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7年5月26日,国际恐怖活动调研中心发布消息称,穆斯塔法·阿布·耶齐德将接替本·拉登成为“基地”组织新领导人。“基地”组织新一代“领导层”的头目浮出水面,说明在屡遭打击和重创后,“基地”组织并没有消失,经过“休养生息”和积蓄力量,大有东山再起之势。恐怖组织这种力量上的反弹,着实让世界特别是美国情报界感到震惊和不安。穆斯塔法·阿布·耶齐德何许人也?他将怎样经营“基地”组织?策划指挥什么样的恐怖活动?将成为反恐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近段时间,有关驻阿美军一支特种小分队在阿东部库纳尔省山区失踪的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而据美国媒体披露,这支执行代号为“红翼行动”的特种小分队的任务不是别的,正是搜捕本·拉登。恐怖大亨仍然活着追捕“基地”组织头号人物本·拉登的行动在“冷却”了一段时间后,近段再度升温。塔利班指挥官奥斯马尼前不久说,本·拉登目前身体状况良好。他在接受巴基斯坦一家私人电视台采访时说:“感谢真主,本·拉登一切都好。”在被问及本·拉登是否身染  相似文献   

3.
他不是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的成员,也不是奥马尔领导的塔利班的残部,但美国还是想让他死,因为他可能成为本·拉登之后美国人的头号“恐怖公敌”。这个已经列入美国头号猎杀黑名单的人,便是美国中情局一手栽培起来的阿富汗抗苏游击英雄、阿富汗前总理希克马蒂亚尔。10月7日,美国广播公司刊出题为《又一个敌人》的文章,披露了美国与希克马蒂亚尔之间的恩恩怨怨以及而今欲除之而后快的内幕。  相似文献   

4.
最近,美国军方跟踪研究本·拉登“基地”组织及“9·11”事件的研究小组列举大量事实欲证明,本·拉登其实是出色的网络中心战专家。 本·拉登在实战中运用网络中心 众所周知,网络中心战是1998年1月美国海军军事学院院长塞布鲁斯基海军中将和约翰·加斯特卡在题为《网络中心战:起始与未来》的论文中首次提及的概念。虽然很明显,“基地”组织并没有完备的网络中心战理论,但实际上,“9·  相似文献   

5.
自阿富汗战争后,“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美国一直在追捕本·拉登,但一直不见其踪影,布什总统正在为此苦恼。在美国纪念“9·11”事件两周年之际,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出本·拉登最新活动的录像带,震惊了美国朝野。这是本·拉登过去17个月来首次公开露面。他再次警告美国“史诗”般的袭击尚未开始……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英国《独立报》8月16日报道,经过近两年的秘密跟踪,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特工与泰国警方8月12日深夜联手出击,一举抓获在逃的“东南亚本·拉登”——双手沾满巴厘岛爆炸案鲜血的汉巴利和他的马来西亚妻子。这名“基地”组织在东南亚地区的最高战略家,东南亚“伊斯兰祈祷团”的行动首领究竟是如何落网的?美国CIA特工和泰国警方披露了长达两年的抓捕汉巴利行动的内幕。  相似文献   

7.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恐战争,对涉嫌制造“9·11”事件的本·拉登及其领导的“基地”组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基地”组织几近土崩瓦解。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恐怖分子是不愿善罢甘休的。他们发誓要同美国斗到底,并且扬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报复美国。恐怖分子的威胁并非危言耸听,最近搞得美国人心惶惶的“脏弹”就是恐怖分子们可能用来发动恐怖袭击的“撒手锏”。  相似文献   

8.
近期,美国情报官员和反恐官员披露了一个惊人的内幕:当藏匿于巴基斯坦部族地区的“基地”组织尚在重建之际,“基地”新一代领导人也在本·拉登的阴影下悄然崛起,不仅加强了对这个恐怖组织行动策划的控制,一系列的恐怖阴谋也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9.
美国中央情报局11月4日宣布,该局3日出动一架无人驾驶武装侦察机摧毁了载有“基地”组织成员的汽车,将车上所有的成员击毙,其中包括一名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和也门政府通缉的本·拉登的得力干将、美国驱逐舰被炸恐怖活动的主谋。 平地惊雷,“基地”分子乘坐的汽车突然爆炸 当地时间11月3日傍晚,也门首都萨那以东200公里外的马里卜省,一名30来岁的部族男子独自开着他的“丰田”皮卡疾驶在马里卜高速公路上。他前方400米处有一辆越野车,行进的速度相当快。接下来突然发生的一切让这个部族男子惊得目瞪口呆。他后来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釆访时说:“公路上空  相似文献   

10.
御风 《环球军事》2013,(6):42-43
1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大厅提名总统国土安全及反恐事务顾问约翰·布伦南出任中情局局长,接替因婚外恋丑闻辞职的前局长彼得雷乌斯。3月7日,美参议院以63票对34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对布伦南的提名。他将接替代理局长麦克·莫雷尔,莫雷尔则将担任中情局副局长。提名获得通过后,奥巴马发表声明说,及时、准确的情报对打击“基地”组织及应对各种安全挑战极为重要,布伦南的领导能力将是确保这一点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2月11日,美国军方将截获的一封秘密信件公之于众,因此一名叫阿布·穆萨卜·扎卡维的人物走入人们的视野。虽然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扎卡维是“基地”组织新一代领导人中的代表性人物,但对于他的身世却知之甚少。扎卡维何许人也? 1月中旬,美国的官方抓到了一个身带密信的人。通过审讯,他终于说出来这封信是由扎卡维——一位以雄辩的口才和残忍著称的恐怖分子头目写给本·拉登的,上面写着:“伊拉克兄弟仍希望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但我们多次告诉他们,安全和胜利不可兼得。”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他正与“基地”  相似文献   

