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震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在王震同志彪炳千秋的业绩中,兵团的组建、成长、发展壮大,是他伟大的战斗革命生涯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是他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祖国边疆长治久安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座丰碑。王震同志对兵团事业的深厚感情和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追忆;在王震同志身上体现出的老一辈革命家、兵团事业的开拓者所具有的崇高精神风范,是兵团人扎根新疆、  相似文献   

2.
王震将军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主要奠基者和领导者。他对新疆和兵团怀有深厚的感情,在遗嘱中他这样写道:"骨灰撒在天山上,永远为中华民族站岗,永远向往壮丽的共产主义。"1993年4月5日,王震同志的亲属眼含热泪,将骨灰撒在天山山脉的前峡、后峡和天山北麓的石河子垦区。2008年是王震将军诞辰100周年,为缅怀将军的丰功伟绩,本刊特开设"王震与兵团"专栏,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3.
"把我的骨灰撒在天山上,永远为中华民族站岗,永远向往壮丽的共产主义。"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拓者王震将军临终前的遗言。在将军诞辰百年之际,与他曾有过几面之缘的一位兵团普通老干部仍深深铭记着将军的音容笑貌,铭记着他对兵团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4.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陈列的珍贵文物展示了兵团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和军垦儿女们勇于奉献、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它是兵团屯垦事业的见证,是惟一一座反映中国屯垦史的博物馆,它将继续为新疆的军垦事业,为新疆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继承和弘扬兵团精神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在7.0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一个甲子的岁月里,兵团人用血汗筑起七座城市。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北屯、铁门关、双河,这七座城市都曾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七座年轻的城市如北斗七星闪烁在祖国灿若星汉的版图中。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从零到30%经历了好几百年,而兵团达到62%的城镇化率只用了60年,这是一个人间奇迹。建设石河子城时有一个经典故事:王震,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6.
王玉林 《兵团建设》2001,(11):40-41
几十年来,优秀的兵团儿女在天山南北,在亘古荒原、戈壁沙滩上建起了一座座绿洲新城,兴办了一个个工矿企业,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极大地推动了新疆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对此,兵团的科技教育工作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独特贡献。兵团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兵团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兵团成立伊始,就通过各种渠道,从全国各地引进了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充实到科教文卫战  相似文献   

7.
功勋卓著的王震将军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开拓者、组织者、领导者。王震生前热爱兵团,关心兵团,为兵团的各项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无论是在新疆工作期间还是离开新疆以后,他都一直关注着兵团的发展。自一九五三年春调离新疆后,王震先后十五次来到新疆和兵团,足迹遍及天山南北。  相似文献   

8.
正兵团是我们党的一项开创性事业和一个伟大创举,创造性的事业更要求我们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兵团自初创时期开始,就迈出了改革的步伐。尤其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兵团恢复建制起,兵团人走出了一条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之路。"一主两翼"揭开改革序幕1983年3月,农七师一二九团政委徐佩玺带头养了20只鸡、3只鹅。1个月后,他将300个鸡蛋、60个鹅蛋拿到市场上出售,卖了63元钱。在他的带领下,该团职  相似文献   

9.
周小玲 《兵团建设》2012,(21):22-23
兵团的发展与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息息相关。如今,一座座水库治洪治旱,一个个先进的节水灌溉设施分布在田野之中,润泽着片片土地。粮棉丰收,职工笑了,大伙儿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坚守在水利工作第一线,平凡一生、寂寞一生,是兵团水利事业发展前进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0.
从"屯田"到"屯城",兵团正在改写古老的屯田史,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内涵正在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日前,从二师传来好消息,共和国的版图上再添一座新城——铁门关市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继石河子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北屯市之后,由兵团筹  相似文献   

11.
将军情     
原总参谋部正兵团职离休老将军李永悌同志,戎马一生。他身居首府,时刻怀念着巴山的人民和山水。在建国45周年之际,携夫人吕东秀及子女返故乡达川地区,同老区的父老乡亲共庆盛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兵团人民永远怀念和崇敬的兵团首任政委、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同志不幸逝世。新疆各族人民怀念他,兵团百万军垦战士怀念他。王恩茂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立和发展建立了不朽功绩,他的英名将永载当代屯垦戍边事业的史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前身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来自井冈山,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运  相似文献   

