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民兵》2013,(1):55-55
歼—15是中国第一代舰载机,它的设计源自俄罗斯苏—33舰载机,整体作战能力与美国海军F/A—18"大黄蜂"舰载机不相上下。歼—15拥有很多国产杀手锏。该机不仅能挂载"霹雳"—8型和"霹雳"—13型空对空导弹,还可装备射程超过100公里的"鹰击"—  相似文献   

2.
2002年7月24日下午,美海军“林肯”号核动力航母高速逆风航行在波涛万顷的大西洋上,此时只见天空中一架比F/A-18C/D“大黄蜂”舰载机体积更大的新型战机径直飞向“林肯”号航母,转眼间就降落在甲板上。原来这是美海军最新型的F/A-18E“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攻击机首次随航母出征,前往印度洋参加“持久正义”和“南方观察”海外军事部署行动。 此次随“林肯”号核航母出征的第14航母舰载机联队的第115战斗攻击机中队共有12架单座型的F/A-18E“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机,可以形成一个攻击波  相似文献   

3.
《军事史林》2004,(5):59-60
在这次"自由伊拉克"行动中,有两种美国首次投入实战的武器,第一种是F/A-18E/F战机,另一种则被称为"炸弹之母". F/A-18E/F超级大黄蜂首次实战部署 超级大黄蜂自换装作业以来,目前已经部署在2个舰载机联队上.分别是第11舰载机联队CVW-11的第41舰上战斗攻击机中队VFA-41操作F/A-18 F战机,该中队原隶属第8舰载机联队CVW-8,操作F-14A战机.  相似文献   

4.
“嘭!”一架编号“552”的米黄色战机呼啸而落,精确钩住阻拦索,轰鸣巨响中一道新的着陆胎痕“刻”在了飞行甲板上——渤海某海域,我军首批舰载机飞行员驾驶着国产歼-15飞机正在“辽宁舰”上进行阻拦着陆和滑跃起飞试验飞行。  相似文献   

5.
罗阳的名字,是随着中国第一艘航母舰载机歼-15而为人所知的。“空中飞鲨”歼-15首次成功完成着舰起降飞行试验,再度激起了国人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当所有中国人欢欣鼓舞之时,却传来了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以身殉职的不幸消息。为“空中飞鲨”倾注一腔热血的他,甚至来不及参加试验成功的庆功晚宴。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的话,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利剑,歼-15的正常起降制约着航母效力的发挥。一艘航空母舰承载了中国人多少年的梦想与期盼,渴望富强独立、期吩不受外辱。罗阳的付出,舰载机的成功,在国人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渴望中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李京进 《环球军事》2010,(10):44-45
2010年4月22日,美国海军首架使用替代燃料型F/A-18F“超级大黄蜂”战机,在马里兰州帕克滕特河的海军航空站成功进行了首飞,这在世界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该架战机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它所携带的燃料中含有50%的亚麻荠油,因此它又被称为“绿色大黄蜂”。  相似文献   

7.
陆虎 《环球军事》2011,(17):8-11
舰载机是航母的主要攻击手段,目前,世界各国海军中正在服役的航母一共有21艘,而这21艘航母的主力舰载机却只有4种,它们是:美国海军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机、俄罗斯海军苏-33舰载战斗机、法国海军“阵风”M战斗机和美国生产的AV8B“鹞”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  相似文献   

8.
《现代舰船》2012,(11):30-35
从技术角度上来讲,能起飞回收"鹘鹰"的航母用起飞-着舰设施,操作歼-20只可能更为容易。中型战斗机是发展主流?对于舰载战斗机的发展,存在一个说法,认为中型战斗机由于体积较小,所以能在航空母舰上部署较多数量,对于航空母舰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作为例证的是美国的F/A-18"大黄蜂"系列、法国的"阵风"-M等。实际上,这种思路本身是对航母发展历史的不了解所导致的,航空母舰舰载机的发展,是朝着不断重型化的方向发展。美国海军每一代的主力战斗机,都是根据弹射器的最大弹射能力和拦阻索的最大拦阻能力而发展的,每一代战斗机实际上都是在不断的重型化过程中,F/A-18E/F"超级大  相似文献   

9.
歼-15轻盈一跃,秀出曼妙的刀尖之舞。炫丽的舞姿背后,是"飞鲨"团队带头人罗阳的忠魂托举舰载机起降被比作"刀尖上的舞蹈"。中国自行研发的歼-15"飞鲨"舰载机在"辽宁舰"上顺利完成首次起降,标志着"辽宁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专家高度评价专家认为,歼-15作为双发重型战斗机在航母上成功起飞、降落,这是一  相似文献   

