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反潜战如果仅从战术的角度来考虑,其过程就是探测、识别、定位、攻击,即最终要落实到对潜艇的攻击上。要攻击就要有武器。由于潜艇是在水下这一特殊的环境中活动,使得并非所有的武器都可以用来攻击潜艇。目前能够用来攻击水下潜艇的武器主要有4种,即深水炸弹、反潜鱼雷、反潜导弹和反潜水雷。  相似文献   

2.
反潜战是对敌潜艇兵力做斗争,粉碎其潜艇战的作战。它包括对敌潜艇的进攻和防御,即使用各种反潜兵力和武器主动地搜索、攻击敌潜艇,或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敌潜艇的活动。随着潜艇安静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高性能作战  相似文献   

3.
早在300多年前,人们就幻想潜入海底世界进行水下游弋和探险活动。我国古代传说的“水晶宫”、“龙王殿”等神话故事寄托了人们的幻想。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C·德雷布尔在英国建成第一艘能在水下航行的潜水船,从此揭开了研制潜艇的序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潜艇的动力由人力、蒸汽、汽油、柴油、蓄电池发展到核动力;潜艇的武器由鱼雷、水雷、火炮发展到导弹;潜艇的航速逐渐加大、潜水越来越深,在水中航行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些局部战争中,充分显示了潜艇战的巨大作用。它不仅能攻击水中的潜艇和水上的舰船,而且能攻击陆上的目标和空中的飞机等。潜艇战对未来海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装备发展与相关概念和技术方法不相适应,且不相统一的现实,从潜艇鱼雷攻击的特点和攻击使用需求出发,对潜艇鱼雷攻击的任务过程和射击控制流程等进行了研究。在阐述鱼雷武器作战使用有关术语所描述的作战使用方式及战术意义的基础上,指出武器系统必须提供的相关使用功能,及实现这些功能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战争中,潜艇因成为海军的主力武器而备受青睐。由于潜艇活动于可视光线无法穿透的水中,很难探测到,即使是电磁波,也将被水吸收,使探测能力大为减弱。但是,在高科技武器“流行”的现代战争中,通信手段相当重要。潜艇优越的隐身性能限制了它与外界联系的自由和能力。如果潜艇在海中昼夜巡逻却不能及时接收到指挥系统发来的发射导弹对敌进行攻击的命令,那它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通信手段落后便成了潜艇发挥最佳作战效能的障碍,甚至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6.
针对美国积极发展巡航导弹,前苏联在1975年开始发展同类武器,并研制可供轰炸机、潜艇、陆基发射单位使用的一系列核弹头巡航导弹,专用于攻击敌地面设施。  相似文献   

7.
潜艇对机动目标跟踪和攻击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作战条件下,潜艇所要跟踪和攻击的目标多数情况下应认为是机动目标。限于潜艇所载目标探测传感器和武器特点,以及潜艇自身隐蔽性、机动性方面的约束,潜艇跟踪和攻击机动目标存在许多困难和值得研究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并对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目标机动的原因、机动目标可判断性问题、机动判断手段、机动判断后目标参数的处理、机动目标攻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还对潜艇指控系统强化机动目标跟踪和攻击功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号称“水下霸王”的核潜艇按照任务与武器装备的不同,可分为:攻击型核潜艇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用于攻击敌方的水面舰船和水下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也装备有自卫用的鱼雷,用于攻击敌方战略目标;巡航导弹核潜艇,以巡航导弹为主要武器,用于实施战役、战术攻击。  相似文献   

9.
潜艇素以“隐蔽歼敌”著称,加之潜射巡航导弹的发展,从而对航空母舰战斗群形成巨大威胁。为了防备暗箭伤人,航空母舰编队的反潜防御是按照远、中、近三个反潜警戒区来划分兵力的,以使敌潜艇对目标进行攻击时必须突破航空兵、反潜潜艇、水面舰艇的纵深梯次防御,并力争在潜射武器攻击距离之外发现并摧毁敌方潜艇。目前,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航行序列下的正常反潜防范范围约为200千米,可分为三道反潜防御屏障:  相似文献   

10.
<正>潜艇的运用目的趋于战略化潜艇的运用在二战中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当时英国正面临着补给线即将被德国潜艇切断的困境。同时,在太平洋正面战场能够给予日本商船队毁灭性打击、摧毁其经济命脉的武器,除了飞机就是潜艇。德国海军的潜艇采用有名的"狼群战术",利用无线通信联通起来的数艘潜艇同时突破防卫圈,向船队发起饱和式攻击。尽管按照国际法,利用潜艇对普通商船发动无差别攻击是违法的,但二战的教训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潜艇梦"始于上个世纪初期。在人们的眼中,潜艇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水中突击兵力。它能隐蔽在水下,对敌方舰船发动突然攻击,常常创造以少胜多、以小胜大的奇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中国海军曾订购了当时非常先进的德国潜艇,以对付日本的野蛮入侵。但不幸的是,这些潜艇被德国扣留,后来用于大西洋潜艇战。二战后,英、美两国虽向国民党海军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海军装备,但对于尚属尖端武器的潜艇却绝对不给。  相似文献   

