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乾 《政工学刊》2010,(8):57-57
书是记录社会发展和人类思想的珍贵印记,是智慧与情感的沉淀,是时间与空间的凝结。读书,可以使我们丰富阅历,从容面对人生;拨开迷雾,了解真实世界;净化灵魂,坚定前进决心。过去,有识之士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追求,而今,读书更是我们增长才干、加强修养、成就事业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2.
读书与做人     
做官,先要做人。做人,应该读书。怎么做一个好人?要读书。“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他们是由千百万人中选出,又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而保留以至于今日,像孔子,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年,试问中国能有几个孔子呢……为什么我们敬仰崇拜他们呢?便是由于他们的做人。”钱穆说,“假如我们诚心想学做人,’培养情趣,提高境界’,只此八字,便可一生受用不尽。”  相似文献   

3.
斗禾 《政工学刊》2013,(2):80-80
在贵刊去年第9期刊首读到郭松岩写的文章《人生失意好读书》,很受启发:人生失意之时,名利离你远去,本真向你走来,可以静心读书,可以让平常心回归疲惫浮躁的躯壳。失意之时多读乐读、多思勤想,是真正静下心来去正视自我、反思失意的重要途径。在失意中读书,也是从失败中奋起,从失意中走出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谋事与读书     
李祖发 《政工学刊》2010,(12):55-56
人生两件事:做人与做事。做人、做事都很重要,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常常通过做事来体现做人的风格、艺术和境界。做人与做事是相通的,而且都与读书结缘,都能通过读书汲取智慧与启迪。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做事与读书的内在联系就是:谋什么事,读什么书;读什么书,成什么事。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 :“学则智 ,不学则愚 ;学则治 ,不学则乱。自古圣贤 ,盛德大业 ,未有不由学而成者。”学习 ,是人生的第一需要 ,而读书则是人生走向成熟的阶梯。江总书记讲过 :“学习 ,实践是成才的必由之路。”纵览古今中外 ,凡能成大器者往往都是那些嗜书如命、勤奋好学之人。读书 ,不同的人有不同方法 ,但归结那些学有所成者的读书方法不外乎是“三心”。即 :“雄心、苦心、恒心”。所谓“雄心” ,就是为理想而读书。俗话说 :“志不立 ,天下无可成事”。古往今来 ,成大事者 ,大凡都是抱着远大志向去读书的人。从“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孔子到…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主席今年二月参加冬奥会开幕式前,接受了俄罗斯电视台记者的专访,在谈到工作占去了其大量的时间时说:“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习主席的一席话,深刻地揭示了读书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他的读书生活也具有强大的榜样示范作用。作为军校图书馆,我们面对着学员读者群,可以说,学员们的读书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因而需要引起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了解学员们的读书状况,今年年初,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有关读书重要性的论述很多,最形象、朴实而又深刻的,莫过于古人刘向所言: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明代于谦有七言绝句说得也蛮贴切:"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当代作家王蒙对读书的感受更为具体实在,他说:"读书是学习。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是一种探密,学习就如破案,自然界与人生的秘密隐藏得扑朔迷离,就像不容易一时破案。  相似文献   

8.
鲜花盛开的5月,我们来到贵州省军区某直属预备役工兵团,采写全团官兵两年时间在废墟上建起一流团队的事迹。官兵们都说咱团长爱读书这事最值得写。 走进简陋工棚,只见团长宋兴尧书架上摆放和卧室内大纸箱装着的上万册书籍,17年写下的52册、100余万字的军事、政治、工作3套笔记本,还有电脑储存的近30万字资料,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位军事主官充实的读书人生。  相似文献   

9.
读书的艺术     
《兵团建设》2013,(12):48
我认为最理想的读书方法,最懂得读书之乐者,莫如中国第一女诗人李清照及其夫赵明诚。我们想象到他们夫妇典当衣服,买碑文水果,回来夫妻相对展玩咀嚼的情景,真使我们向往不已。你想他们两人一面剥水果,一面赏碑帖,或者一面品佳茗,一面校经籍,这是如何的清雅,如何了得的读书真味。易安居士于《金石录后序》自叙他们夫妇的读书生活,有一段极逼真、极活跃的写照。她说:"余性偶强记,每饭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一位领导在办公会上讲:"我们一些人之所以感到工作忙,究其根源是不读书、不学习,知识匮乏、能力低下所致。只有把读书作为事业、生活、工作的第一需要,做到越忙越读书,才能胜任本职,干好工作。"细细品味,对此有许多感想。  相似文献   

