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英《卫报》近日报道,美国国民警卫队第131空军飞行中队于近期前往以色列,与以色列空军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美以媒体认为,此次演习是为打击伊朗做准备。此前,以色列国防部长莫法兹声称,伊朗是继"纳粹德国"之后以色列所面临的最大威胁。美国军事专  相似文献   

2.
王延忠 《环球军事》2011,(3):114-115
二战结束之后,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个轴心国的战犯均在国际法庭上获得了应有惩罚,但是这张法网远没有做到“疏而不漏”。在战争胜利后美国中央情报局曾出于争夺纳粹德国尖端科技人才的目的,将大批在战争中犯有罪行的纳粹战犯送往美国,为美国的军事和科技实力的增长贡献力量。而美国相关执法部门在明知这些人有罪的情况下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将他们放人美国。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实表明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的正式参战 ,是导致纳粹德国覆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 ,“美国因素”始终是希特勒德国在制订和实施其侵略计划时必须考虑和难以回避的重大难题之一。研究并弄清这一问题 ,对于我们今天在冷战后新的世界形势下 ,深入探讨战争与和平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希特勒的军事经济专家格·托马斯将军所著《德国国防经济与军备经济史1918—1943/45》(德国哈拉德·博尔特出版社1966年版),系统地叙述了纳粹德国的国防经济与军备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国外许多研究纳粹德国国防经济与军备史的著作几乎都引证这本书。我国史学界对纳粹德国国防经济史和军备史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而深入研究纳粹德国国防经济和军备史又是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值此书中文版问世之际,特撰文评介。  相似文献   

5.
傲楚 《环球军事》2011,(8):54-55
二战的背后是一场场高潮迭起的谍战较量,苏联人、美国人、英国人都在其中展示了高超的间谍水准。相比而言,纳粹德国在谍战中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在与盟军间谍的多次“暗战”中,失败的—抗总是德国人。以下便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根廷自称坚守中立政策,但是却与纳粹德国形成了被世人嗤鼻的暧昧关系。战时的阿根廷与纳粹德国的关系不仅呈现了二战期间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而且影响到战时及战后拉美地区国际关系的走向和格局。  相似文献   

7.
张晖 《军事史林》2014,(4):39-45
戈林,纳粹德国历史上始终位居前三的重要人物,是纳粹党的元老,希特勒最早、最主要的助手,拥有纳粹德国国防军最高军衔一帝国元帅军衔;在纳粹政权内,是储君;在纳粹帝国中,是第一元帅。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作为一张王牌曾在大西洋兴风作浪,几乎切断英国的海上交通线。英美盟军经过长达4年多的浴血奋战,才战胜了纳粹德国潜艇,赢得了大西洋海上交通战的胜利。战后,当人们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时,始终对纳粹德国为何没有航空母舰而疑惑不解。许多人曾设想,如果纳粹德国当时拥有几艘航空母舰,并且将其投入到大西洋战争中,那么将会给英美盟军海军造成一种什么样威胁呢?大西洋海战的历史进程和结局将会出现何等复杂的局面呢?然而,历史的真相要远比人们的猜想复杂得多。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纳粹德国就计划建造两艘航空母舰。1938年12月,第  相似文献   

9.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曾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航天计划,而且他们很可能于1945年春天就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但由于德国战败,致使这一秘密一直无人知晓。最近,俄《绝密》杂志撰文披露了纳粹德国发展航天技术的一些秘密。  相似文献   

10.
惊涛 《当代海军》2008,(5):57-60
在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官方海战史上,纳粹德国海军的U571号潜艇于1944年1月28日在爱尔兰西部外海被盟军反潜巡逻机击沉,当时的艇长为冯·吕索大海军上尉。但是在美闻好莱坞大片《猎杀U571号》中却变成了另一个版本的传奇海战故事,借着美国这部风靡全球的商业经典化战争巨片的离奇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国际间谍都把窃取原子弹制造机密视为热门货。因为不论是已经拥有或想要拥有原子弹的国家,都肯出大价钱得到这种机密,生意一旦作成,则可摇身变百万富翁。有个名叫慕克伦·华葛的纳粹德国特务头子,因德国战败时留居美国,侥幸漏网。他本来可以从此隐姓埋名,安分守己地了此一生,但慕克伦·华葛贼  相似文献   

