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11,(10):12-13
几天前,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进行了一次大胆的突袭行动,突袭奥萨马‘本·拉丹位于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藏身地,成功击毙这位“恐怖大亨”。完成猎杀本·拉丹的任务后,行动指挥官报告:“GeronimoEKIA”(意为此次突袭的目标人物--本·拉丹已在行动中被击毙)。  相似文献   

2.
顾此 《环球军事》2011,(11):14-15
在距2001年“9·11”事件10周年不到5个月的时候,本·拉丹于巴基斯坦一处小镇被从天而降的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毙。虽然这是一次让美国期盼已久的胜利,但美国人也知道,此次可以弹冠相庆的只是抓捕行动本身,而不是美国全球的反恐战争。应该说,倒在海豹突击队枪口下的只是本·拉丹一个人而已,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基地”恐怖分子仍然很活跃。那么继本·拉丹之后,哪些地区将会成为下一个“基地”?  相似文献   

3.
在“基地”组织头号领导人本·拉丹在巴基斯坦的住所被美军击毙以后,他的继任者究竟是谁成为全球分析家们的关注焦点。然而,究竟谁会接替本·拉丹成为“基地”组织的新掌门人,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下面我们不妨盘点一下,谁会是下一个“本·拉丹”。  相似文献   

4.
杜科 《环球军事》2011,(10):6-9
当地时间5月1日23时35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已在美军当天的军事行动中被击毙。本·拉丹。这位亿万富商之子,恐怖主义的化身.终于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本·拉丹之死对反恐形势有哪些影响?本·拉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美军是怎样击毙本.拉丹的?本刊特刊发专题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林赤清  涂彪 《环球军事》2011,(13):42-43
6月16日,“基地”组织通过互联网发表声明,宣布推举二号人物艾曼·扎瓦希里为该组织新的领导人,接替5月初被美军击毙的本·拉丹。  相似文献   

6.
闻舞 《环球军事》2011,(10):16-18
经过了近10年的追捕,本·拉丹终于死在了美国人手里。为了抓住这个让整个美国胆战心惊的大胡子,10年来,美国军方的投入可谓是金山银海,研究了各种战术,甚至专门为杀死本·拉丹研发武器。而有些武器恰恰因为与本·拉丹有关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7.
暗杀成功却“死不见尸”,着实有些反常。正如阿根延第一夫人伊娃。贝隆的尸体神秘失踪16年一样,着实令人不安。除了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话以外,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表明本·拉丹确实死了。无论是否具有煽动性,不久之后,奥巴马都将被迫公布这位被击毙的“基地”组织领导人的照片。  相似文献   

8.
2011年5月1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直接指挥下,美军出动一支特种作战部队,在巴基斯坦境内一举歼灭了世界头号恐怖大亨奥萨玛·本·拉丹,从而达成了美国发动大规模反恐战争10年以来的最重大目标。完成此次任务的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长久以来却一直处于非常神秘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11,(14):29-29
互联网上有关突袭本·拉丹藏身地的新闻铺天盖地,有传闻称一条狗也参加了海豹突击队的行动。实际上,动物成为战场上的士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除了狗外,猫也被美国政府用于冷战,这绝不是在开玩笑。在发生古巴导弹危机前后,美国中央情报局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和行动,对抗苏联,其中就包括“猫特工”。  相似文献   

10.
陈和彬 《环球军事》2012,(10):18-19
2011年12月8日,美国一架隐形无人侦察机RQ170被伊朗截获。这架被称作“坎大哈野兽”(又称“哨兵”)的无人机,曾在去年5月美军击毙本·拉丹的行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2010年才开始为外界所知。伊朗一名专家称,他们利用美国无人机的导航系统漏洞,重构了RQ-170的GPS坐标,使其降落在伊朗境内。RQ-170“哨兵”隐形无人机集中了大量美国先进隐形飞机的机密,它被成功迫降,为伊朗的无人机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侯永波 《环球军事》2011,(10):M0001-M0001
5月1日以来,有人欢呼庆祝,有人扬言报复,在反应不一的国际舆论背景中,本·拉丹这个名字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然而,这次他的引人关注,是以彻底告别这个世界的形式出现的。对此,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了正式演说,痛陈近10年来拉丹及其领导的“基地”组织给美国社会造成的沉重危害。  相似文献   

