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量子阱红外焦平面阵列研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红外凝视成像导引头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要制造大面积的性能均匀的红外焦平面阵列。近年来,从能带工程的观点出发,使用以现代薄膜技术制造的多量子阱超晶格材料,采用微电子技术研制的多量子阱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工作进展很快,备受人们关注。了解有关的发展背景、基本原理、先进技术和研制实例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军用红外目标图像识别跟踪系统的现状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外目标图像识别跟踪系统在军事上具有重要而广泛的用途。针对其关键组成:红外探测器、信号处理、目标识别与跟踪,文章阐述了红外探测器(焦平面阵列)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信号处理对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综合分析了红外目标图像预处理、识别、跟踪算法,以及红外隐身目标探测与识别的技术途径,并进行了简要的硬件实现分析。  相似文献   

3.
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校正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广泛应用于红外成像制导系统。但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校正技术与探测器的性能息息相关 ,因此必须进行非均匀性校正。在众多非均匀校正方法中 ,两点法和时间高通自适应方法是两种最典型的方法。文中对这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了分析 ,并对一般的时间高通自适应非均匀校正法提出了改进 ,以达到更好的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军事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 长期以来,热成像系统的高昂成本一直是阻碍它广泛采用的主要原因。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在第二代热成像系统的快速发展进程中,这一僵局已被采用非致冷焦平面阵列(UFPA)的热成像系统所迅速打破,凭借其低成本、可接受的性能,正在开拓军用和民用市场,有人称之为红外热成像技术发展中的一次变革。目前实用的非致冷焦平面阵列成像技术,依照所采用的不同探测器,分为两种:热释  相似文献   

5.
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扼要介绍了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发展过程。其中包括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的主要针对坦克、飞机的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发展;从第一代采用光机扫描型红外传感器的导引头到第二代采用电子扫描的焦平面红外传感器的导引头。本文还介绍了八十年代初开始的针对地-地导弹的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发展;介绍了它的第一代、第二代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基本技术状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国外武器装备夜视装备的更新换代,我国海、陆、空、防化的武器装备均提出了装备二代热像仪的需求。红外热成像技术已经从一代发展到二代、三代,一代红外热成像装置采用红外探测器线阵扫描成像,二代和三代红外热成像装置则采用红外焦平面阵列,但总体上来说,二代和三代红外热成像装置仍处于发展阶段,相对于一代技术,二代热像仪的性能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由于加工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使用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存在盲元。盲元将造成图像质量下降,图像灰度分布失真,进而影响红外系统的跟踪精度。简单介绍了质心和形心的计算方法,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盲元分布对点目标、斑点目标、面目标跟踪精度的影响,为减小导引头的跟踪误差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前视红外夜视技术的研究始于50年代末期,在60年代后期进入实用阶段。50年代末期发明碲镉汞,70年代后期实现碲镉汞热成像器通用组件化,全面地推动了80年代第一代前视红外系统的研制、生产和使用。80年代中期,热成像器的发展开始步入研制第二代焦平面阵列中、长波红外探测器阶段。90年代研制的第二代前视红外无不采用焦平面阵列并具有多种功能。1991年的海湾战争实战考验并证实前视红外作为一种主要机载夜视设备和武器精确制导火控设备在夜间对地攻击中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了前视红外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非致冷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长期以来,热成像系统的高昂成本一直是阻碍它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在第二代热成像系统的快速发展进程中,这一僵局已被采用非致冷焦平面阵列(UFPA)的热成像系统所打破,凭借其低成本、可接受的性能,这一新技术正在开拓军用和民用市场,有人称  相似文献   

10.
水下航行体热尾流数值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下航行体红外隐身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对水下航行体热尾流进行数值预报的方法。在已建立了水下热尾流数学模型及海面热尾流红外辐射大气传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几何投影的方法,确定机载红外成像器件焦平面上各个探测像元所对应的海面辐射区域,进而计算出探测器焦平面上每个探测像元所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能量,最后根据每个探测像元所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能量绘制伪彩色红外图像。按此方法在WindowXP平台上选用VC 6.0结合FLUENT及MODTRAN等专业软件,建立数据库,编写了仿真程序,可以对水下航行体的热尾流进行数值预报。  相似文献   

11.
国外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研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描述了国外红外搜索跟踪(IRST)系统的研制现状,对法国、荷兰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研制的几种IRST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技术指标做了简要的介绍,最后总结出了IRST系统的最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国外红外侦察告警装备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外机载、卫星载红外告警设备和舰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舰载红外警戒系统能有效探测反舰导弹和超低空飞行的飞机,但是在平时训练和装备定型验证时存在困难。分析了红外成像模拟的原理,对海战场主要辐射源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虚拟海战场,计算辐射源的辐射强度,实现了对舰载红外警戒系统红外成像的模拟。实验表明,仿真效果逼真,可以满足部队实际训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对抗日趋严重的红外导弹威胁 ,机载红外干扰机技术在迅速发展与更新 ,先进的定向红外对抗装备在不断问世。而为了有效保护坦克装甲车辆 ,国外的新型坦克已经普遍采用了反导弹光电干扰设备。综述了国外研制与装备的光电干扰装备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分布孔径红外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分布孔径红外系统 ( DAIRS)的基本概念与研制现状 ,讨论了DAIRS在先进战斗机及其它作战平台上的应用 ,并简略介绍了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 ,对 DAIRS系统将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军用红外目标探测的特点、发展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波红外探测器和长波红外探测器的特点、发展以及FLIR(前视红外雷达) 成像系统用于探测地面目标、IRST(红外搜索和跟踪) 点源探测系统用于探测空中目标和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应用前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飞机的红外隐身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采取的红外隐身措施主要是冷却、屏蔽、遮挡和红外隐身涂料等手段,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对目标的低可探测性。概述了红外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对飞机红外隐身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了飞机红外隐身技术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红外制导武器抗激光致盲技术纵横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外战术高能激光武器已处于演示验证阶段,研究成果将使红外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面临严重威胁,因而,欧美各国在发展战术高能激光武器的同时,十分重视红外导引头抗激光致盲技术研究,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多种物质的远红外传输性能,通过计算的单个粒子的有关参数,导出了一定条件下气悬体粒子随参量变化时的透射关系,算出了一定条件下某些气悬体材料的最低透射率,为气悬体的整体优化加工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最后给出了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