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阳 《当代海军》2004,(2):68-69
在韩国的钱币上印有一穿着朝鲜民族服饰的人和一条外形类似乌龟的奇特木船,他就是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和他策划改进的战船——“龟甲船”。它曾在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中多年的海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683年,康熙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东征台湾。施琅统率水师,经7天惨烈海战,击溃据守澎湖的郑军水师,逼使割据台湾的郑氏政权降清,从而实现了统一台湾的大业。这个历史业绩的获得,是历经了20年艰难、反复的较量,清朝付出重大代价夺得闽海的制海权之后才取得的。一、明末清初水师装备和海战战术概述明朝水师的装备状况,可以从茅元仪的《武备志》中看出个大概。该书第11册,第116、117卷的“战船”篇,分列出各类战船,并附有图示。战船中的主力舰为福建所造的海船,统称为“福船”。它们按大中小分为六种。一、二号名福船,高大体重,为主将的座舰。三…  相似文献   

3.
古代的福船究竟是什么样子?怎样建造起来的?又是如何操控驾驶?《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和《闽省水师各镇标营战哨船只图说》是记载清初水师战船建造工料定额的官方文件,通过对两册清初古籍的发现、解读、研究,还原出清初水师外海主力战船赶缯船的历史原型,并对其中一款赶缯战船进行等比例复原建造实验,从技术史角度初步解开了清初福建外海赶缯战船的历史沿革、船型、建造及航行能力之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世界海军发展的视角出发以郑成功水师的台海之战为案例,对中荷双方的武器装备和海战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郑成功由于海上的巨大商业利益,因此非常注重舰船、武器装备提升,用以抗衡荷属东印度公司的战船。由于内战的消耗,郑氏集团新船建造较少,战炮较小。虽然使用了炮击的作战方式,但还是以近身战、登船战等古代海战方式为主,没有发展出帆船时代的线性战术。  相似文献   

5.
秦鸥 《国防科技》2004,(6):32-35
据英国《防御系统日报》3月15日报道,韩国海军新一代驱逐舰首舰“忠武公李舜臣”号已完成所有海试及武器匹配测试项目,将在近期正式加入韩国海军第一舰队承担起旗舰的重任,这标志着韩国海军的远洋战斗力得到实质性提高,同时也是将隐身概念第一次引进到韩国水面舰艇中。以英雄的名字命名早在李氏朝鲜时代,朝鲜在海战方面就相当有成就。最著名的是1592-1598年间壬辰卫国战争期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出兵入侵朝鲜,日军在陆战节节胜利,但在海上遭到朝鲜水师名将李舜臣率领的龟船队的痛击,最后在中国明朝军队的协助下,朝鲜最终将日军击败。李舜臣战…  相似文献   

6.
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南北洋海军建设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大量的蒸汽舰船的购置,中国传统的水师战法、旧有的海战理论已完全过时。发展近代海军学术,建立新的海军训练和海战指导理论势在必行。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江南机器制造局、天津水师学堂等机构在组织力量大量翻译西方海军军制理论著作的同时,对西方海军训练和海战理论著作也进行了积极的调查,并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有重点地翻译、刊印了其中的一部分。据粗略统计,至甲午战争前,中国翻译、刊印的有关近代海战理论的著作共约IO种。它们是:(1)《兵船炮法》6卷,美国水师书院原著…  相似文献   

7.
江西造船业历史悠久.从三国时期开始,江西就在建造战船。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需要,国家投入巨资在江西建设了一批新型造船厂和船舶配套厂。几十年来,江西船舶工业历经沉浮,在改革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清前期江苏江海防体系,主要由八旗、绿营及水师、炮台、战船等组成。绿营水师是江苏江海防体系的中坚力量,八旗、绿营陆师是江海防力量的重要协助力量;沿海沿江各口岸炮台和水师战船是江海防体系的重要保障。历经康、雍、乾等朝,清廷逐步在江苏建立起水陆相维、岛岸相依的陆基江海防体系。  相似文献   

9.
万历壬辰(1592-1598)战争,这场发生在16世纪末朝鲜半岛及所属海域中国、朝鲜联军与日本丰臣秀吉军队之间的战争,在中国史料中一般称为"东征"或"万历援朝战争",朝鲜则称为"壬辰倭乱",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本文对文献中有关"南兵"的信息、南兵将及南兵教师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南兵个案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对厘清明朝东征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及东征意义等关系明清易代乃至近代东亚国际关系等重大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刊2009年12A刊登的《清末水师‘黄河'号战船老照片解读》(以下简称"陈文")引起远在厦门的许路先生的关注,并电话告知"黄河"号的踪迹在美国20世纪还有报道。其在2010年2月提交了《清末‘黄河'号帆船的太平洋之旅》(以下简称"许文"),本刊在此予以全文刊载,以期海内外学者对中国传统帆船有更深入的研究。陈文对"黄河"号的时代背景、船型、外形、尺寸、结构、武备、官舱布局等都有解读分析,许文主要补充了该船从中国跨洋出航的外国经历与结局,还引用了19-20世纪西方人士编写专著中有关舟船插图及当时美国报纸照片作为"黄河"号清末战船的同型船参考,使其图像资料更加丰富。从许文中补充说明船体各部位结构所用木料出自福建和东南亚,而原船辗转出售于香港,又从长江口偷越出境离开中国来分析,此船可能系建造与航行于华南。至于两文对"黄河"号的船型是福船还是广船有不同见解,可留待深入挖掘史料后再判定。  相似文献   