10.
超级巨舰“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于1991年3月开工建造,1993年11月下水,1995年12月服役,配属给美军大西洋舰队。 “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长317米,宽40.8米,吃水11.9米,满载排水量10200O吨,飞行甲板面积比3个足球场还大,可谓超级巨舰。该舰采用核动力推进,总功率达26万马力,航速3O节。携载量是一般大型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的2倍,其中仅航空油料的携载量就达10000吨,可保证舰载机16天的飞行活动。该舰通常搭载1个舰载机联队,编为9个舰载机中队,飞机和直升机总数约80架。必要时,可搭载10O余架。该舰装有4座C13—2新型弹射器,同时使用可在  相似文献   

11.
日本修改了自二战以来一直约束其军事发展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并计划进口F-35等先进武器装备。美国传统基金会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成斌表示:“日本采购F-35主要是为了应对歼-20和歼-3l等中国第五代战机和先进的地对空导弹系统。”  相似文献   

12.
邓肯  高山 《现代舰船》2012,(11):24-25
有个飞机系列始终牵绊着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内心,它便是F-35系列。一旦这三型四代机服役于西太平洋,就意味着中国航母舰载机会面临压倒性优势战机的挑战。三代机水平的国产舰载机甚至在没有正式形成战斗力就将直面淘汰之忧。此时两款崭新的四代战斗机方案进入公众视野,它们是代号"鲲鹏"的歼-20重型四代战斗机和代号"鹘鹰"的中型四代战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2007,(1):F0002-F0002,1
迎着新年曙光,共和国蓝天翱翔着一群群威武的新式战机——歼-10“猛龙”战斗机。歼-10战斗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新一代多用途战斗机,是一种单发单垂尾10吨级轻型空中优势多用途战机,歼-10采用新一代战机流行的机腹进气、双三角中单翼采用了大量新设计、新技术、新工艺。  相似文献   

14.
新锐海上武器吸引世界目光 第七届中国航展于2008年11月5日上午在珠海航展馆举行开幕式,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并宣布航展开幕。开幕式结束后,“歼10”战机、“空霸”A380、印度“阳光”飞行表演队、中国空军跳伞队依次表演。中国首次亮相的“歼10”战机、神鹰-400制导火箭等各种先进军事武器系统成为展馆中最耀眼的“明星”,本届航展也成为众多军事爱好者的“盛宴”。  相似文献   

15.
环球军讯     
<正>歼-20或装备国产发动机实现超音速巡航据外媒报道,在拥有歼-20重型隐形战机后,中国可能成为全球第二个可向战场投放第五代隐形战机编队的国家。外媒称,歼-20的入役,意味着中国已经全面掌握隐形战机技术的主要部分,包括雷达、隐形机身、导弹、火控计算机和发动机。目前,歼-20原型机和量产型的发动机尚未实现完全的国产化。但外媒称这种情况可能在近期发生变化。据网上出现的照片显示,最新制造的歼-20战机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工业》2009,(11):44-45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60周年之际,空军展开了一系列庆祝活动。11月15日上午,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跳伞队在北京沙河机场举行表演。八一表演队的歼-7GB与刚刚列装的歼-10战机上演了“6机开花”,跳伞队则以“仙女下凡”点缀了此次盛况。另外,4机编队还做了惊险的对头动作,将演出活动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7.
现场目击:试飞过程歼-10伴飞 据成都网友目击,中国歼-20战机昨天中午12时50分左右进行首飞升空飞行测试,13时11分成功着地.整个首飞过程是在歼-10战斗教练机陪伴下完成的,历时大约15分钟,取得成功.在落地前,试飞员还驾驶着歼-20飞机进行了数次通场飞行. 因为歼-20战机为深色,故该机又被网友昵称为"黑丝带"即"黑四代",或者叫做"歼星舰"即电影<星球大战>中银河帝国的主力太空战舰,也有网友亲切地称它"四公主".  相似文献   

18.
最近的捷径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则令人吃惊的报道。《朝日新闻》提到,解放军在内蒙最新试飞了歼-18型垂直起降战机。这条报道的真伪尚难证实,但却实实在在引起了一片叫好声。有观点认为这种飞机实为加速中国航母发展的捷径,因为采用垂直起降正好可以绕过弹射器这个大麻烦。巧合的是,这则新闻流行之时,最早研发成功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英国,正在一架  相似文献   

19.
<正>11月下旬,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舰载机歼-15起降飞行训练圆满成功,中国航母在实现初步战斗力的过程中,又迈过了一个关键性的技术门槛。从首艘航母入列到歼-15完成舰上起降动作,我国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神奇的"中国速度"再次引起世界瞩目。耀眼的光环背后,凝结着一个群体坚韧的拼搏与  相似文献   

20.
闻舞 《环球军事》2011,(3):23-25
1月11日中午12时50分至13时11分,中国研制的隐身战机“歼20”在成都首飞,国内外舆论纷纷聚焦于此。“歼20”因深灰色的机体,又是被称为我国研发的“第四代”战斗机,很多国内军迷取谐音将其昵称为“黑丝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