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他们对政治乌托邦的解构,对诗歌语言和形式的探索,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悲剧性内涵,对后来的诗歌发展具有启示意义。这些诗歌所显示的复杂性、探索性和悲剧性内涵,直到今天仍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对历代诗歌进行了多层面的批评,而对元代诗歌的批评更具有兼容性、不平衡性的特点。本文仅以《总目》对金元诗歌批评为主,对诗歌批评内容、特点和所体现的诗学观进行简要论述,并简析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儒家诗学观。  相似文献   

3.
《诗经》以“比”、“兴”入诗,使诗歌组成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情景相生、物我浑然、思与境谐而促成了诗歌章句的新的建构。《诗经》奠定了中国传统诗歌的音律格局,成为后世诗歌创作的模准。  相似文献   

4.
寒山子的三百多首诗歌,内容复杂,风格多样,较难从整体上把握。结合寒山子的身世,通过对三个时期较有代表性的诗歌作简单分析,阐明其各个时期的处世哲学和信仰转变带来的诗歌艺术特色和风格的不同,以期从整体上把握寒山诗。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诗的国度,古代诗人多如繁星,古代诗歌浩如烟海.诗歌孕育了民族精神和情感,丰富了祖国文化和语言.在古代,不管是天子重臣、文人雅士,还是草民百姓、凡夫俗子,不能武者多,不能诗者少.在近代,诗歌是一束明亮的火把,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创造了文学的辉煌.在中学教材中,一百多首诗歌佳作和分布在其它文体文章中的难以计量的只言片语,使得诗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中学写作领域里,诗歌却成了禁区.如果说各类招生考试禁止写是可以理解的话(判分的标准和尺度不好把握),那么中学写作教学中没有半席之地,却是没有道理的,课堂上不练,课后又不提倡,写诗成为中学生写作的禁区.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人们在欣赏诗歌,在研究、探讨诗歌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的同时,忽略了隐含在诗歌创作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诗歌语言的变形。这种艺术手法如同现代的摄影技术,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调整光圈,变换焦距以实现其时间、空间的变化,虚与实的变化以及人与物的特殊变化,各种独特的艺术视觉随着诗人的一声快门将一幅幅画面跃然纸上,而这一幅幅画面中所流淌着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带给读者思想感情上的震撼往往更为强烈。因此,我们欣赏诗歌时对其中的变形美应仔细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鲁迅以魏晋诗人的人格理想对诗性精神的影响为思考脉络,来考察这一时期的文化风貌之于诗歌的意义,并用“魏晋风度”来概括。在精神文化传承上,鲁迅和魏晋诗人都对酒情有独钟,借助于酒文化获得精神上的超越。在艺术创作上,鲁迅诗歌与魏晋南北朝诗歌都有着沉郁、苍劲的特点,也都呈现出率真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中 ,意境都是作为评价诗歌艺术水准的重要标准 ,有时甚至是惟一标准。这种评价标准直接限制了评价者的视线 ,也不符合诗歌创作的实际。本文就此进行了辨析 ,并明确指出 :意境本身只是一个诗歌评价的艺术概念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 ,意境本身也是有高低之分的。  相似文献   

9.
新边塞诗歌曾是1980年代新疆文学创作的主要成绩,在国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因其在诗歌创作手法和精神内质上未能秉持初期设想中的事项夯实诗歌的创作,在历史法则的淘洗下,处在了当代诗歌教学中的尴尬位置。对于新疆高校文学教学而言,有必要审视新边塞诗歌创作的历史情景,以梳理文学现象的方式切入,重返1980年代新疆诗人创作的原点。  相似文献   

10.
<正> 声律是中国传统诗其所以为诗的重要标志,又是以声传情的唯一手段,沈约以色比声,而分冷暖明暗;李重华以箫籁之音律喻诗歌之声律,而辨凄锵要渺。声律象一首无词的乐曲,以音程的高低轻重,节奏的快慢缓急,创造出一个古朴而独特的境界。言诗必言律,无律不成其为诗。 我国传统诗歌是伴随着音乐产生的。诗乐同源,音(五音)声(四声)一体,决定了诗和音乐的渊源关系。声律是诗歌音乐美的具体体现,要追求诗歌本身和谐悦耳的旋律,要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关键在于选择有暗示性或象征性的调质,它是诗歌表达到音义协调理想境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苑     
《兵团建设》2007,(10):30-31
兵团举办"2007边塞诗歌节"9月19日,由兵团党委宣传部、兵团文联、天涯诗社联合主办的"2007边塞诗歌节"拉开帷幕。9月19日至25日,来自全国各地及兵团的140多位著名诗人、作家、学者以"继承诗歌精神,创新边塞诗风,探讨边塞诗歌和当代诗歌发展方向,促进我国诗歌创作的发展繁荣"为主题,进行了研讨。(居湘)  相似文献   

12.
林徽因诗歌创作深受新月派文学理论的影响,又与现代派诗歌的某些特征相契合.其创作的诗歌《莲灯》充满了意象之美、生死之悟、新月气度和绘画之美.  相似文献   

13.
郭小川的后期诗歌,是诗人生命底蕴的折射,是他在高压下进行英勇斗争的真实写照,是充满革命战士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响亮歌声,表现了诗人久经战斗考验的坚强意志。现在我们去吟诵他的后期诗歌,仍能体验到是在同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灵魂的碰撞和袒露胸怀的交谈。郭小川的后期诗歌,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作者创作的巅峰。  相似文献   

14.
悠远的时空境界——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意象存在两个想象空间,“意境”指诗歌意象的第二个想象空间,即内层想象空间。这个想象空间是由创作者与欣赏者共同完成的,具有虚实结合和时空悠远两个特点,既是动态空间,又是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15.
"虚静说"这一创作理论的提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影响甚大。"虚静"式构思就是在情绪的静态中寻求诗歌的形象和语言的。诗人在"虚静"状态下曾创作出大量意境优美的"短歌",可以唐诗为代表。另外,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性格、审美趣味、诗歌风格以致诗人创作时"虚静"式构思状态的形成是这一创作理论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台湾现代派诗歌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在经历了前段(五十到六十年代)极力反传统、极力西化之后,从七十年代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努力回归传统,认同社会,诗歌意象单纯而明确,语言朴实而清新.诗意也趋向明朗.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来只称《诗》。汉武帝置"五经"博士,《诗》是最早列为"五经"的经典之一,始称《诗经》。《诗经》这部典籍,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六部经典("六艺")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位置。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而且被誉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堪称中国自古以来"开宗的第一声歌"(闻一多先生语)。一、《诗经》概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今天我们所见到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诗歌》作为国内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其课堂教学方式一直以传统的讲授为主。本文从认知诗学的视角,以著名的英语诗人叶芝为例,探讨《英语诗歌》课程教学中形式诗学与文化诗学方式方法的结合,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浅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及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诗歌以其丰富的色彩表现及审美追求在诗坛上独树一帜,他的诗歌常常以色彩替代具体事物,用色彩之词做韵脚,善于融情入色、借色生情,创构出冷艳奇诡的色彩世界。善于用色彩营构表情达意的艺术意境,形成了以瑰丽色彩描绘“虚荒诞幻”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姚永明 《兵团建设》2007,(10):54-54
诗人姚永明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已发表诗歌数百首,其诗歌以晓畅,清雅之风,日益受到诗坛和读者的关注。 诗不可太晦涩,亦不可太直白,在含蓄和晓畅之间总有一条风情飘逸的道路,只要你诗艺功底较好兼及各套路数,就一定走出一段又一段炒景。[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