12.
从特战电影《冲出亚马逊》,到震惊世界的电视直播“击毙本·拉丹”,身怀绝技、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技能高超、所向披靡的特种兵形象就深深烙印在观众的记忆里。美国的海豹突击队、俄罗斯的阿尔法突击队、法国的黑豹突击队、英国的哥曼德特种部队、德国的欧洲捷豹特种部队、以色列的红魔鬼特种部队、日本特别攻击队以及我国的雪豹突击队的身影频频出现在了观众的视线中。  相似文献   

13.
5月1日,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第6分队击毙了奥萨马·本·拉丹,世人对于这24名突击队员的功绩依然津津乐道。事实上,按照美军一位著名将领的说法,此次行动“其实易如反掌,与特种部队在阿富汗数周来执行的任务相比,这次行动要简单得多”。这并不是说此次行动不够大胆,危险性不够高,抑或是任务执行得不够专业。为了能够一举成功,美国花费了9个月的时间进行情报收集,并且建造了目标地点的等比模型供海豹突击队实地训练。在行动过程中,海豹突击队员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全力保障,整个行动都进行了实时直播。  相似文献   

14.
张爱萍上将15岁走上革命道路,爬雪山、过草地,转战大江南北,建国后,长期在我军总参谋部、国防科委和中央军委身居高位,曾经经历了“六次死里逃生”、“十次让职”、“三次辞职”、“两次敌牢”以及“文化大革命”中五年囚室生活的风云变幻,政治舞台上三起三落。他身经百战,又是名闻天下的儒将,有过创造我党我军建章立制的“五十六个第一”的  相似文献   

15.
2015年5月底举办的第14届香格里拉对话会,有来自26个国家的国防部长级代表、22个国家的常务秘书级代表、18个国家的三军总长级代表,以及来自各国智库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对话会共设5次全体大会和5次特别分组会议。5次全体大会即“美国与亚太安全面临的挑战”“亚洲安全合作新形式”“防止冲突升级”“加强亚太地区秩序:致力于更积极的冲突解决和合作”“全球安全挑战与亚太:地区间建立合作”;5次特别小组会议即“军队与新兴恐怖威胁”“印度—太平洋地区能源安全挑战”“海上情报、监视和侦察面临的挑战”“亚太地区小国安全面临的新兴挑战”“避免亚洲军事竞争和军备竞赛”。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曾经指出:“十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要全面、正确反映红军反“围剿”斗争的历史,揭示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规律,做到“知彼知已”,有必要对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军事战略(下文中简称“围剿”战略)加以研究。 一、蒋介石“围剿”战略的主要内容 1930年 10月至 1934年 10月,蒋介石为了巩固其反动独裁统治,对全国的红军和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在五次“围剿”中,蒋介石陆续提出了一些“围剿”的方针和作战原则,逐步形成其所谓的“剿匪”理论。纵观蒋介石在五次“围剿”红军…  相似文献   

17.
美国,9月2日在夏威夷举行“战胜日本纪念日”活动和在冲绳等地举行庆祝活动。 英国,将举行两次庆祝会,一次是5月庆祝“欧洲战争结束”,另一次是8月庆祝“战胜日本”。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3~4日,24小时内美军两次对伊拉克进行导弹袭击,共发射“战斧”导弹71枚,其中第1次44枚,第2次27枚。发射平台除空军的两架B-52轰炸机和潜艇“杰斐逊城”号外,主要是美国在海湾的3艘导弹驱逐舰:“阿利·伯克”级的“拉布恩”(Laboon)号和“拉塞尔”(Russell)号,及“斯普鲁恩斯”级的“休伊特”(Hewitt)号。“战斧”导弹是一种巡航导弹,它主要有3种型号: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思南县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该县人武部部长程礼平自1996年调任现职以来,先后与三任政委搭档。他与党委“一班人”艰苦创业,使人武部全面建设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曾3次被省军区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个人4次被军分区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次被贵州省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团级主官”。去年,他被成都军区评为“优秀旅团主官”。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次现实与历史对话的“寻根之旅”;这是一次启迪心灵的“信念之行”;这是一次强化责任的“使命之约”。 7月井冈,极目尽翠,碧空如洗,处处一派生机盎然。 军区六省(市)征兵办负责人和军地院校、民政、公安等相关人员近百人,在革命圣地井冈山重温入党誓词、重读方志敏的《清贫》、重走红军“挑粮小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