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英国《泰晤士报》日前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2015年左右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背面, 2020年以前在月球建立太空站。规模比“阿波罗”大得多人类登月是在上世纪美苏争霸中拉开序幕的。1959年9月12日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飞抵月球后,美国的惊讶不啻于发生“第二次珍珠港事件”!美国总统肯尼迪在随后的国会演讲中,誓言要“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于是,美国不惜耗费巨资,终于抢在苏联之前实现了“阿波罗”登月计划。“阿波罗”8号载人绕月飞行成功以后,美国曾透露说,一旦登月成功,就准备在月球上设立导弹发射基地。  相似文献   

2.
吴薇  王勇 《国防科技》2003,(6):45-46
2003年伊始,就在我国“神舟”四号飞船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之际,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负责人克里希纳斯瓦米·卡斯图里兰甘于元月4日对外宣称:印度将在2005年到2015年期间实施一项载人登月计划,不久将对该计划进行审核,并将首先开展环绕月球的无人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3.
基于登月飞行器的级间组合设计方法对载人登月飞行器的构造进行设计,在级间方案的论证中分析了不同组装模式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需求,建立了航天员和机器人联合探测的载人登月方案。级间组合方法可为应转移飞行器和登月飞行器设计提供另一种思路,本文根据飞行器级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对登月飞行器的质量规模进行了初步估算,并对比了不同飞行方案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需求,研究可为我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登月飞行器的级间组合设计方法对载人登月飞行器的构造进行设计,在级间方案的论证中分析了不同组装模式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需求,建立了航天员和机器人联合探测的载人登月方案。级间组合方法可为应转移飞行器和登月飞行器设计提供另一种思路,根据飞行器级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对登月飞行器的质量规模进行了初步估算,并对比了不同飞行方案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需求,研究可为我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不知不觉,人类实现登月已有50个年头。1969年7月20日,全世界数百万人通过广播听到了尼尔·阿姆斯特朗著名的"一小步和一大步"的宣言。但对一些人而言,阿波罗11号飞船安全在月球上降落,仅仅是一个伟大挑战的开始。2007年,曾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尤金·塞尔南在总结阿波罗计划意义时指出:"‘阿波罗计划’的十年,是60年代和70年代之间最关键的,被我们所抓住的十年。"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地一次环月两次交会的载人登月任务飞行阶段多、周期长、约束复杂,导致各阶段飞行窗口与轨道衔接匹配复杂的难题,提出分层分解、正逆向结合的全任务标称飞行窗口与轨道衔接设计策略。介绍近地一次环月两次交会的载人登月任务飞行模式特点和应用前景,假定任务基本需求与工程约束,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可以快速规划出近地一次环月两次交会的载人登月任务飞行轨道与窗口。  相似文献   

7.
2004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跻身于世界航天精英国家。此后的两年中,全球有50多个国家制定或更新了自己的航天计划:美国宣布将在2015~2020年再度登月,并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为下一步登陆火星做准备;俄罗斯的新式载人登月飞船“快船”将在2012年首航,并于2025年建立月球太空站;欧洲航天局计划在 2020~2025年登月;日本正着手研制无人宇宙飞船;印度也拟订了探索月球的计划…… 2005年10月,中国“神六”飞船再次升空。中国在载人航天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发展简况把活动领域从陆地、海洋、空中扩展到太空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目标。1957年10月4口,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Vostok)号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太空飞行。1962年2月20日,美国航天员约翰·格林乘“水星”(Mercury)飞船也实现了轨道飞行。在60年代,前苏联发展了“东方”号“卜升”(Voskhod)号和“联盟”(Soyuz)号三个系列的飞船,美国发展了“水星”和“双子星座”(Gemini)二个系列的飞船。通过飞船的轨道飞行试验,前苏联和美国已掌握了人在太空中生活,工作,完成各种科学实验以及航天器的交会对接和航天员出舱活动等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在此期间,美国还实施了举世闻名的“阿波罗”(Apollo)飞船的载人登月计划。1969年7月16日,美国航天员乘“阿波罗”-11飞船,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在月面上着陆。  相似文献   

9.
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宣称,力争十年内把美国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随后,苏联也制定了载人登月计划,并暗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美国人唯恐在载人登月方面被苏联超过,于是,美国情报机构就开始搜集苏联实施登月计划的情报,由此开始了长达30年的登月情报间谍战。  相似文献   

