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防经济优化是国防经济学与军事运筹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它以军事运筹学方法和其它相关数学方法为基础,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深入研究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内在联系以及国防资源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优化配置。信息化战争,特别是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训练、保障为国防经济优化提供了发展机遇;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软科学方法的进步,为国防经济优化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学技术叫军事科学技术,它是国家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经济力或国防战斗力的要素。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整个同民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受到了国防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影响。正确认识国防科学技术发展与国民经济辩证关系,加快国防科学技术向民用转  相似文献   

3.
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冷战时代的结束,是军事和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长期以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国防经济实力过于庞大,并以这两国为核心,由这两国国防经济实力所牵动,使世界两大军事集团以及相关国家的国防经济实力过于庞大,长期超过各国经济的承受能力。而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关系之间有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国防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一旦超过了这个界限,使国民经济不能承受。  相似文献   

4.
国防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二次投入,是国防和军事战略力量建设的基础。杜绝国防经济违法,根除不正之风,直接关系着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质量,以及国防经济能否正常运转和良性循环。国防经济违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观念不强,思想麻痹,无意识地为经济犯罪提供了方便。主要表现为:有的单位以有偿服务为名,为一些。皮包公司”、“倒爷集团”搞有偿投资,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国防经济思想深刻反映了世情、国情与军情的发展变化,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注重国防经济建设的质量效能,在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创新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加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和提高国防资源配置效益等方面,都有丰富的内容,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防经济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6.
汪金玉 《国防》2002,(5):4-8
国防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为保障国家安全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国防经济体制是国家经济体制在国防经济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国防经济体制的合理与否,不仅对国防建设关系重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入研究并改革国防经济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是当前国防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实现国防与国民经济融合式发展,是对中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模式的深刻阐释,对于进一步转变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步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防系统是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之一。国防系统的状态及发展水平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立足于建立独立的国防系统,没有把国防经济纳入国民经济整体系统中,国防基本上是一个消耗型系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国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国防系统的作用不单是保证国家安全、社会安定,而且应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正值一个战略转变时期,即从以往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国防建设上来,建立以高技术带动的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国防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四化应当按比例的同步发展,才能实现最快的速度,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这是由客观规律的作用决定的。这就是说,对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资,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适当的比例,才能保证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从国防建设的角度讲,就应当力求国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保持一个合适的比值,多则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少则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完不成四化大业。为了解决国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应占比值的大小问题,就必须对我国国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值的现状以及将来投资的发展趋向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和研究,以提供咨询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质循环”的必然趋势国防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子系统,其发展模式既遵循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又有自己特殊的运行轨迹。国防经济“质循环”是国防经济自我运转的一种模式,它相对于“量循环”而言。“量循环”是指国防经济发展倾向于量的扩张,主要依靠大规模资源投入,实现国家安全目标。而国防占用资源越多、发展方式越粗放,质量和效率就越低,形成低水平循环。“质循环”  相似文献   

11.
国民经济动员适度规模指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途。它可以确定国民经济动员准备规模的合理数量限度,评价各地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工作,进行国民经济动员预警等。其指数项目包括军品产值率、国防和动员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国防科研与开发费用率、军工劳动力动员潜力率、人均粮食储备量和汽煤柴油储备量率。其合成方法可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的阈值法。  相似文献   

12.
从现在起到2000年、_廿一世纪的2021年和2049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认真研究这一重要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经济的发展战略,是使我国能够在廿一世纪成为一个经济实力与国防实力强大的国家的根本条件之一。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离不开对于国防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国防经济是  相似文献   

13.
军转民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是各国从战争或冷战环境转向和平环境的条件下.所采取的一种调整国防战略.削弱国防预算.压缩军队与国防规模,调整和改革国防工业.将原先只用于国防的国家资源.重新配置.优化组合.转向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不兴规矩 难成方圆——国防动员法规的产生与发展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依法实施国防动员,是保障国防动员效能的根本。国防动员法规,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强制实施,用以调整国防动员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政治动员等方面的法律、法令、条令,条例、规定、规则、章程等,是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国防动员法规,是平时进行动员准备、战时实施动员的法律依据。 国防动员法规的产生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古代是以部落的  相似文献   

15.
今后五至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加速推进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描绘了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按照这一蓝图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思路,军委和总部也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落实这一部署,在新世纪初期加速推进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大力加强以民兵、预备役部队为主体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作出了系统部署,明确提出要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动军地科研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和重点产业发展。挖掘吸纳民口先进技术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使国防科技创新根植于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之中,是国内外通行做法,更是"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结合中国国情和国防发展实际,对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作出许多精辟论述,形成中国特色的完整的国防经济动员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黄永贤 《国防》2006,(7):42-43
当前,我国国防动员法制化建设进展幅度不大,已经成为制约国防动员工作落实、发展、创新的瓶颈。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加快国防动员法制化建设,为确保国防动员工作落实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一、完善法规体系,从零打碎敲的小立法转变到系统配套的大立法完善的国防动员法规体系,是平时动员准备和战时动员实施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国防动员法规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与实现国防动员法制化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作为国防动员母法的《国防动员法》以及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科技信息动员…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民经济动员国民经济动员是国民经济由平时转为战时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国民经济动员是军事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关于国民经济动员的概念,目前,人们的认识还不统一,主要观点有:第一,国民经济动员是国家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相应的国家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充分调动国家的经济能力,提高生产水平,保障战争需要。第二,国民经济动员就是为了适应国防斗争的需要,调动整个或部分国民经济部门和相应的国家机构,特别是调动非直接为国防服务的部门和机构,转而为国防斗争服务的措施和过程。第三,国民经济动员是指战争爆发前  相似文献   

20.
从宏观上看,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加大军费投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我国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根据国防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国防经费的规模,依法管理和使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