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近一段时间,美国智库、国会.军政要人和媒体频频炒作耸人听闻的“中国××威胁论”——从“中国能源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到“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科技威胁论”,最近又推出了“中国军事科技威胁论”。  相似文献   

2.
“隔”在艺术上是创造空间距离的一种手段。中国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都十分讲求“隔”,诗词戏曲、书画建筑,莫不强化“隔”的效应。本文以视觉思维和格式塔心理学为出发点,探讨了“隔”在中国建筑艺术空间中的应用,在另一层面上反映了“距离产生美感”的审美意识及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19日,由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牵头组织的“中国改革人物”征评组委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第四届中国改革人物颁奖盛典.隆重表彰“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和“中国改革百名优秀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表彰会。福建省国防科工办主任陈亮荣膺第四届“中国改革百名优秀人物”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通过对“建设和谐世界”思想及其指导下的中国外交实践的深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建设和谐世界”思想,可以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可以消除国际上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疑虑和不信任,对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加快中国的和平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秦汉王朝所开创的“大一统”国家理念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大一统”国家理念包括意识形态下的“大一统”和政治体制下的“大一统”。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史,是以军事为主导,也包括以军事为后盾的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6.
从“神人以和”到“思与境偕”,反映了中国传统诗学由原始美学向古典美学的飞跃。古典美学的核心是“思与境偕”,但是它又形成“善美”和“真美”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的对立与互补,构成中国传统诗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歌唱艺术的民族唱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只是从狭义的角度去研究民族唱法从传统的唱法到“中国唱法”这一演变过程。20世纪上半叶及其之前的这一时期,是“传统民族唱法”的代表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民族唱法”已不能适应人民的艺术心理需要,中国的声乐开始演变到“土唱法”这种表现形式。当“土唱法”不能适应人民的艺术心理需要时,“学院派唱法”又站到了时代的前沿。到了20世纪末,“中国唱法”诞生,中国的声乐艺术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体系,走向了世界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8.
西方舆论夸大了“中国崛起”的事实,中国人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中国崛起”应当准确地理解为“中国现在正在崛起”。因为中国目前离崛起的目标存在巨大经济差距和综合国力差距,目前只是处在崛起的起点上,具备了崛起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伐交”是中国古代安国全军和克敌制胜的重要斗争手段。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多极格局的出现、战争的频发和战略思维的发展,伐交斗争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高峰.春秋战国时期的伐交思想是以丰富的战争实践为基础,以“慎战”和“全胜”战略思想为指导,以儒、法两家关于“王道”和“霸道”的激烈争论为背景而产生的。其主要观点包括:在“慎战”和“全胜”战略观指导下的“重交”思想,利义并重的“与交”思想.自强为先的“自恃”思想和谋交并举的“重谋”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前进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这其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位居“五个重大原则”之首,“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位居“五个必由之路”之首。事实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一切成就的根本前提,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傲慢”了吗?中国“强硬”了吗? 自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少数西方政客和媒体津津乐道,四处兜售中国“傲慢”、“强硬”的论调。他们指责说,中国随着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以及成功应对金融危机之后,开始“过分自信”、“表现强势”。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历史重任,大规模培养德才兼备、能征善战的优秀军政干部,以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党中央于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创建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这是我党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抗大以富有中国气派的教育方针,以创造性的办学实践,锤炼崭新的抗大新风,锻造不朽的“抗大精神”,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革命熔炉”和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3.
王红 《军事史林》2008,(12):40-44
1881年,中国海军官兵驾驶着英国建造的“超勇”号和“扬威”号巡洋舰,悬挂中国的黄龙旗,经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历经艰险回到祖国,完成了中国近代海军历史上的一次空前壮举——首次越洋远航。此次远航也被称为“中国龙旗第一次航行海外”。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道德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形成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明确了“相适应”、“相协调”、“相承接”三者统一的目标任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实践要求,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导作用,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力戒道德建设的“无我化”、“空洞化”和“泛政治化”,抵制“非道德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的泛滥与风行。新中国道德建设的发展走向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大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四观”中凸显道德观教育;在“四真”上下工夫塑造道德主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建筑发展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中国各大城市建筑的研究 ,指出了城市建筑发展的误区 ,“强暴旧城”、“疯狂克隆”、“乱建标志”、“攀高比傻”、“破坏传统”等 ,警示建筑师、规划师 ,必须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特色 ,设计出具有中国特点或地域特点的建筑 ,特别要重视城市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既可以实现中国对外开放的双向性,也是适应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和利用国外资源满足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过去20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引进来”为主,提高了中国“走出去”的实力;目前,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同时表明供给过剩。因此,中国企业开拓市场的目标,必须从扩大内需转向内外市场同时扩张,把国际市场作为重要的着眼点。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济活动应该说已经拥有一定的基础,通过20年海外投资实践,为当前和今后全面实施“全球出击”积累了经验。中国已被联合国评为新兴的海外投资国。中国有数家公司已…  相似文献   

17.
中国核威慑思想经历了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确立了发展核武器战略.在拥有核武器后,中国确立了“反对核讹诈,打破核垄断”、“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将核武器用作防御性目的”等原则,奠定了中国核威慑思想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核威慑思想进一步深化、准确化,并有力地指导了中国核威慑实践.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世界为之动容。从开场2008名乐手击缶而歌里的礼仪乐章。到人体挥舞而成的中国水墨画里蕴含的简淡神韵,再到2008名太极演员一同演译“天人合一”的博大意境,开幕式在一场华美的视觉“盛宴”之外,无处不体现着中国儒家思想包含的精神内核——“和”。两千年前的篆体“和”字,演变到今天的楷体“和”字,两千年前孔孟言传身教的“和为贵”,传承至今天倡导的“和谐”,一脉相传的是中华民族“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怀与胸襟。兼收并蕴,有容乃大。  相似文献   

19.
以崇尚和平、睦邻为基本内容的和谐思想,造就了中华民族“万邦协和”的博大胸怀,积淀成中华文化独有的特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和谐之中的“和”的内涵、意义及致和之道,都有全面、深刻的揭示,形成了系统的“中和”哲学思想。“中和”思想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新安全观包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弘扬和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张力。  相似文献   

20.
近段时间来,“中国威胁论”陈渣泛起,来势不小。留心观察会发现,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威胁论”就一直不绝于耳。还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华盛顿邮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就开始了妖魔化中国的炒作,攻击中国人权、民主和社会政治制度,诋毁中国国际形象。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又花样翻新,除了软实力版的“中国威胁论”外,诸如“中国航母威胁论”、“潜艇威胁论”、“导弹威胁论”等军事版本的“威胁论”又不断升温,虽是捕风捉影,却也引来世界不少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