12.
正潜艇的隐身技术的现状潜艇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力量,作为水下的大型机动平台,其行动隐蔽,攻击能力强,可执行复杂任务,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携带强大攻击武器潜伏在深海的潜艇,能够让一个舰队"退避三舍"。因此,保证己方潜艇的安全,消灭敌方潜艇,是海上作战的重中之重。从潜艇诞生至今,探潜和潜艇隐身技术就在不断地发展,各国海军都希望强己之盾,利己之矛。进入21世纪以来,潜艇减振降噪技术进一步发展,致使潜艇的辐射噪声进一步降低,被动声呐探测能力被大幅  相似文献   

13.
仿生学推动潜艇驶入新世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襁褓中的隐身“皮动潜艇” 潜艇尽管对海面舰船的生存构成了很大威胁,以至被称为“水中杀手”。但随着反潜武器的发展,潜艇的生存也同样受到了威胁,因为:潜艇在航行中由于艇内机器的运转会发生噪声,容易被敌人探测;以特种钢材制作的艇体在运行时还会发射“红外线”,容易被探测并受到攻击;运行中的潜艇还会有尾流并排出废气,很难不被灵敏度极高的敌舰  相似文献   

14.
海上巡逻反潜机是用于海上搜索、发现攻击对方潜艇的军用飞机,是海军航空兵装备清单上的重要机种。由于潜艇不但是攻击海面舰船、封锁海上通道的难以防犯的武器,而且还是战略导弹的可移动的水下发射平台。因此凡是具有海岸线的国家都把反潜作为其海军的重要作战任务。  相似文献   

15.
当潜艇执行任务时,有可能与敌人编队、水面反潜兵力,海上反潜巡逻机、岸基或舰基反潜直升机遭遇。上述这些兵力都配备了高性能的侦察和探测设备及相应的反潜武器。作战编队为了防御潜艇的攻击,通常都携带与编队探测能力相适应的远程反潜鱼雷。然而,对潜艇威胁最大的  相似文献   

16.
潜艇鱼雷武器多通道射击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潜艇武器系统演变到武器通道的客观必然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反鱼雷技术在海上攻防对抗过程中给潜艇鱼雷攻击带来的困难。为了弥补鱼雷同一种自导方式齐射在对抗阶段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潜艇鱼雷武器多通道射击控制(或多自导方式鱼雷混合齐射)的概念。研究了实现鱼雷混合自导方式齐射所涉及的技术环节,给出了解决齐射各雷相互干扰、射击参数解算等问题的相应方法和模型。  相似文献   

17.
水面舰艇编队对潜攻击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水面舰艇编队对多潜艇攻击决策难的问题,分析确定了影响潜艇威胁度的目标属性,并依据模糊多因素多层次评判理论和遗传算法,建立了潜艇威胁度评估模型和编队舰艇对潜作战火力分配模型;在确定了影响潜艇威胁度的潜艇机动性能、携带武器性能、距离、速度、舷角和深度6个属性的权重的基础之上,运用模糊多因素多层次评判方法,得出了潜艇威...  相似文献   

18.
核潜艇是核动力潜艇的简称,这种潜艇以核反应装置产生的能量为动力向前推进。按作战使命,核潜艇分为核动力战略导弹(弹道导弹)潜艇和核动力攻击潜艇;按主要武器装备,分为核动力导弹潜艇和核动力鱼雷潜艇。核潜艇于20世纪50年代诞生,它的诞生及发展为潜艇的作战运用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潜艇尽管对海面舰船的生存构成了很大威胁,但是,随着反潜武器的发展,潜艇的生存也同样受到了威胁。这主要因为潜艇在航行中,一是艇内机器的运转会产生噪声,容易被敌人声呐探测到;二是这种以特种钢材制作的艇体在运行时还会发射红外线,容易被探测到并受到热寻的鱼雷的攻击;三是运行中的潜艇还会有尾流并排出废气,很难不被安装了日益提高“电子鼻”灵敏度的  相似文献   

20.
伊朗于2007年8月31日开始在波斯湾沿岸及附近水域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各军种联合演练,展示"隐形"导弹、鱼雷等各种新型武器。其海军则在霍尔木兹海峡又发射了多枚号称世界上"航速最快"、专门攻击大型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先进鱼雷,绰号为"鲸"的新式鱼雷(波斯语"胡特")。它是伊朗武器库中威力最大、航速最快、下潜最深的鱼雷,这种舰射鱼雷能够攻击在任何深度航行的潜艇,并能够将重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