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中,电波传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在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中,地球站在通信过程中是运动的,因此其通信的环境是极其复杂的,本文着重分析了移动卫星通信中电波传播中的四个主要问题以及它们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力推进军队移动网络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是抢占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的关键之举、打好网上舆论斗争主动仗的制胜之策、增强宣传教育时代性感召力的创新之路。要坚持以科学的思维理念引领其建设发展,着力构建合力推动的工作格局,科学规范军队移动网络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3.
一、移动通信发展概况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对象之间处于移动状态下的通信,包括固定点与移动对象之间的通信。处于移动状态的通信对象包括陆地上的各种车辆,海上的舰船,空中的飞机及通信卫星等,因而按照活动范围可分为陆上移动通信,海上移动通信及航空移动通信等。其中陆上移动通信由于受地面上地形地物影响,传播情况复杂;而且用户数目多,要求业务种类多,因此成了研究的重点。如各种调度用移动通信,无线电寻呼系统,无绳塞电话及公众移动电话  相似文献   

4.
三、几个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1.传播效应、移动台天线及卫星波束移动台-通信卫星链路中,电波传播的多径效应及阴影效应对移动终端的设计及系统容量有很大影响。文献[19]报导了在1.6GHz频段所进行的试验情况,指出对于市郊及乡村,留有5 dB的衰落备余量已足够,而且,移动台空间位置的变化对衰落的影响可以不考虑。然而,文献[20][21]中却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800MHz及1.6GHz两频段,为了在90%的时间里能为90%的区域服务,在市郊需要留出10-15dB的备余量,并指出,在市郊区域,如果移动台的空间位置变化,那么有可能获得4 dB的改善。文献[22]报导了为取得进一步试验数据正在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宣传工作是塑造科研院所良好形象、鼓舞员工士气、弘扬企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和职工对新兴媒体关注度的不断提升,科研院所宣传工作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宣传工作需要与时俱进,转变思路,创新形式,积极推进报刊、广播、  相似文献   

6.
张潇 《政工学刊》2014,(1):63-64
信息时代,通信手段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广泛应用,微博、微信、移动传媒、虚拟社区等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新媒体遍地生花,给官兵思想意识带来了广泛影响,更给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具备良好的媒体素养,是对军队领导干部的新要求,必须从点滴学起、从现在做起,努力成为一个善用、善管、善于应对新媒体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7.
减小非视距(Non Line Of Sight,NLOS)误差定位算法大多要求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至少存在一条视距(Line Of Sight,LOS)路径。提出一种新的NLOS环境中基于散射模型分类传播环境的TOA(Time Of Arrival)定位方法,将散射模型中NLOS传播的统计特性加入到定位算法中,使用散射模型研究了3种定位算法,方差匹配算法,期望最大算法和贝叶斯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性能优于传统定位算法。  相似文献   

8.
郑博  任清华 《国防科技》2006,(11):22-24
近年来,移动Ad Hoc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以其组网灵活性强、支持移动性、易于迅速展开、系统整体抗毁能力强、系统成本低等优点,成为通信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移动Ad Hoc网络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搜寻与营救、灾难重建、移动办公、虚拟教室、传感器网络等。同时,移动Ad Hoc网络的诸多特性也符合现代战争对军事战术通信提出的许多新要求。若将移动Ad Hoc网络应用于军事战术通信建设中,无疑将会大大提升军队的信息化程度和整体战斗力水平。一、移动Ad Hoc网络概述(一)移动Ad Hoc网络的概念移动Ad Hoc网络是由一组无线移…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弧形体挠性接管的声衰减能力,首先分析了管壁橡胶的粘弹性对其内部介质声速的影响;然后,基于一维声传播理论,推导了弧形体挠性接管的传递损失理论模型,并将理论计算值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利用弧形体挠性接管传递损失理论公式,分析了弧形体挠性接管结构参数对其传递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弧形体挠性接管内声速随频率增高而递增,以其中心频率为分界点,传递损失曲线分别向低频方向和高频方向移动;弧形体挠性接管传递损失的理论计算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在中低频率范围内吻合良好;减小弧形管的壁厚可使其传递损失曲线向低频移动;减小弧形曲率半径能够增大弧形管的传递损失;增加弧形管的长度,可以增加弧形管的传递损失,同时使其传递损失曲线向低频移动。  相似文献   

