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7年10月31日,国台办发言人畅毅向新闻媒体证实,中国国家安全部门已向一个名为李荣芳的台湾间谍发出通缉令。与以往不同的是,该间谍主要是通过网络散布大量的智能木马程序制造大量的“僵尸”网络以窃取大陆政府机关和国防科研机构的军事和科技情报,给国家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至此,一支规模庞大的台湾网络间谍队伍开始逐步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
2014年3月初,CIA总部决定让伊朗情报站的负责人乔纳森·班克斯暂停职务,“带薪休假”。此举又让乔纳森‘班克斯登上了报纸头条。现年46岁的乔纳森·班克斯算得上CIA历史上的“传奇”。在为CIA效力的20年里,他曾经创造了多个第一,例如:他是第一个在巴基斯坦家喻户晓的美国间谍,第一个被召回的海外情报站站长,同时也是第一个遭到全体下属抵制的间谍头子。从2010年至今的短短4年里,乔纳森至少先后两次登上报纸头条,成为了迄今为止曝光率最高的CIA间谍。  相似文献   

3.
在间谍人物中,真正的"三面间谍"十分少见。同时为三个间谍机关工作,无异于是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有个英国人是一个具有三重身份的间谍,他是一个高明的"走钢丝的人"。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个送上门来的间谍,他提供的情报使欧洲战场提前结束●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直到60年后才渐露真容  相似文献   

5.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3,(3):116-117
中情局前特工杜安尼·科拉瑞奇组建了一个私人间谍组织,而该间谍组织被外界戏称为“迷你型中情局”。组建私人间谍机构科拉瑞奇出生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共和党家庭,大学毕业后,他就加入中情局从事驻外特工工作。1981年,科拉瑞奇成为了中情局拉丁美洲分部负责人。5年后,科拉瑞奇又协助中情局组建成立了中情局反恐中心。  相似文献   

6.
岳小光  祝韬 《环球军事》2013,(24):62-63
人生如戏,这个词用来评价好莱坞知名制片人阿诺恩·米尔坎是再恰当不过了。20岁经商,40岁投身谍战事业,60岁跻身为以色列四大富商之一,其每一次人生的转型都带有传奇色彩。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曾称他是“以色列最杰出的间谍”。近日,现年69岁的米尔坎面对媒体首次公开承认,自己曾经为以色列谍报部门工作。一时间,这位已经退役近30年的“真实版邦德”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网络间谍入侵对方重要军事部门网络窃取情报,其能量是传统意义上的间谍无法企及的。网络间谍已经构成了对计算机网络的最大威胁,是对各国网络信息安全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大名鼎鼎的莱昂内尔-巴斯特-克拉比曾经是英国的海军英雄,凭借过人的本领和胆识,他获得"第一蛙人"的美誉,此外也一度有传闻说,他就是超级间谍007的原型。然而令所有英国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一蛙人"的神秘死亡,却成为了冷战时期最大的悬案之一。11月16日,一名已退役的苏联水兵爆料说,是他干掉了"第一蛙人"克拉比。  相似文献   

9.
评论     
文威入 《环球军事》2012,(20):71-71
不像间谍的间谍一个精彩的间谍故事总是会吸引人,但这个故事未免少了些许惊心动魄。没有了伟大的抱负,没有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宏大理由,没有了忍辱负重长期潜伏。拥有高秘密级别的美国驻西德士兵迈克尔因一时冲动越过边界进入东德,作为—名电子战信号情报专家,他向东德出卖的机密情报,给美国和盟国带来巨大损失,因此被判处30年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10.
王乐 《环球军事》2011,(11):58-59
二战后,苏联最为传奇的间谍恐怕就要属一位名叫格里古列维奇的间谍了。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他辗转欧洲及拉丁美洲数个国家,他作为一名刺客曾参与对托洛茨基和铁托的刺杀。他一直谨守间谍的行为准则,从未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直到最后去世,他的真实身份和经历才被曝光。  相似文献   

11.
岳小光 《环球军事》2014,(16):64-65
罗宾·史蒂芬斯是二战期间英国军情五处的间谍审讯官,因为右眼总是戴着一副单片眼镜,甚至连睡觉时也不愿取下来,由此得名“鹰眼”。据说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的“疯眼”穆迪就是参照了史蒂芬斯的形象。不过史蒂芬斯这个现实中的“疯眼”却有着一个在外人看来褒贬不一的“绝活”——他能够不需要任何身体接触就能让落网的德国间谍说出一切。据说,他曾用5年的时间,先后审讯了500余名间谍,这个记录直至今日也没人能够打破。对当时的德国间谍而言,被英国反情报机构抓获只是噩梦的开始,真正惊恐的是接受史蒂芬斯的审讯。  相似文献   