11.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北洋海军的爱国将领邓世昌(1849——1894),在中日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英勇抗敌,视死如归,为保卫祖国海疆,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十九世纪末,世界帝国主义国家竞相争夺殖民地。走土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也把朝鲜和中国作为它侵略、“开拓”的目标。1894年6月5日。满清政府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派出1,500名陆军进驻朝鲜汉城以南的  相似文献   

12.
自从工业革命将蒸汽机带入造船业以后,西方舰船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比之下,曾经在古代辉煌一时的中国造船业,却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与西方的舰船工业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然而此时,却有一批中国人不甘接受如此严酷的现实,开始了在造船行业的搏击,  相似文献   

13.
我 国历史上遭受过不少外来的侵扰。元朝以前的“外患” ,大都来自陆上 ,主要是北方和西北方。元明以后 ,尤其是从明朝开始 ,来自海上的入侵日渐增长 ,已出现了“倭寇之患”。日本浪人与海盗、不法商人勾结在一起 ,利用船只到中国沿海进行武装劫掠 ,甚至纠集上百艘战船 ,几路并进。他们烧房劫人 ,残杀妇孺 ,抢掠财物 ,沿海数千里遭到浩劫 ,造成了尸骨遍野、血流成河的悲惨局面 ,给沿海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 ,直接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迫使明王朝不得不大力发展水师 ,修造战船 ,加强海防建设 ,抗击倭寇侵扰。在抗倭斗争中 ,涌现出两位抗倭名将 …  相似文献   

14.
何锋 《当代海军》2006,(10):70-73
接舷与冲撞的时代虽说海战战术在某些时候是通过少数天才的海军指挥官创造出来的,但是不要忘了,任何海战战术的提出和使用都必须以相应的舰载武器的发展为基础,如果没有舰船和舰载武器为战术专家门提供实现其作战理念的物质平台,那么再先进的战术也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公元10~12世纪,世界造船业取得了许多成就,这时期欧洲出现了帆船,海军舰船开始从单一的桨船向桨帆船过渡,之后是完全的风帆战舰。在动力方面,中国舰船比同时期的欧洲要先进一些,至少在公元1世纪的汉代就有了使用桨帆推动  相似文献   

15.
靳涛 《当代海军》2001,(6):35-37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大幅度缩减军舰建造规模,至今已削减50%以上,这使美国造船业陷入严重困境。尽管美国造船业是军民两用部门,拥有很大的商船建造潜力,但自70年代后期该部门在外国同行的激烈竞争下进入萧条期以来,商船建造量便逐年下降,到80年代后期,订货量仅占世界总量的0.3%,90年代后,每年的订货量更是屈指可数。目前,美海军舰船订购数量也已接近50年来最低水平,而其造船工业90%的订单仍然来自海军。这种局面令美国造船部门和海军方面十分担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没有造航空母舰中国建造和拥有了3倍于航母的现代船舶2002年12月20日,中国江苏南通,一艘足有3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近11层普通住宅楼高的巨轮,从船台滑入长江,驶向海洋,这艘被命名“远大湖”号的30万吨级的巨型油轮是我国为国内建造的最大吨位的船舶,标志着中远造船和航运实力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造船业在追赶韩国和日本过程中已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1894年7月25日,中国运兵船和护航船只正行驶在朝鲜牙山口外的丰岛海面上。突然,几艘日本军舰横冲过来,一时间,炮声轰鸣,火光冲天——丰岛海战打响了,战争的结果:中国军舰在防不胜防的情况下,“济远”号被击伤,“广乙”号被击毁,  相似文献   

18.
鱼雷是海军的重要武器装备,按大小可分为重型鱼雷和轻型鱼雷。它是一种能在水下自行推进的海战兵器。它能自动控制航向、航深,能自动捕捉并跟踪目标,隐蔽性好,命中率高,杀伤威力大。自19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鱼雷便一直在反舰、反潜作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两次世界大战海战中,各方共发射鱼雷4.5万条,共击沉舰艇2598艘;在1950年朝鲜战争中,朝鲜军方发射鱼雷击沉美军1.3万吨的“芝加哥”号巡洋舰;在1982年马岛战争中,英国“征服者”号攻击型核潜艇用3条Mk8鱼雷击沉阿根廷1.36万吨“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在近几十年局部战争的海战中,鱼…  相似文献   

19.
李淼 《军事文摘》2024,(7):69-74
<正>厦门是清王朝疆域内的海防重地,“东为台、澎唇齿,西为泉、漳门户,北达会垣,通省咽喉所在”。《厦门志》卷三记载:“厦门海防首要地也,水师提标五营驻之”。清取代明后,泉州衰败,厦门异军突起,一度成为清朝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即使清政府对外封闭厦门后,其航运业、造船业,因与台湾的商贸关系而得以维持和发展。至于民间航运业主和商人,与东南亚、日本等地的经贸往来,从未间断。他们的商业勇气和航海经验,在当时的中国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中叶的扶桑之国日本,在经历了壬辰侵朝扩张战争失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一方面内政纷扰,国力日绌;另一方面,西方殖民者的势力随着其海上力量的发展不断向东亚地区扩展,船坚炮利的荷属东印度公司船只已开始穿过日本洞开的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