12.
波兰海军7月27日宣布,在波罗的海海底发现了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唯一的航空母舰“格拉夫-齐柏林伯爵”号的残骸。这一发现有望彻底揭开一个尘封了59年之久的历史悬案。曾是纳粹德国唯一的航母发现“齐柏林”号航空母舰残骸的是波兰的波罗的海石油公司。7月初,该公司在离波兰北部港口城市格旦斯克以北大约60公里的海底进行石油勘探的时偶然发现一艘沉船的残骸,随即报告给波兰海军,才引起官方注意。根据该船沉没的位置以及相关历史文献,波兰军方推断它就是纳粹德国唯一的航空母舰“齐柏林”号。波兰海军发言人巴尔托斯·扎伊达少校证实,波兰海军…  相似文献   

13.
二战中,纳粹德国被俘与战死的U型潜艇海员共计3.9万人  相似文献   

14.
1940年秋,当纳粹德国正疯狂吞并欧洲 各国领土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举行了一 场不起眼的飞行考试。 “这是你的最后一次机会,尽力一搏 吧。”飞行教官雷·威斯尔上尉对一名叫弗朗 西斯·S·加布雷斯基的试飞学员这样说道。 和往常一样,加布雷斯基别别扭扭地拉起引 擎,在空中勉勉强强地完成了一个规定动作。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飞行员浴血奋战,对第三帝国实施了毁灭性的空中打击,将成千上万吨炸弹砸向纳粹的鼻子。在这场残酷的空中战争中,一批毕业于塔斯奇基飞行学校的黑人飞行员承担起为重型轰炸机护航的重任。这支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黑人战斗机部队驾驶着“野马”战斗机与白人同胞并肩作战,飞行、战斗、牺牲在纳粹德国上空。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 ,纳粹德国则是造成这场浩劫的元凶之一。按照希特勒制定的计划 ,他原本是准备在 1 94 3— 1 94 5年发动世界大战的 ,但战争却在 1 93 9年 9月随着纳粹军队入侵波兰而全面爆发。希特勒缘何提前 4— 6年发动世界大战 ,弄清这个问题 ,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 60多年前爆发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 ,而且更重要的是 ,它对我们在今天新的世界形势下探讨如何遏止和避免新的世界战争 ,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历史事实表明 ,希特勒提前发动世界大战 ,固然与他作为现代历史上最大的战争冒险主义者和他所代表的德国最反动的垄断资产阶级推行的侵略扩张政策密切相关 ,但同时还有其它多方面的原因 :绥靖政策是纳粹德国提前启动战争机器的加速器 ;反德国际统一战线的流产 ,形成了对纳粹德国有利而难得的战机 ;在战争准备上 ,出现了促使和剌激纳粹德国提前发动战争的顺利进展和有利态势等。本文拟就上述观点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7.
1939年9月1日凌晨,纳粹德国以160万人的部队、2800辆坦克、6000门大炮和2000架飞机,向位于东欧的波兰发动了闪电式袭击。隆隆炮声拉开了二战序幕。在这前后,情报战也在欧洲惊心动魄地进行着。纳粹德国情报局策划的离间计促使苏联错杀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就是这场较量中触目惊心的一幕。此事人们虽已熟知,但详细内幕直到最近才得以解密。  相似文献   

18.
二战时期一个与众不同的秘密组织保护着美国原子弹的研究和发展工程。在将近4年时间里,这个组织保证了原子弹的秘密不致于被那些健谈的美国人泄露出去,也防止了被到处探听秘密的外国人所窃取。除此之外,它还侦察出纳粹德国原子研究计划。 在1942年1月,詹姆斯·皮·康纳特博士绝对信任地告诉过一个军事情报人员有关正在进行的巨大实验和其重要性。他说:“可是主管科学研究发展的部门却很担心,有些工人可能太爱嚼舌头。请你去巴克莱一趟,检查检查这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杭东 《军事史林》2008,(12):47-49
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攻占了纳粹德国的最后堡垒柏林,结束了盟军在欧洲战场的最后一仗。希特勒也在这一天从历史上消失了。  相似文献   

20.
提起纳粹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军事战略,人们往往一言以蔽之日“闪电战略”。这实际上是一种简单化。它把总战略和具体战略(西方有人分别称之为长期战略和现行战略)相混淆,因而不能解释战前德国军事战略演变的过程。它不把进攻和防御割裂开来,似平战争的侵略者在战略上根本不存在防御,看不到军事实力和国际环境等纳粹德国的限制。 毫无疑问,纳粹德国自始便把闪电战略作为对外侵略扩张的总战略,并据此指导军队建设和军备建设及军事计划的制订。但总战略不等于具体战略。总战略建立在对未来目标和威胁的估计之上,不象具体战略那样严格受部队现状限制。相反有时甚至需要提高军事实力以适应总战略的需要。具体战略则不同,它不仅受总战略的制约,而且受部队现状的严格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