12.
2011年7月20日,姚明退役。一个代表国家队打了11年篮球,在NBA(美国男篮职业联赛)叱咤风云的大个子从此离开赛场。有他的中国篮球队一直保持在亚洲冠军、世界前八的高度,有他的中国篮球开始被世界认可。由于王治郅和巴特尔相继退出国家队,他的退役让中国篮球突然走到了新老交替的阵痛期。我们不禁想问,中国篮球的未来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当88岁的英国出版商詹姆斯·麦克吉本(JamesMacGibbon)4年前去世时,谁也不会想到他竟是一名隐藏了50多年的苏联大间谍。日前,一份由麦克吉本去世前预先写下的12页自白书终于浮出水面,首次向世人披露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间谍和背叛的故事:二战期间,身为丘吉尔战争办公室情报官员的他竟是一名暗地里为苏联工作的秘密间谍!二战后,他的身份受到了军情5处的怀疑,但他最终仍然靠谎言逃过了两次审问,结果被证明“身份清白”。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从未受过任何间谍训练的石油商人,却凭借其爱国热情不畏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甘愿成为一名美国间谍。他以"石油商人"的身份为掩护,暗中倾察纳粹炼油厂的情报,为盟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凭借精湛的"演技",居然在素有"人间地狱"之称的盖世太保总部周游、欺骗希姆莱达4年之久。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间谍英雄——艾理库森。  相似文献   

15.
一个寒冷的春日。华盛顿第九大街和第五大街的街角。对于年过花甲之后又开始新生活的中情校官彼得·欧内斯特来说,这里是“间谍总站”。他说:“人们一提起柏林和维也纳,其实只要看看华盛顿,就知道间谍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 要建立一个展示间谍艺术的殿堂,哪里还有比这更好的地方呢?今年夏天,国际间谍博物馆将在华盛顿市区开馆。在那儿,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微型相机、密码机和无数精巧的小玩艺,比如可以变成手枪的俄罗斯口红。 欧内斯特将和前克格勃间谍奥列格·卡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一个爱国者,在越南战争中为越共提供了许多价值连城的情报,胡志明曾因此而惊喜地说:“我们现在是在美帝的战役室里”;他是一个记者,先后为路透社、《纽约先驱论坛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和《时代》周刊工作: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分析家,有人因此称他“越南新闻团主任”,他自嘲是“政变教授”和“革命博士”,他是美国CIA精心培植的间谍,却为越共所用,在一段时间,又曾同时为法国、CIA、越共、南越提供情报,被称为“四重间谍”。他就是2006年9月去世的越南传奇间谍范舂安。  相似文献   

17.
李小青 《环球军事》2014,(14):64-65
2014年2月底,英国国家档案馆公开解密了一批关于军情五处的机密文件。这些文件披露了二战期间,军情五处曾秘密派遣一名特工,潜伏到在英国活动的纳粹间谍组织内部。这名特工给自己伪造了一个身份——纳粹德国派驻英国的间谍头目,通过成功实施各种欺骗手段,诱使在英国的希特勒支持分子将大量英国秘密情报汇集到他那里。实际上,这些情报最终部落入了军情五处的手中。而且,这些隐藏在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德国间谍至死部不知道,他们掉进了军情五处设计的圈套,一直处于对方的严密监控之下,不明不白就做了一回“双重间谍”。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说的“隐身人”并非科幻小说中的角色,而是一名潜伏在西方多年苏联间谍。与那些红透半边天的超级间谍相比,他在媒体上曝光率极低,几乎不为人知。但对西方情报来说,这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人物,就连其真实姓名都是个谜。他就是本文的主角──科农·特罗菲莫维奇·莫洛德。  相似文献   

19.
在苏联庞大的间谍队伍里,曾经活跃着一大批著名的女间谍,如第一个获取美国核情报的扎鲁宾娜,成功地建立了意大利间谍网、有“间谍王国女沙皇”之称的安琪娜。在这支队伍里还有苏联著名作家佐娅·瓦斯科列斯卡娅。作为作家的她在20世纪80年代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她长达38年的间谍生涯却鲜为人知。 骑自行车的女特工 佐娅·瓦斯科列斯卡娅于1907年4月28日出生在图拉州的一个小城里。1921年,年仅14岁的小佐娅凭着一腔热血,不顾父亲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五角大楼静悄悄地建立了一个针对恐怖分子的新间谍网络。军队、特种部队和谍报人员呈现融合趋势,美国情报系统改革的另一面渐露端倪。同时,这也引发了官僚机构之间的争执。4月25日提前出版的《世界与新闻报道》杂志对此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美国国家情报局统揽全局2003年12月的第二个星期,美国特种部队抓获一名伊拉克人法乌兹·拉希德。他是叛乱组织在巴格达的高层领导。拉希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