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21世纪的临近,谁来保卫2O00年以后的中国,已成为我们党、国家和全国人民十分关注而又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国人,要抵御外敌入侵,确保国家疆域安全,重要的是坚持从青少年抓起,培育国防意识,弘扬民族精神,构筑起牢不可破的精神长城。  相似文献   

2.
国防意识作为国防教育产物,其核心内容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分析国防意识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内在联系,探讨国防意识教育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积极影响,将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国防精神的强固,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支柱。没有足够的物质力量为基础,难以抵御外来的侵略,没有旺盛的精神力量,也同样构筑不起真正的铜墙铁壁。在伊拉克对抗美英联军的战斗中,伊拉克多数民众参战激情和热情不高,对发生的在身边的战争袖手旁观或熟视无睹,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这不能不说是伊拉克政府的悲剧、伊拉克民族的悲哀。拿破仑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看,精神总能征服利剑。拿破仑所提到的“精神”就是指民族之魂的国防精神,它不仅是与国防需要相适应和国家利益为标志而产生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更主要表现为公民对国家防卫的关注,以及对国家防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通常表观为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军习武精神和国际英雄主义精神等。国防精神在国家防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中外军事名家所推崇。比如,我国战国时期的军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4项内容:第一,巩固国防 抵御外敌侵略,捍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这是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第二,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这是中国国防建设的一个基本点,第三,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这是中国军队建设的着眼点。第四,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这是中国国防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勿使战场成为国防教育的最后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明 《国防》2003,(10):20-20
战争是最好的国防教育。当一个民族遭受外敌入侵的战火洗礼时,战场就成为这个民族国防教育的最后课堂。 在“偌大的华北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时代,在产生《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中华民族的国防观念无需“教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中华民族受外敌侵略和奴役的历史。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得到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支援,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诫我们:国家必须富强,落后就要挨打,而国家富强的根本道路在于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各民族的大团结;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向上的基石,坚持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中华民族受外敌侵略和奴役的历史.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得到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支援,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诫我们国家必须富强,落后就要挨打,而国家富强的出路在于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各民族的大团结;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向上的基石,坚持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中华民族受外敌侵略和奴役的历史.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得到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支援,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诫我们:国家必须富强,落后就要挨打,而国家富强的出路在于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各民族的大团结;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向上的基石,坚持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9.
李秀勤 《国防》2010,(4):27-29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强大而巩固的国防。提到“国防”,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一排排迈着整齐步伐的军人。这些固然是国防的重要支撑力量,然而,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建立强大而巩固的国防,还必须构筑精神防线——提高全民国防意识。  相似文献   

10.
历史千年流变,抗战精神永存。在60年前那场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凭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取得了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回溯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大纲》第1个问题是论述了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领导、有组织地在公民中进行的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意识和精神,提高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各种素质的活动。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在祖国的边疆,这些地区又大都是战争初期的主要或重要战场,在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国防教育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必须抓紧抓好。 强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防教育,必须突出与民族和地区特点相关的内容 一、坚持突出民族团结的内容。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建设,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时期,国防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时期,国防就虚弱,外敌就乘虚而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55个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疆地区,其中有20多个民族与周边国家的同一民族相邻而居。在这些地  相似文献   

13.
健全的国防观念是一种精神力量,能体现全国军民守土卫国的爱国意识,代表着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灌注到军事上会转化为战斗力。它是遏制敌人战争行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历史表明,国防观念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现代化国防必须要有现代国防观念。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国防现代化就无法实现,而如果丧失了国防精神,国防现代化的建设就会失去内在的动力。英国是一个标榜“个人主义”和“思想自由”的资本主又国家,但它对关系到国家利益的爱国精神的教育是从不放松的。每年的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  相似文献   

14.
梁军 《国防》2001,(12):33-34
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和平建设时期巩固国防,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公民和组织增强国防意识,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基础工程。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因此苟安心理积淀,和平麻痹思想日盛。在这种情况下,加大贯彻实施《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15.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又字扑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曾组织地主武装,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的革命运动,晚年又率军抵御沙俄对我新疆的蚕食和侵略,粉碎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企图依靠外来势力使新疆脱离祖国的罪恶阴谋。左宗棠平息叛乱,抵御外敌入侵,收复失地,在这一点上,仍不失为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16.
回眸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防社会动员之路,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战略文化的新积淀:社会共识和民族精神的提升。战争年代的社会动员为党的政权建设和新中国国防社会动员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国防社会动员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动员是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逻辑起点,强化了大众的民族意识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信心空前提高。尤其是民族精神的提升,成为战略文化沉淀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国防观念,通常指一个国家、民族在平时和战时,为防卫外来侵略,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与利益的意识和行为。一般来说,国防观念在战时毋须特别强调,重要的是和平时期国防观念的养成与强化。历史经验证明,和平时期国防观念淡薄往往成为导致败军误国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使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对全民国防教育和人们的国防观念、国防精神培育产生了广泛和强烈的影响。物质利益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人们的国防意识;社会经济结构多元化加大了国防教育开展的难度;意识形态和精神领域腐朽陈杂的内容侵蚀着人们的尚武意识和国防精神。可见,  相似文献   

19.
迟浩田阐述中国国防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1996年12月10日上午在美国国防大学发表讲演时,阐述了中国的国防政策。迟浩田在讲演中说,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4项内容:第一,巩固国防,抵御外敌侵略,捍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这是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这也是1982年颁布的中国现行宪法赋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职责。中国人民解放军执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也就是说,在战略上实行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但这种防御是积极的,不是被动挨打的消极防御。第二,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这是中国国防建设的一个基本点。中国坚持将国防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力求使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都能兼顾到平时与战时、民用与军用、当前与长远的利益需要。为了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  相似文献   

20.
在法治社会中,国防法治理念模式主要包括新的国防权利义务观念,以及树立对国防法律权威的认同和忠诚意识。国防法治的精神意蕴在于对国防法的信仰,并通过法治状态下的国防力量群体法治精神和内在品质诸要素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