12.
据10月15日阿根廷《民族报》报道,美军不仅没有抓到本·拉登,而且连奥马尔一根毛发也没碰到,“基地”组织成员仍在世界各地制造恐怖袭击事件。 虽然宗教极端主义组织塔利班的独裁统治已经在阿富汗结束,但是残暴地统治坎大哈这个城市达6年之久的奥马尔和他的朋友本·拉登的幽灵,还在这个城市游荡。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第一年,一场全新形态下的战争在阿富汗打响。 2001年10月7日晚,随着美军水面舰艇和美英潜艇发射的5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呼啸着射向阿富汗国土,美国因为“9·11”事件而对阿富汗塔利班和本·拉登发动的反恐怖战争——“持久自由”行动开始了。这是一场力量严重不对称的战争。战争的一方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另一方则是孤立无援的塔利班及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因此,这场战争从开始的那一天起,胜负就没有任何悬念了。人们关注的是美国会采取什么方式来“导演”这场战争。 两个月后的12月7日,在美国战机的狂轰滥炸和阿富汗北方联盟地面围攻下,困守坎大哈的塔利班宣布投降。12月22日,阿富汗北方联盟领导人拉巴尼在交接仪式上正式宣布将政权移交给临时政府主席卡尔扎伊。塔利班对阿富汗的6年统治同时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4.
在搜捕本·拉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行动中,一支秘密的中央情报局小组在联合空袭和地面军事行动中起到了先锋作用。这个名为“特别行动小组”的小组成员是第一批进入阿富汗的美国人,约有150名成员,其中包括飞行员、操作带有导弹的“食肉动物”无人侦察机的人员和地面操作人员,其成员不穿制服,每6人为一组开展活动。该小组提供的情报为美国飞机炸死数名高层“基地”组织成员和塔利班领导人立下了汗马  相似文献   

15.
“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本·拉登领导的“基地”恐怖组织的资金问题就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令人难以想像的是,“基地”何以能够在长时间内得到雄厚的资金支持并且以此为后盾采购大量武器弹药?它又何以能够在其银行账号被冻结的情况下继续获得大量资金?英国《泰晤士报》2002年12月30日的一篇报道称,经过大约一年时间的跟踪调查,欧美情报机关终于基本掌握了“基地”组织如何在利比里亚和布基纳法索两国政府的协助下从塞内加尔反政府武装那里采购来大量的钻石,然后在国际黑市上大肆进行钻石一武器交易的内幕。  相似文献   

16.
在“基地”组织头号领导人本·拉丹在巴基斯坦的住所被美军击毙以后,他的继任者究竟是谁成为全球分析家们的关注焦点。然而,究竟谁会接替本·拉丹成为“基地”组织的新掌门人,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下面我们不妨盘点一下,谁会是下一个“本·拉丹”。  相似文献   

17.
自“9·11”恐怖袭击发生以来,反恐成了美国的头等大事。面对本·拉登这个没有国籍、没有疆土甚至没有军队的敌人,美国无法使用常规的军事手段去消灭他。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公众呼唤反恐英雄,需要拥有非凡胆量和智慧的反恐战士,就像詹姆斯·邦德——那个代号007的英国特工那样,深入敌人的腹地,与本·拉登及其信徒们展开一场真正的较量。反恐战争使沉寂了多年的中央情报局的“007”们又一次站在了镁光灯下。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们总是以美国外交官的形象,出没于外国政要云集的各种鸡尾酒会之中。他们西装革履、  相似文献   

18.
2月4日,北约驻阿富汗国际安全部队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美国将军丹-麦克尼尔正式接替英国将军戴维-理查德成为北约驻阿部队最高指挥官。麦克尼尔何许人也?在阿富汗局势进一步动荡之际,接手这样一块烫手的山芋,麦克尼尔有何妙招?仕途上一帆风顺美国军界人物大多不事张扬,丹-麦克尼尔也是如此。他虽然在美军中称得上是“资深领导”,但表现一直很低调,既没有什  相似文献   

19.
顾此 《环球军事》2012,(9):56-57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知名中国事务专家国分良成4月1日正式出任防卫大学第9任校长,接替五百旗头真执掌这一培养自卫队骨干的日本重点军事学府。这位“中国通”校长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的就任又传递出何种信号?不妨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月23日,美国军方开始对关押在古巴关塔那摩美国海军基地的塔利班和“基地”组织被俘人员进行秘密审讯。同一天,美国军方还宣布暂停转移俘虏,以争取时间,在海军基地内建造更多的牢房。 通过“持久自由”行动,美军俘获了大约7000名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战俘。美国要想查出全球伊斯兰原教旨运动以及培训国际恐怖分子的“基地”组织的关系,只能通过审问这些战俘才能实现。那么,美国调查人员能不能撬开阿富汗战俘的嘴巴呢? 战俘也分三六九等 美军审讯人员发现为塔利班政权或“基地”组织战斗的囚犯成分相当复杂,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