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芳 《环球军事》2004,(17):22-23
8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突然公布了中央情报局新局长的入选提名。特尼特打定主意辞职后呼声甚高的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戈斯被布什“钦点”为新任局长。别看戈斯8任众议院议员,但就连戈斯的选区和他的同事都对他知之甚少,而他的档案和自传更是只字不提自己曾任中情局特工的事。  相似文献   

2.
杜科 《环球军事》2011,(10):6-9
当地时间5月1日23时35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已在美军当天的军事行动中被击毙。本·拉丹。这位亿万富商之子,恐怖主义的化身.终于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本·拉丹之死对反恐形势有哪些影响?本·拉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美军是怎样击毙本.拉丹的?本刊特刊发专题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6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准备登上“空军一号”开始欧洲之行之前,突然宣布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因“个人原因”向他辞去局长一职,将于下个月11日正式离开中情局。(特尼特于1997年7月11日被总统克林顿提名为中情局局长,今年7月11日是他担任局长7周年纪念日。)特尼特说他辞职的原因是,想花更多的时间和妻子还有十几岁的儿子待在一起。副局长约翰·麦克莱林(John McLaughlin)将暂时领导中情局的工作,直到新的继任者上任。任职时间第二长的中情局局长 布什总统对记者说:“特尼特离开中情  相似文献   

4.
御风 《环球军事》2013,(6):42-43
1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大厅提名总统国土安全及反恐事务顾问约翰·布伦南出任中情局局长,接替因婚外恋丑闻辞职的前局长彼得雷乌斯。3月7日,美参议院以63票对34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对布伦南的提名。他将接替代理局长麦克·莫雷尔,莫雷尔则将担任中情局副局长。提名获得通过后,奥巴马发表声明说,及时、准确的情报对打击“基地”组织及应对各种安全挑战极为重要,布伦南的领导能力将是确保这一点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布什11月8日宣布,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将辞职,前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将接任国防部长。此消息的宣布表明,为期6年的美国国防“拉氏时代”已告终结。布什无奈“舍车保帅”拉姆斯菲尔德辞职的消息选在共和党中期选举惨败给民主党的第二天发布,并由布什在白宫记者会上亲自证实,多少有点悲情的色彩。就在前几天,布什在为共和党人助选的时候还信誓旦旦地宣称,要让拉姆斯菲尔德留任到他的任期结束。但好景不长,  相似文献   

6.
含章 《环球军事》2011,(13):39-41
一边是杀人不眨眼的“暗杀行动队”队长,一边是学识出众、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人们很难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放在一个人身上,但是上天就是这么凑巧,偏偏就制造了这样一个“例外”——他就是拉丹“终结者”,号称“反恐猎手”的美国新任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威廉·麦克莱文。  相似文献   

7.
国际5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宣布,中央情报局局长波特·戈斯当天上午向他递交了辞呈,他已接受戈斯的辞职。但布什没有说明戈斯辞职的原因。5月7日,伊朗议会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如果美国继续在浓缩铀的问题上向伊朗施压,那么这种举动将会迫使伊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5月10日,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美国国会作证谈到陈水扁过境美国受挫风波时说,美国必须  相似文献   

8.
5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突然宣布了一个令世界侧目的消息:中情局局长戈斯已经向他辞职!就在人们纷纷猜测戈斯“下课”的真正原因之际,布什总统又于8日宣布,提名空军上将、现任美国国家情报局副局长迈克尔·海登接替戈斯。不料,这一提名一石击起千层浪。2005怖威胁举行伊朗正在成历任局长大都日子难过美国总统布什有个“用人不当“的特点,从提名切尼当副手、拉姆斯菲尔德掌管五角大楼到戈斯出掌中情局,美国国安系统都被这批人搞砸了。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戈斯的下台还是大大地出人意料。布什总统最近频频“换马”,力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印象,止住…  相似文献   

9.
宋晓东 《环球军事》2010,(12):42-43
2010年5月20日,美国第三任国家情报总监丹尼斯·布莱尔向他所领导的美国情报界发表声明.“将于近日正式辞职”。从2009年1月19日正式上任到2010年5月20日提出辞职,布莱尔在国家情报总监任上只干了16个月,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团队第一位中途“下课”的高级官员。  相似文献   

10.
在48小时的政变后又回到总统府的查韦斯总统在电视讲话中说“我祝贺你,罗德里格斯,你成功了”的时候,这位总统几乎哽咽了。这是为什么呢? 临时政府 不得人心 4月11日午夜时分,委内瑞拉陆军总司令埃弗拉因·瓦斯克斯宣布不再支持查韦斯,军队控制了全国。同时,他宣布,查韦斯总统已经辞职。在查韦斯总统被关押的这段时间里,临时总统卡莫纳很快就陷入危机之中。由于查韦斯的支持者控制着议会、司法机构、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以及大部分州的行政权力,于是,卡莫纳一上任就宣布解散议会,中止最高法院、检察院和公共部门的工作,甚  相似文献   

