧月",看见了  相似文献   

14.
嗨,大家好!我叫天使,今年两岁,现在在黑龙江省军区军犬训练队服役,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特种兵”。啥?谁说我是一条狗?小心我咬你!家里养的那才叫狗,咱是正宗的德国黑背牧羊犬,血统高贵着呢!这么跟你说吧,狗假如是文盲,咱犬就是从名牌大学里走出来的高材生,因为经过在犬队的学习培养,咱拥有了浑身的武艺,像什么钻火圈,搜寻物品,撕咬歹徒,等等一系列的绝活,咱是样样精通,不光如此,咱还是正式列编的一名战士,那可是有军籍档案的,咱一天的伙食费比人的可都高。所以,不知深浅还是不要乱说话!  相似文献   

15.
8月中旬的一天,“敌”8架轰炸机超低空向我沿海某机场扑来。我机场立即响起急促的空袭警报声,我值班战鹰紧急起飞迎敌。我人员和装备疏散过程中,“敌”机已窜入我机场上空,投下数枚炸弹,机场部分跑道和设施顿时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处处弹坑,我后续战机和空中战鹰无法安全起降。  相似文献   

16.
从小痴迷绘画的王光辉,儿时稚嫩的笔下,画得最多的是飞机、坦克和大炮。当他一笔笔专注地描绘共和国战机时,不曾想到,长大后自己会成为一名光荣的空军,护卫着一架架战鹰飞上蓝天、展翅翱翔!多年后,在空军装备生产一线默默耕耘30载的王光辉又很庆幸,庆幸自己选择了军人这个职业。他总是感到很幸福,那些与战鹰为伴的日子里,他从一个驻地区最基层的军代表,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总军代表,虽然岁月更迭、鬓生华发、青春不再,但能为共和国空军的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支神秘之师,她藏身在中国陆地的深山峡谷和大漠戈壁!这是一支威武之师,她掌握现代化高技术战争克敌制胜的钥匙!这是一柄斩妖之剑,她肩负着对侵略者以致命回击的神圣使命!这是一块和平之盾,她保卫着祖国的安全维护着全世界的和平!  相似文献   

18.
鹰啸天山     
正在广袤高远的雪域天山,在美丽苍凉的边关大漠,生活着一种秉性凶悍、目光犀利、动作敏捷的蓝天"终极猎手",它就是被哈萨克民族称为"神鸟"的猎鹰。也是在天山脚下,有一支如猎鹰般机智、迅猛、顽强的空中铁翼,他们就是被称作"天山雄鹰"的驻疆空军部队。这是一支历史厚重、功勋卓著、英雄辈出的部队。一茬茬官兵挺进"死亡之海",扎根"生命禁区",穿越"天山峡谷",纵横戈壁大漠,以磐石般的精神和锕锋般的锐气,谱写了一曲曲战天  相似文献   

19.
“在大漠深山,在战争前沿, 我们是英雄的火箭军团,不要以为我们沉默无语,我们要吼一声就威震九天!大国的象征、民族的尊严,只要祖国一声召唤,我们就会伸出无情的铁拳……”伴随着威武雄壮的歌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走过了40年的辉煌历程。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地贯彻党和人民的意志,忠诚履行神圣的历史使命,高原大漠磨利剑,戈壁深山筑长城,为共和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和平盾牌!  相似文献   

20.
"三到一长期"既是鲜活生动的育人工程,又是保家卫国的庄严使命,更是推进转型的科学实践.结合22年军旅生涯的切身感受,谈点为什么有那么多母校学子愿立志边防、扎根基层,忠实践行"三到一长期". 一、"三到一长期"曾经在母校学子心中留下过难以忘却的清晰烙印.回想17年前的学员生活,我深深感到,大家之所以说"三到一长期"是鲜活生动的育人工程,就是因为它能够让徘徊的心坚定下来,能够让生机勃发的青春找到正确归宿,让边疆塞外、大漠戈壁成为展示才华的宽广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