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国防科技工业》2012,(7):44-45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主要从事航天器总装,专业测试,环境试验,环境效应与评估,AIT(系统级装配、集成与测试)地面综合保障,环境试验设备研制,环境工程研究等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与服务体系,是中国航天器系统集成与环境试验的核心部门,是国家级航天器环境工程与可靠性专业研究机构,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器、导航卫星、通信卫星、对地观测卫星、月球与深空探测卫星、科学实验卫星和返回式卫星等系列航天器的系统级装配、集成与测试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自1970年4月起,至2000年12月止,中国已研制发射实践系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资源系列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等各种卫星。通过这些卫星的研制发射,中国不仅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且在几个重要的卫星领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军用卫星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军用卫星未来的发展趋势 ,包括成像侦察卫星、预警卫星系统、通信卫星系统和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趋势 ,指出了小卫星应用的发展方式 ,归纳了卫星组网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现状 ,最后分析了小卫星编队飞行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4.
走向业务服务的中国卫星——中国卫星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推动了我国卫星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研制并发射了50多颗各类卫星,其中包括返回式遥感系列、实践系列卫星、通信系列卫星、导航卫星、气象系列卫星、海洋卫星和资源系列卫星等。我国卫星已经从卫星技术试验、应用业务试验,逐步向全面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国防科工委成立以来,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总结航天事业几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提出了中国航天发展思路,规划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中国航天包括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为我国卫星持续稳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  相似文献   

5.
在发挥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动作用方面,航天科技集团在今后10年的目标是:——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以气象卫星系列、资源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和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群组成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甚至全球的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建立自主经营的卫星广播通信系统。积极支持商用广播通信卫星的发展,开发长寿命、高可靠的大容量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初步建成中国卫星通信产业。——建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建成中国的卫星导…  相似文献   

6.
刘旭  李为民 《国防科技》2015,36(2):43-48
目前,世界各国意识到信息对战斗力生成的巨大作用,纷纷开始积极发展军用卫星体系。从通信卫星、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和导航定位卫星四个方面入手,介绍了美俄军事卫星系统的具体型号、数量、发射时间、运行状况等情况,并分析了军事卫星系统的发展趋势。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必将影响未来战争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卫星产业主要包括指空间基础设施和卫星应用产业,前者是卫星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即卫星制造及其卫星应用地面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后者则是卫星产业链下游,即卫星应用相关的各类技术、产品、服务及产业等。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全球遥感卫星和导航卫星领域已具备全球服务能力,通信卫星建设也已大规模开始。面对全球航天产业格局的新形势,加快我国国产卫星产业的市场化发展重要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8.
军用卫星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战信息资源,在高技术战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和研究卫星系统在作战中的应用以及对作战效能的影响,这里我们针对一个舰队对抗的作战想定,研究了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在作战中的应用模式,并结合仿真实验,对三种卫星系统对作战效能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资讯     
通信卫星实验取得开门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圆满完成了鑫诺五号、巴基斯坦卫星等相关项目试验,取得通信卫星大型试验开门红,为两颗卫星按时出厂和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续卫星大型试验积累了可借鉴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鑫诺五号卫星相  相似文献   

10.
组合导航是导航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导航手段,而各种导航手段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很多应用中依赖单一手段无法达到某些应用需求。为了获得更好的导航性能,可以将各种导航手段有机组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使整个导航系统的性能优化。常用的组合方式有惯性导航与卫星导航的组合以及多卫星导航系统的组合。未来也将会有新的导航手段和组合方式出现,推动组合导航技术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上篇:睁开"天眼"世界大不一样■北斗导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8月6日,我国首个国家级北斗卫星导航产品(以下简称北斗导航)检测机构在石家庄成立,它将提升北斗导航产品的整体质量,推动北斗导航的应用与国际接轨。除此之外,最令人瞩目的是,未来十年,我们的生产、生活将与北斗卫星导航息息相关,你可以轻松地知道独自上学的孩子走到了哪里,单独外出的老人有没有回家。专家说,当我们与北斗导航朝夕相处时,你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1月29日12时4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一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9次飞行。  相似文献   

13.
X射线脉冲星导航是一种全自主的导航方式,在深空导航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针对短时高精度导航的需求,分析了影响导航精度的主要因素,论证了通过增大探测器面积实现较高导航精度前提下缩短探测时间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硅-PIN探测器阵列的探测方式,并设计了硅-PIN探测器阵列前端模块及相应的后端处理电路。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硅-PIN探测器阵列的探测方案在扩大探测面积的同时,仍可以保留硅-PIN探测器的优良性能,能够有效缩短探测时间,将来有望应用于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导航卫星的特点及其作为天基核爆探测有效载荷搭载平台所具有的优势,阐明导航卫星是天基核爆探测的最佳搭载平台。  相似文献   

15.
军事零讯     
ASia亚洲我国成功发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今年继“试验卫星”1号、“纳星”1号和“探测”2号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我国航天领域再一次传来捷报。 发射约9分钟后,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这颗返回式卫星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有关部门专家介绍,这次发射升空的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2016,(4):117
正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导航中心北斗青年科研团队,专业从事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预先研究、工程研究、应用研发。该单位是我国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总体论证单位之一,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导航技术专家组组长单位,教育部自主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首批认证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国防科大科研型重点实验室。北斗青年科研团队在导航定位技术领域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领先,是导航系统核心体制、卫星关  相似文献   

17.
X射线脉冲星导航是一种全自主的导航方式,在深空导航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针对短时高精度导航的需求,分析了影响导航精度的主要因素,论证了通过增大探测器面积实现较高导航精度前提下缩短探测时间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硅-PIN探测器阵列的探测方式,并设计了硅-PIN探测器阵列前端模块及相应的后端处理电路。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硅-PIN探测器阵列的探测方案在扩大探测面积的同时,仍可以保留硅-PIN探测器的优良性能,能够有效缩短探测时间,将来有望应用于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8.
我国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成功《解放军报》2000年10月51日记者范炬炜,特约记者苏扩善报道北京时间10月31日凌晨0时02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入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将拥有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000年12月21日0时2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它与今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国自主建立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建成后将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  相似文献   

20.
"北斗"多模导航终端市场规模2015年预计达到400亿元,2020年将达到4000亿元,有望取代美国的全球定位导航系统(GPS)单模,成为我国主要的导航方式2012年10月25日,中国第16颗北斗二代导航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正式版公布,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区域提供持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如果说"北斗一代"的试验系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