10.
军用移动计算平台框架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军用移动计算平台概念提出的背景,提出了军用移动计算平台概念和框架结构,以地面移动计算平台为例,分析了电子控制平台、驾驶平台、信息与通信平台、火力控制平台以及战场防护平台的功能,最后分析了军用移动计算平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战术级指挥控制系统轻量化、服务化、移动化的需求,提出了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机动指控系统。系统以Android作为平台,采用Web Service接口技术将计算、存储等转移到了服务器中,与移动客户终端进行了分离。通过研究基于移动应用的指挥控制系统数据中心部署方法、软件部署手段、网络拓扑结构等,旨在初步实现指挥设备便携化。  相似文献   

12.
针对移动化发展浪潮可能在军事上引起的变革,研究了移动智能设备的军事化采办问题。界定了移动智能设备的概念,介绍了移动智能设备军事化应用现状,提出移动智能设备军事化采办的概念和内涵,并分析了其采办模型、开发方法与体系结构。最后,针对我军开展移动智能设备军事化采办的相关问题提出4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手机已经不仅是简单的通信工具,更是一个移动着的多媒体平台。人们的工作、娱乐、社交、生活所需的信息服务越来越多地向手机聚拢。今年,新疆移动"和生活"手机客户端全面上线。基于移动无处不在的网络,让您利用电脑、手机轻松接入互联网,移动办公、掌上娱乐、时事新闻随您点击。现在,更有"和生活"带您进入"一键式"掌上生活圈。随着兵团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移动互联网的内容服务也在加速满足各族干部职工所需的高速路上。在城市中,无论是在政府办事大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移动电源起火爆炸事故频发。在介绍移动电源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移动电源起火爆炸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移动电源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移动电源的安全使用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球齿轮的新型轮腿复合式移动平台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合式移动系统是当前移动机器人研究的热点之一.总结了已有的一些轮-腿复合式移动系统的研究成果及结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球齿轮机构的新型轮-腿复合式移动平台的结构设计方案,这种新型移动平台的轮腿机构具有不同于已有轮-腿复合式移动系统独特的运动特征,在结构上可实现"轮"、"腿"的真正融合,使得平台具有轮式、腿式和轮-腿复合三种移动模式,可实现直行、斜行、小半径转弯甚至原地转弯等多种运动姿态.对轮腿机构进行了计算机虚拟模型运动仿真研究,并对平台样机进行了姿态调整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移动平台能够实现设定的多种复杂运动姿态.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用户对移动IP服务的安全性、低时延方面的要求,弥补现有移动IPv4协议中切换方案的不足,在移动IP/AAA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VMN(虚拟移动节点)的移动IP快速切换方法。该方法增强了移动IP联合AAA的基本模型,并在MA(移动代理)上构建了一种新的数据结构;通过在NFA和OFA之间建立一个新的双向隧道,将VMN中的数据报文进行快速转移,在没有数据报文丢失的情况下,实现了快速低时延的切换;通过分发新的临时安全关联以及认证票据,有效地提高了移动IP在注册和切换过程中的安全,同时有效地降低了AAAH和AAAF之间的网络负载;通过对该方法进行安全性分析和仿真试验表明,我们提交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战术级指挥控制系统轻量化、服务化、移动化的需求,提出了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机动指控系统。系统以Android作为平台,采用Web Service接口技术将计算、存储等转移到了服务器中,与移动客户终端进行了分离。通过研究基于移动应用的指挥控制系统数据中心部署方法、软件部署手段、网络拓扑结构等,旨在初步实现指挥设备便携化。  相似文献   

18.
焦萍 《政工学刊》2011,(2):40-41
传播学理论认为,传播按照过程可分为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除了大众传播是必须通过媒体来进行的,其他三类都是无需媒体也可实现的传播。随着大众传媒的蓬勃发展,其他三类传播往往容易被忽略。在我军国际形象塑造中,大众传播的确是十分重要的传播方式,但是其他非传媒传播方式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9.
延安鲁艺音乐传播是政治目的和音乐目的的高度一致。从政治的角度对鲁艺音乐作品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呈现出传播队伍政治坚定、传播主题紧跟时局、传播受众指向明确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履带式全方位移动平台克服了传统Mecanum轮式移动平台的缺陷,应用前景广阔。用圆柱辊子Mecanum轮式全方位移动平台等效代替履带式全方位移动平台进行运动学分析,将得到的通用运动学方程应用于矩形布局的履带式全方位移动平台,得到和现有文献一致的运动学方程。将此方法应用于履带式三角形车体全方位移动平台的运动学分析,并在Adams中建立3种履带长度不同的平台模型进行中心转向角速度对比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最大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