11.
侯永波 《环球军事》2011,(10):M0001-M0001
5月1日以来,有人欢呼庆祝,有人扬言报复,在反应不一的国际舆论背景中,本·拉丹这个名字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然而,这次他的引人关注,是以彻底告别这个世界的形式出现的。对此,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了正式演说,痛陈近10年来拉丹及其领导的“基地”组织给美国社会造成的沉重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丁三军 《环球军事》2008,(18):16-17
连日来,巴基斯坦政局再次风云激荡。面对一连串的挑战、逼宫,总统穆沙拉夫被迫于8月18日下午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职。穆沙拉夫的主动辞职,使得因总统弹劾危机而陷入动荡的巴基斯坦政局出现翻转。也就在这时,美国和欧盟却把目光盯上一件细小而又致命的物件——操控巴基斯坦核武库的“核按钮”。在美欧看来,谁握有“核按钮”,谁才是真正的“巴基斯坦之王”。  相似文献   

13.
在素有“塞北绿洲”之称的辽宁省彰武县,有一位始终钟情国防事业,时刻关注“国防绿”的拥军局长,他就是将自己20年的青春全部贡献给了防沙治沙事业,被人们誉为“林业尖兵”的县林业局局长张俊成。  相似文献   

14.
笔者下基层时认识了一位连队文书。最近,他来电话说是主动要求到战斗班“锻炼”了。这位战士不仅懂点“琴棋书画”、板报出得好,而且上面要点材料、战友立功受奖的事迹也大都由他执笔。干得挺好的为何“辞职”呢?在我反复询问下他才道出实情:连队干部时常让他买点日用品、买包烟什么的,却又常忘付钱,自己又不好开口要,实在垫不起,只好“辞职”。据了解,在基层类似现象不为鲜见,不仅干部中有之,班长、骨干中也为数不少。为何一些干部、骨干如此“健忘”呢?细细想来,缘由并不复杂:因为工作繁忙,百忙之中真就给忘掉了,此其一;因为钱数不多,三元…  相似文献   

15.
在如今的数字化世界里,加密信息无处不在。“9.11”恐怖事件发生后,美国调查人员怀疑被美国政府视作首要嫌犯的本·拉丹及其下属将一些重要信息隐藏在图片或声音文件中,以普通形式在网上进行传输,以迷惑密码破译人员。  相似文献   

16.
印度“烈火”导弹即将进行初始作战试验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局(DRDO)已向议会呈交一份提议,要求批准进行“烈火”(Agni)弹道导弹新的飞行试验。该局局长阿布杜尔·卡拉姆在8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烈火”射程达2500公里,它已完成第一阶段发展试验...  相似文献   

17.
令我提笔写这篇稿子,并不因为黄强是“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航空工业战线的“首届优秀青年”,也不是因为他刚刚荣获首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的桂冠。而是因为他对航空事业那种执着和对发展民族航空工业那份深深的“忧患之心”、眷恋之情。 慰问电中显深情 “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黄强怀着对王伟大无畏英雄气概的钦佩和对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义愤填膺,向海军司令部发去了慰问信。同时。作为担负着多项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任务的一所之长,他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大;担子之沉重。 自…  相似文献   

18.
自阿富汗战争后,“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美国一直在追捕本·拉登,但一直不见其踪影,布什总统正在为此苦恼。在美国纪念“9·11”事件两周年之际,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出本·拉登最新活动的录像带,震惊了美国朝野。这是本·拉登过去17个月来首次公开露面。他再次警告美国“史诗”般的袭击尚未开始……  相似文献   

19.
美国打击本·拉丹和阿富汗塔利班的反恐怖战争正在进行。美军特种部队将在空中部队和地面部队的配合下,凭借自己独特的战术和技术,成为打赢这场新型的反恐怖战争的急先锋。那么,美国政府和人民对之寄予厚望的美军特种部队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  相似文献   

20.
他不是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的成员,也不是奥马尔领导的塔利班的残部,但美国还是想让他死,因为他可能成为本·拉登之后美国人的头号“恐怖公敌”。这个已经列入美国头号猎杀黑名单的人,便是美国中情局一手栽培起来的阿富汗抗苏游击英雄、阿富汗前总理希克马蒂亚尔。10月7日,美国广播公司刊出题为《又一个敌人》的文章,披露了美国与希克马蒂亚尔之间的恩恩怨怨以及而今欲除之而后快的内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