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伦轩 《兵团建设》2006,(9):27-28,29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是在党所领导的每一项具体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展现的,体现在党的事业与时俱进、服务群众、理论创新、围绕中心和党的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事业的发展历程,突出展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特征,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  相似文献   

2.
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的发表是兵团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向全世界第一次就兵团的性质、特点、地位、作用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它的发表,对兵团外宣工作,尤其是当前新疆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发挥兵团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特殊作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逻辑结构兵团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古代治边政策有多种方式,如朝臣纳贡、和亲、军事占领等,但唯有屯垦乃千古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结合兵团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建设屯垦戍边新型连队。团场农牧连队是兵团事业发展的根基,因屯垦戍边而诞生,为屯垦戍边而发展。历经几代军垦人的艰苦奋斗,兵团农牧连队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不懈努力,连队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条件得到改善,职工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团场连队多分布在边境一线、大漠深处,处在路到头、水到边,交通不便、路远人稀、信息不灵的艰苦地…  相似文献   

4.
吴珍  李全玲 《兵团建设》2011,(11):26-27
兵团成立以来,始终牢记党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为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西北边防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党领导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发展壮大的基本经验,探索把握屯垦戍边内在的发展规律,对于新时期推进兵团跨越式发展和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开创屯垦戍边事业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兵团上下正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央的战略部署,着眼于更好地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大力加强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努力构建和谐兵团。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实践,迫切需要创新理论的指导,迫切要求屯垦戍边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同时,对理论工作者的创新能力、研究水平,对兵团理论研究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城镇化,事关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发展全局。要实现从"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变,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推进城镇化,是中央根据屯垦戍边事业需要对兵团提出的首要任务、长远大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城镇化成为"三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快城镇化建设,对增强屯垦戍边事业凝聚力,迅速改善提升职工居住条件,加快转变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聚集现代文明,解决过去多年存在的团场留不住人、职工队伍不稳定、基层连队"空壳化"等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团场城镇化发展要有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7.
6月1日至2日,兵团党委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工作会议隆重召开。这是一次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重要会议,开启了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新征程,必将在兵团的发展史上留下精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本人撰写的理论文章《更好地担负起屯垦戍边的使命》,荣获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个荣誉首先应归属于兵团,归属于兵团的宣传思想工作,当然也包含了《兵团建设》编辑们的辛劳。1998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到新疆视察工作,发表了极为重要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尤其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对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在历史长河和国家大局中的地位、作用及今后发展做了精辟、系统的论述,成为当代中国屯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文献。作为一个宣传工作者,我强烈地感受到,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好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是推进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也为我们站在更高的理性层次上研究、认识兵团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讲话中提出的许多重大的屯垦思想论断,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准确地理解和完整地体现到工作中去。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经过反复学习和思考,撰写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按照“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基本工作思路,从促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和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兵团推动改革发展和促进  相似文献   

10.
赵予征 《兵团建设》2013,(19):46-49
1954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军垦事业进入大发展时期。后经"文革"重创,兵团解体,直到1981年年底,兵团体制才得以恢复,迎来了第二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时光荏苒,在兵团成立59周年之际,本刊特别刊发一篇概述兵团发展历史的文章,愿与读者共同回味那段难忘的岁月。  相似文献   

11.
深化团场税费改革是中央切实减轻农牧职工负担、促进团场改革发展稳定的一项重大决策。各级党政领导同志务必准确把握政策,坚定不移地深化团场税费改革,减轻农牧团场职工负担。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的屯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戍边是永恒的主题,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繁荣边疆经济是党和国家一贯的基本国策,需要牢固的坚持和坚决的实践。"屯垦"与"戍边"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戍边是目的,屯垦是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戍边是为边疆社会政治稳定,屯垦是发展经济为戍边提供物质基础,但屯垦的内容、形式、途径不是一成不变的,将随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而转  相似文献   

13.
拓荒而耕,筑镇而居。十年来,兵团的发展构成一部浓缩的城镇化历史画卷。当把目光聚焦于脚下的片片绿洲,我们不禁感慨,已经崛起和正在崛起的座座城镇,记录着兵团从屯垦戍边到建城戍边的沧桑巨变。与时俱进,时代促成观念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共同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容的兵团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兵团的具体体现。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推动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和贯彻到屯垦戍边事业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地方志是全面记载某一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资料地情书,拥有一定的权威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具有"资政、教化、存史"三大功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1984年开始修志工作,到2000年,已出版1部《兵团志》,15部专业志,10部师局志,百余部团场志,十余部工厂志、部门志。还有一批志书正在编审和付印中。按照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的要求,到2002年,全兵团第一届修志工作结束。兵团第一届修志工作即将完成,但怎样"用志",使志书成为服务当代,能真正发挥地方志的大百科全书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一、发挥地方志的资政作用,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志书作为"辅政之书",历来与政权紧密相关,它的最大功能就在于资政,在于为各级党政工作和经济建设服务。因此,作为修志的部门,主要工作一方面要修好志;另一方面是用好志,要把地方志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传递给各级领导干部,让他们  相似文献   

16.
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是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决策在兵团的具体实施。基础教育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奠基工程和文化基础。发挥基础教育在新型团场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和服务作用,既关系到新型团场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也关系到基础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兵团建设》2010,(9):17-19
即将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新疆和兵团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也激发了兵团上下对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发,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思考和探讨。为更加深刻地理解党中央在新时期新阶段对兵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更加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兵团党委宣传部组织专人撰写了3篇理论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兵团的作用、使命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地阐述,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8.
祝谦 《兵团建设》2012,(10):25-26
屯垦事业有今天,从历史演化而来;戍边事业有今天,从历史创新而来;兵团事业有今天,从扭转乾坤而来生产建设兵团在中国是一个特殊建制。新疆兵团成立最早,是共和国农垦的长子。一度,兵团"家族兴旺",全国成立了十几个,遍布祖国的东南西北。如今,"长子"变为一个没有"旁系亲属"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兵》2013,(1):18-18
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辖区有400余公里边境线,肩负着抢险救灾、卫疆戍边等重任。管理局党委自觉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始终将富民与兴武相统一。近年来,他们紧紧围绕“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目标任务,组建了抗洪抢险、维稳处突、防雹增雨、边境巡逻、  相似文献   

20.
开栏语:兵团第六次党代会将于6月底召开,这是兵团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兵团各族职工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迎接兵团第六次党代会的召开,本刊从本期起,开设"喜迎兵团第六次党代会"栏目,展示兵团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兵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兵团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