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精神的强固,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支柱。没有足够的物质力量为基础,难以抵御外来的侵略,没有旺盛的精神力量,也同样构筑不起真正的铜墙铁壁。在伊拉克对抗美英联军的战斗中,伊拉克多数民众参战激情和热情不高,对发生的在身边的战争袖手旁观或熟视无睹,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这不能不说是伊拉克政府的悲剧、伊拉克民族的悲哀。拿破仑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看,精神总能征服利剑。拿破仑所提到的“精神”就是指民族之魂的国防精神,它不仅是与国防需要相适应和国家利益为标志而产生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更主要表现为公民对国家防卫的关注,以及对国家防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通常表观为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军习武精神和国际英雄主义精神等。国防精神在国家防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中外军事名家所推崇。比如,我国战国时期的军  相似文献   

2.
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现代国防观念教育,是提高大学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国防观念教育的必要性 国防,是国家为保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武装侵略和颠覆所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总和。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国防观念,是指与国防需要相适应、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标志的群体观念。它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严守纪律精神和精诚团结精神等,实际上反映和代表着一个国家、一…  相似文献   

3.
李菲菲 《国防》2013,(8):62-64
国防精神培育是指为激发全民国防精神而开展的思想、观念、心理教育,是国防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开展国防精神培育的目的是使全民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形成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心理,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国防精神培育涉及面广,在实施中影响因素诸多,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在2007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围绕国家利益至上这个核心价值观,继续推进军工文化建设”。“国家利益至上”是军工安身立命之本,是“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灵魂,也是推动军工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国防精神是国民关心和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尊严的观念、意志、情绪和状态的总和.它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自我牺牲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爱军尚武精神、自强勇敢精神等等,其中爱国主义精神是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 ,各国军队正致力于将军队由“职业型”向“事业型”推进 ,在实施精神教育的过程中 ,除严格落实精神教育的各项制度外 ,十分注重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渗透性教育来提高精神灌输的效果 ,对官兵进行思想和精神塑造 ,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1 .通过军人誓词、行为准则、作战手册等进行国家观念渗透。外军非常重视进行以国家、服从、献身为核心内容的国家观念的渗透。美军的《军人誓言》中宣称 :“我是美国的一名战斗员 ,到部队服役是为了保卫我的国家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坚决“拥护和捍卫美国宪法 ,使之不受任何国…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秀品格和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都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爱国主义是国家独立和解放的力量源泉,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因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和现实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近百年来,行业涌现出了许多军工英模人物,也凝炼出"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成为扬国威、振民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强有力支柱。但作为军工行业文化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利用工作,至今尚没有系统性地开展,这和国家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郑波 《政工学刊》2007,(5):48-48
自然环境教育资源。爱国是军人职业活动最坚实的实践支点,爱国主义是战斗精神的支柱,运用国家的自然环境教育资源如祖国的名山大川、海洋湖泊和富饶的动植物、矿产等资源培育战斗精神,能够增进官兵对伟大祖国的了解,加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祖国亲人的深厚感情,增强官兵“执干戈以卫社稷”和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强烈使命意识,使战斗精神培育建立在深沉的爱国主义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展华云 《当代海军》2007,(11):34-35
文化需要传承,精神需要积淀。一个人没有精神难成大器,一个民族没有精神难以持久,一个没有精神的军队从骨子里就是群乌合之众。精神是最强的支柱,是向上的力量,是前进的风帆,是不屈的信念,大到国之命运,小至个人行止,都可以从精神上找到根源。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她是意识、风貌和特征的综合体现,集心理、观念、习俗、信仰、规范等于一体。从这个角度看海洋精神,海洋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海洋精神就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大家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从海洋精神方面来说,中国还不具备海洋大国  相似文献   

11.
深入开展民族精神的学习教育 ,要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革命领袖关于民族精神的重要论述为依据 ,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对待民族精神。组织官兵学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 ,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史和独有的高尚气节、优良道德。学习我党我军奋斗的历史 ,了解党领导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斗争精神和建立的不朽功勋 ,了解党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 ,了解我军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  相似文献   

12.
外军普遍认为培养思想作风必须紧紧抓住爱国主义精神、勇敢牺牲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积极进取精神的教育和培养,通过灌输国家观念、注重传统传承、运用宗教力量、重视法纪约束、陶冶品质情操、加强形势教育等方式培育官兵的思想作风.  相似文献   

13.
美军培育和激发"战斗精神"的考察与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在培育和激发战斗精神方面,美军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式方法,如强调提高部队战斗力必须培育战斗精神;培育国家利益至上为基础的"原动力"战斗精神;鼓吹"师出有名"煽动战斗精神;提高官兵物质待遇维系战斗精神;宣扬牺牲军人事迹强化战斗精神;通过社会保障影响战斗精神;适时对官兵进行心理调解稳定战斗精神;提供宗教信仰服务"神化"战斗精神等。  相似文献   

14.
高山  仝仲璞  王彦 《国防》2001,(11):16-17
山西省大同第二发电厂作为国家特大型火力发电企业,是华北电网的骨干电厂和首都北京的主要电源基地.自1984年投产以来,累计发电807亿千瓦时,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更为可贵的是,该厂在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生产光热能源的同时,也生产着另一种"能源"--员工的国防自强精神.这种精神在大同二电厂不仅体现在自上而下的"双拥热",而且凸现出国防教育对企业精神形成和员工素质培养的促进作用上,因而成为企业竞争发展的动力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9日,世界迎来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这场战争是战斗精神的光辉写照,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的尊  相似文献   

16.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全国国有企业、科研部门乃至各行各业,正遵照江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掀起一个创新的热潮。政法队伍肩负着打击敌人、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为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队伍。以创新精神建设高素质的政法队伍,必须紧扣政法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公正执法、为民服务为立足点,坚持依法管理、从严要求,切实保障;以提高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体制,不断推动政法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追授罗阳同志为“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精神是航空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型号精神的演绎,是国家使命的召唤使然。祖国的发展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罗阳式英雄的不懈奋斗;国家自立自强、民族兴旺发达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罗阳式的军工人的默默付出。国防科技工业之花,需要一批又一批罗阳式的人物去辛勤浇灌。一个罗阳逝去了,千万个罗阳走出来,这是罗阳精神的感召,这是时代的召唤!  相似文献   

19.
回眸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防社会动员之路,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战略文化的新积淀:社会共识和民族精神的提升。战争年代的社会动员为党的政权建设和新中国国防社会动员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国防社会动员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动员是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逻辑起点,强化了大众的民族意识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信心空前提高。尤其是民族精神的提升,成为战略文化沉淀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陈德亮 《国防》2014,(8):18-2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改革总体部署。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国家总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国家经济社会改革协调推进。省军区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双重领导的制度优势和军地联系紧密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