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军军人退役经济待遇制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确保退出现役的军人生活不受影响,必须加强对军人退役经济待遇制度的研究,要进一步完善军人退役购房补助待遇制度、军人退役再就业补助待遇制度、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待遇制度和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待遇制度。  相似文献   

2.
自伊拉克战争结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美军节节胜利的背后,征战海湾的十几万美军为什么在异国的战场上,不畏艰险,甘洒热血,除了军事上占绝对优势和其它因素外,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是美国不仅平时给了他们优厚的待遇,而战时的涨工资、加福利、免税收等高额的经济收入也成了他们争强好战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军职业化实质上已变成了经济化的缩影,这为我们研究改革战时军人待遇问题,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战时军人待遇保障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1建立我军战时军人待遇运行机制的必要性建立战时军人待遇运行机制是当今世界多数发达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3.
战时军人生活待遇具有水平高、政策从优、激励性强等特点。而我军现行战时军人生活待遇却存在总体水平低、结构不完整、覆盖面偏窄、增长机制不健全等缺点。为此我军要建立包括战时津贴待遇、战时伙食待遇、战时保险待遇、战时抚恤待遇等内容的框架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应合理选择保障方式,完善管理体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反馈机制,实现法制化。  相似文献   

4.
军人待遇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典学派认为军人待遇只能处于“生存工资”的水平。新古典学派重视军人待遇资源的配置,强调把军人报酬和劳动贡献联系起来。凯恩斯主义主张积极财政政策,提出以延缓支付个人收入为主要内容的战费筹措方案。我军侧重于对具体军人待遇的研究,缺少总体研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军人待遇理论的运用还只是初步的。  相似文献   

5.
建立军人工资福利待遇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军人工资福利制度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确立军人工资福利待遇制度的依据和原则,认为确立军人工资福利待遇制度的关键在于减少机构,压缩员额,不断完善增资机制,调整补助补贴标准;实现部分生活待遇工资化、货币化,发放规范化;研究和建立军人保险、福利基金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与国家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的、具有我军特色的工资福利待遇制度,进一步增强军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军队人员的增资幅度低于地方部分地区和行业,军地人员收入反差日益明显,全军大多数营以下干部和志愿兵生活比较困难。改革我军现行工资福利制度势在必行。在军队干部福利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在理论指导上有新的突破,在制度创新上有新的作为,在完善政策上有新的举措,在分配方式上有所创新,在军人待遇立法上有新的进展。为此,要重视理论研究,搞好政策设计,完善管理机制,建立人才网络,通过全军上下的共同努力,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新时期军队工资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7.
从研究课题的角度看,军人待遇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应探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军人待遇的思想;军人劳动的性质、特点与军人待遇的依据和关系;各国不同历史时期军人待遇演变的形势背景、理论根据和相互比较;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以及军队的任务对军人待遇的制约和影响;军人待遇制度体系。军人待遇学应用理论的研究亟须解决军人待遇的立法问题,指导思想问题,与其他人员待遇的比例关系问题,军人薪金的结构和模式问题,管理体制问题,激励和奖惩机制问题,军人物质生活待遇与物价的关系问题及军人薪金、工资的正常增长问题。研究军人待遇学,除了应用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外,还必须依靠各类单位、人员的紧密结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当前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军人心理健康素质是军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人心理健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军建设的质量和方向。在质量建军的今天 ,大力加强军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军人心理健康素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全军官兵心理健康素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有效的调查与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1 食物定量供给标准的历史沿革建军60多年来,我军军人食物定量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发展过程。 1949年初,全军后勤工作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统一的粮食、副食与燃料供给标准,以后经历了多次修订,直到1958年才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我军民主建设适应新的形势,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不断丰富民主的内容,拓宽民主生活的渠道,提高民主建设的层次,对于加强我军政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仅就新形势下加强军队民主建设有关问题,作些初步探讨。我军是一支具有高度集中统一和高度民主生活的人民军队。在军队中实行政治、经济、军事民主,建立军人代表会议、军人委员会制度,是我军初创时期的伟大创举。七十多年来,强有力的民主建设,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无比的威力,极大地调动了全军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群威群胆、…  相似文献   

11.
实行军人保险制度,是加强军队建设、促进部队稳定、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军设立的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和伤亡保险,是站在全军角度对所有军人设置的。由于军队人员的分工和工作岗位不同,所从事的工作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军人保险在面向全体人员设置险种的同时,应针对特殊岗位对人体的伤害情况,设立特殊险种。本文仅对设立舰艇机电部门特殊伤害保险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军人的待遇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军人生活水平的下降已大大减弱了军队的凝聚力。而军官薪金水平和薪金结构,又是制约军人待遇的主要因素,提高军人待遇首先就要从改革军官薪金结构入手。为此,本文试就军官薪金结构模式改革问题作初步探讨。一、现行军官薪金结构模式存在的弊端现行军官薪金结构模式是1988年10月份实行的由职务薪金、军衔薪金和军龄薪金构成,以职务薪金为主的“三结构薪金制”,与原来的“两结构薪金制”相比,具有不少的优点。它首次确定了军衔在我军军官薪金收入中的地位,使军官薪金内容构成日趋合理。同时,提高了军龄薪金标准,为拉开新老军官的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解放军总参谋部向全军正式颁发了新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简称《军人体能标准》)。还是我军军事体能训练法规制度建设和动态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军人体能训练标准,是部队体能训练的依据。制定军人体能训练标准,对于推动部队体能训练、提升部队战斗力有着重要意义。1994年,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曾  相似文献   

14.
军队干部工资问题是军人待遇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可以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军现行的干部工资结构和工资制度,较之以往的工资结构和工资制度,无疑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军将士的关怀。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仍有不少矛盾或某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深化改革,使之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开展军人价值观教育,进行军人价值观建设,是当代世界各国军队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时期我军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正值全军和武警部队深入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之际,由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唐志龙教授主编的<军人价值观教育系统丛书>,近期在军事科学出版社付梓问世.  相似文献   

16.
外军高度重视军人的工资福利待遇问题,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军人工资福利制度。具有军人待遇优厚、军人工资福利构成优化,军人工资福利待遇关系较协调和增长机制健全等特点。这些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人工资福利待遇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军人待遇货币化的核心,就是对个人劳动所得选用何种支付方式和个人消费如何保障的问题。实行军人待遇货币化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改革和不断优化军人待遇的支付手段和供给方式,变军人物质待遇收入的物化形态为货币形态,最大程度地提高军人待遇的货币化水平。当前应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率先在军队住房保障货币化、军人公务交通保障货币化、军人通信保障货币化、军人探亲待遇货币化、军人保险这五个方面进一步突破。  相似文献   

18.
军人保险制度的建立,表明我军的军人保障水平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向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迈进。军人保险制度实施以来,较好地安抚了为军队建设做出贡献的伤残军人和牺牲军人的家属,减轻了部队和地方政府的负担,得到了全军广大官兵、人民群众以及地方政府的拥护,极大地增强了军人献身国防的积极性,对稳定部队,提高战斗力,增强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22年1月1日如期落实.自2021年12月16日,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召开动员部署会,推动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政策落实,全军各级卫勤机关以及各医院、医学院校采取现场与远程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军队医疗待遇保障政策改革准备工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0.
转业费是我军以转业军人基本工资和地区津贴之和为基数而计发的安家补助和生活补助等费用。它是军队人员福利性待遇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军人关心和爱护的具体体现,是党和国家对军人在国防建设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充分肯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