13.
不朽军垦魂     
王震,一位功勋卓著的伟大的将军;兵团,一个举世无双的特殊的组织;王震与兵团,是如此的血脉相连、息息相关。在几代兵团人心目中,王震就是他们坚守的屯垦戍边大业的永远的雕像、永远的丰碑、永远的旗帜。  相似文献   

14.
正兵团有改革的传统,其事业就是说明;兵团有开放的"履历",其成果就是印证60年前,一支英雄的部队跟随王震将军一路风尘,进驻新疆。自此,新疆的屯垦事业揭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的队伍,他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回眸光辉历程,瞩目今昔巨变。60年后的今天,兵团如何通过自身改革,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在新时期更好地履行兵团屯垦戍边历史使命?兵团人给出的回答是:改革开放,栉风沐雨,坚定前行。  相似文献   

15.
管理着一方水土、掌握着万千人命运的县团级领导干部,在兵团可谓人数众多。如果说兵团的屯垦事业是一座永恒的大厦,那么分布在全疆各地的175个农牧团场,无疑就是大厦的基础。本刊转载《兵团纪检监察》的这篇调查报告,意在向正在各农牧团场领导岗位上运作的"父母官"们提个醒儿:你所管辖的这座大厦基础的一角,有无文中所披露的种种消极腐败现象在滋生蔓延?你在任期内为你辖区的老百姓办了多少实事,谋了多少利益?是否有愧于"父母官"3个  相似文献   

16.
《兵团建设》2011,(4):17-18
在兵团精神的感召、教育和鼓舞下,一代又一代兵团人牢记使命,尽职尽责,在祖国的边疆建起了一片片绿洲、一座座新城。虽然兵团人来自五湖四海,但当兵团精神在他们心中唱响的时候,每一个兵团人都会感到自己与兵团的神圣使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兵团各级干部职工表示,兵团精神就是我们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我们要忠实继承、不断丰富、大力弘扬兵团精神!  相似文献   

17.
正在位于新疆石河子市中心游憩广场内有一座雕塑,雕塑是两人在前奋力拉犁,一人在后执掌铧犁,形象再现了当年军垦拓荒者艰苦创业、开荒造田的情景。这个雕塑叫做——军垦第一犁。军垦第一犁被视为兵团的标记,恰是这一犁,让兵团的屯垦事业迈出了第一步,开辟者们用身躯拉动的犁,是兵团永久的记忆,军垦战士的犁铧,给绿洲播种下了理想和希望。从兵团成立之初的人拉犁耙,到引进拖拉机、采棉机等农机,再到建立工厂,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机械,兵团农  相似文献   

18.
建设者之歌     
2009年10月1日10时,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左边的观礼台上,坐在第11排53座上的全国劳动模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工师装载机手李勇,在60响礼炮声中,开始了他终生难忘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观礼活动。在全国总工会邀请进京观礼的全国各行各业劳模中,李勇是兵团建筑行业的代表。他是祖国的骄傲,他是兵团人的骄傲,更是建工师几代建设者们的骄傲。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孙胡子”——访孙毅中将本刊特约记者赵勇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纪念日到来的前夕,我在京城一座四合院里造访了蜚声军内外的胡子将军——94岁的孙毅同志。拜访孙毅将军,并非首次,过去已有多次见面和交谈。今天,我与孙毅将军见面,准备请他系统地...  相似文献   

20.
近半个世纪以来,兵团人用自己的热血、青春、生命铸就了新中国建设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许多仁人志士用自己的手中之笔,为这座丰碑增辉添彩,马涛就是其中的一位。马涛原籍河南,1965年秋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先后当过农工、宣传干事、党委秘书,现为农七师《奎屯晨报》副总编辑、主任记者、新疆作协会员。作为60年代初那场"饥饿大逃亡"中求生者的一员,命中注定了他一生最宝贵的年华将与军垦人一样,在甘苦患难、艰辛创业的环境中度过,他也成为那壮丽事业和悲欢人生故事的直接创造者。这些社会底层的切身体验和感受,也供给了他生命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