11.
感悟读书     
读书,使人增长知识;读书,使人聪慧;阅读,是一种有魅力的个体活动。古往今来,读书,一直为人们所追求、所崇尚。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些古训,至今仍被人们所铭记。  相似文献   

12.
王龙 《政工学刊》2013,(1):79-79
对《政工学刊}2012年第6期刊首絮语《在读书中远离“三无”》中的观点,我感同身受。一直以来,我把读书当成爱好和享受,这篇文章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小时候没有很好的读书条件,班里家境好的同学会经常带一些诸如《水浒传》之类的连环画到教室,我肯定是这些读物的忠实“粉丝”。记得邻居家一套崭新的《十万个为什么?》,被我们这些同龄的孩子一本本翻到发黄掉页。  相似文献   

13.
读书之乐     
姜涛 《政工学刊》2018,(10):80-81
为什么人家的孩子那么喜欢读书?书读的那么好!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喜欢读书?书读得一塌糊涂!难道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好?相信有不少家长心中有过这样的疑问。其实不少读书的人对于读书一事,已经走了错路,进了误区,失去了读书的本意。读书本来是至乐之事。读书是令人兴奋的事。面对一本未知的书,就像是探险家在进行探险,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探寻到新的大陆,见到了从未见过的奇观壮景;又像是  相似文献   

14.
读书康寿     
据调查资料显示,人类平均寿命,知识分子高于非知识分子,城市人高于农村人。其原因之一,是读书能够养生益寿。这绝非"科学家的杜撰",古今中外均有依据,认为读书是有利于健康长寿的。其一,读书可以入静。古语说:"养身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可见读书可消除杂念,使人心平入静,这比练什么功都强。练功前首先要入静,什么吐气、吸气、气沉丹田等,其目的就是入静。而读书入静比练功入静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二,读书可以悦心。清初戏剧  相似文献   

15.
一缕书香沁华湘——华湘化工开展读书活动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书愉悦人生,学习成就未来。与书同行,其乐融融。近年来,中核集团郴州华湘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为切入点,每年坚持开展读书活动,以书香滋润职工心房,以书香浸润企业文化,塑造华湘精神,促进企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读书立志当兵做人余子富巩海涛我部是一支执行海洋测绘任务的部队,官兵长年在分散、艰苦和危险的条件下作业。为打牢官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瞄准培养“四有”军人这个目标,广泛开展以“读好书、立好志、当好兵、做好人”为主题的读书育人活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读书之乐     
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手捧着一本喜欢的书读,其实也是一种享受。从小到大,我没有太多爱好,只喜欢读书。携一缕清风,品幽幽清茗,看史事九千,行通途八百。无须身临其境,你便可以走马塞上,看楚汉交兵。读书的乐趣,只有自己知道,那是一种甜甜、醇醇、浓浓的感觉。读书使我增长知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而我却要说,读书也无止境。入伍时由于自己知识的贫乏,使我懂得了读书  相似文献   

18.
夏日读书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去冬来真迅速,一年容易又春天!”正如林语堂所说,这句话对于不想读书的人来说很是受用,这样一来一年四季都有不能读书的理由了。尤其一提到夏天,那定是酷热难耐、心浮气躁,不用说读书,就连躺着不动也未必好受。古人说“心静自然凉”。然而烈日之下、酷暑之中,心静谈何容易。所幸,读书倒是个消暑的好办法。因为读书时精神最容易集中,精神专注于书本时,是无暇旁顾的;书读到入神处,更会超然尘外,不知暑热为何物。在桌前,一手执卷,慢慢地读,一手执扇,轻轻地摇;或找一块荫凉的地方,凉风也罢,热风也罢,一概让它…  相似文献   

19.
连续几年的全国两会都有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实有感于社会上阅读风气的衰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几乎出现在所有基层单位图书室的墙壁上,虽然身处大力倡导学习之风的军营,但我们不回避,这里也有一些东西在妨碍我们的读书,不管是真正的理由,或者只是自我解嘲的借口。  相似文献   

20.
读书五得     
吾爱读书,颇有心得。以下五点愿与君分享。心得之一:必读,读必。古人云:君子博学而日三省,则智明而行无过。读书首先为做人,做人首先要读书。雷锋说:毛主席著作对我来说好比粮食和武器,好比汽车上的方向盘。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再学习。毛主席为改造中国而读书,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人需以不要问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