10.
混合轨道是载人登月轨道的重要类型之一。利用混合轨道的组成特点,提出在双二体假设下以自由返回轨道为基础的混合轨道计算方法。主要对混合轨道的特性进行分析,给出混合轨道在能量消耗和飞行时间等方面的特性。在涉及月球运动的计算时,考虑月球运动的非圆性,对传统双二体假设略作修改。给出混合轨道的设计实例,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正登月,无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举,早已成为彰显人类探索精神的一面旗帜。今年是人类登月50周年。1969年7月21日,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足月球的人类,正式开启了辉煌却略显短暂的人类登月历史,他的成功也宣告了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虽然仅仅三年后,美国政府就中止了阿波罗登月计划,时至今日,再没有人类踏足这颗地球唯一的卫星。  相似文献   

12.
前言这里所述的无人驾驶的大件货物的自卸月球车和登月飞船系统,是密执安大学航天工程部完成的两个设计之中的第二个设计,也是 Willeur C.纳尔逊教授领导编写的丛书中的第36集。无人驾驶的大件货物自卸月球车和登月飞船设计方案,是在近月轨道和月球表面之间进行往返运输的可重复使用的登月飞船的草图设计。这一设计是在1990~1991年度美  相似文献   

13.
登月探测器轨道计算的自动寻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探测器从停泊轨道出发飞向月球并击中月球的轨道自动寻优设计问题。着重讨论登月轨道计算的自动寻优设计。最后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导 言 阿波罗飞船有50个独立的火箭发动机,分别配置在七个主要的分系统中。在一次成功的飞行期间,有48台发动机工作,经受10万次点火和关车。在一次飞行中途失败期间,至少有9台发动机可以使宇航员安全返回。  相似文献   

15.
《军事文摘》2023,(20):10-11
<正>你知道吗?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经全面启动实施了!据称,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正在加紧推进,近期还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新一代载人飞船、载人月面着陆器的名称呢。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等。中国人要如何登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相似文献   

16.
《政工学刊》2008,(3):63-63
探月是泛指所有针对月球的空间探测活动,包括绕月探测、掠月探测和登月。绕月是指通过向月球轨道发射航天器,使其成为月球卫星绕月球运行,它是登月的基础。掠月探测是对月球进行近距离探测但不进入月球卫星轨道的活动。登月则需要航天器软着陆(自身不受到损失)到月球表面,通常是由绕月飞行的航天器本身或者其释放的子航天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到目前为止,只有前苏联“月球-3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并进入月球轨道,成为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并首次拍到月球背面的照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于常规运输登月飞行和携带推进剂进入火星转移轨道时使用月球燃料的意义进行了评估。并着重研究一种使用氢、氧推进剂,把货舱从低地轨道运至月球,或把推进剂从低地轨道或月球表面送至火星转移道的切入点的运输系统。本文对于飞行方案优化,运载工具质量敏感性,以及推进系统混合比特性进行了研究。基本的运输登月飞行应着重考虑:a)月球运输系统中在多大程度上使用月球燃料;b)将月球轨道作为运输中继站与直接着陆间差别;c)登月或离月时推进剂的最优混合比(即氧与氢的混合化)。文章还就改变质量对空中停车产生冲击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并比较研究了推进剂从低地轨道或月球表面运到对应的 TML 切入点所需的费用。  相似文献   

18.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与“阿波罗”登月计划、航天飞机计划并称为美国20世纪最为卓越的三辆“航天马车”。就在GPS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之际,它的克星——GPS干扰机如幽灵一般悄然而至。  相似文献   

19.
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国都把载人航天的目标瞄准了月球、小行星和火星。为此,首先要研制出发射深空载人飞船的重型运载火箭。载人登月飞船一般需在50吨以上,而且其奔月时的速度要求为10.9千米/秒,因此必须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60~12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才能发射,发射载人小行星或火星飞船则需要运载能力更大的重型运载火箭。当年美苏竞争载人登月时苏联之所以败给美国,  相似文献   

20.
张菽  敬卿 《国防科技》2001,22(10):95-95
1967年7月20日。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人类在踏上征服宇宙的征途中,有多少人曾为之而奋斗。齐奥尔科夫斯基,戈达德,奥伯特和德国宇航协会的成员们。相继进行过理论研究和大胆实践。然而真正打开宇宙大门的人,却是领导登月计划的美国航天科学家冯&#183;布劳恩。他预言:空间技术能为地球上的人提供直接的永久的利益服务。他的预言。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