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彩虹 《环球军事》2008,(18):20-21
1943年,太平洋战事出现转机时,美军却没有做好大举反攻的准备。当年5月,美军进攻被日军占领的阿留申群岛时,以伤亡1800人(日军阵亡仅150人)的高昂代价夺回阿图岛。同年8月的基斯卡岛之战更加离谱,美军对日军的撤退行动一无所知,竟然对着空无一人的小岛轰炸两周,在随后的登陆行动中,美军还误炸误伤百人。如果这种表现在太平洋星罗棋布的岛屿上都重演一回,美军等不到在日本登陆就没人了。  相似文献   

2.
马里亚纳群岛是西太平洋上的一组岛屿,它扼中太平洋航道的咽喉,居亚洲与美洲的海上交通要冲,是美军进攻日本本土和远东必经之路。如果马里亚纳被美军占领,日本本土与东南亚的海上生命线就将被切断,台湾和菲律宾也将在美军直接打击范围内。1944年6月,美日海空军在这里  相似文献   

3.
考舸 《军事史林》2022,(7):72-78
<正>1942年8月7日,同盟国军队在西南太平洋瓜达尔卡纳尔岛(下文简称“瓜岛”)及其周边岛屿发起“瞭望塔”(Operation Watchtower)行动。该行动最初旨在夺取西南太平洋上的反攻据点,占据日军在瓜岛北海岸营建的机场设施,并保护美国、夏威夷及澳大利亚间的运输航线[1]。但随着日本不断增援瓜岛并试图夺回岛内机场,此次以小规模登陆作战为开端的盟军行动最终演变为盟军同日军的夺岛决战。二战后,诸多军事史家将中途岛战役视作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布纳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是日军在太平洋上的一个前沿基地。作为西南太平洋的最高军事长官,麦克阿瑟将军希望美军能够迅速而且不付出大的代价就可以夺取布纳。毕竟,西南太平洋战区情报头子查尔斯·威洛比准将已经在行动前向麦克阿瑟打包票说:“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日军试图对盟军的行动作出猛烈的抵抗。”  相似文献   

5.
闻舞 《环球军事》2010,(1):56-5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是日美两国海军的舞台,航空母舰在这里取代了战列舰成为新的海上霸主。在战争即将结束的1945年,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已经无力阻止美军的进攻,几艘航空母舰损失殆尽,能在航母上起降的飞行员更是少之又戮为了挽回颓势,日军发动了惨无人道的自杀式攻击,试图以“一机换一舰”的方式,抵消美军的数量优势。  相似文献   

6.
邢静 《军事史林》2014,(1):26-3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太平洋战场上出现了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一幕:大批日军飞行员驾驶战机撞击盟军舰只.这种惨无人道的自杀战术被冠以“神风”特攻之名。  相似文献   

7.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过去几个月中连战连胜,头脑开始发昏,天真地以为日本海军必将以压倒的优势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了达到一举消灭美国太平洋海军主力的目的,日本又悍然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进攻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岛,另一个是美国北部国土阿留申群岛。为此,日军动用了比偷袭珍珠港大得多的攻击力量。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的作战方案雄心勃勃:把整个舰队划分成6支独立舰队,发动一场连锁攻势,作战范围从马利亚那群岛延伸到阿留申群岛。 按照日本大本营海军军令部的综合分析判断,1942年5月上旬,日军与美军在中途岛的整个实力对比为4:1,美军处于劣势,无法与日军抗衡。如果攻占了中途岛,就取得  相似文献   

8.
1944年6月,美军正在太平洋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岛屿登陆作战中与日军短兵相接。美国政府对于盟军是否要准备在日本的深山老林中与那些可怕的顽抗分子战斗到底、是否应该直接轰炸日本皇宫、是否能不进攻日本本土而使日本投降、战胜日本后是否需要永远实行军事管制、是否保留日本天皇等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为此,美国政府委托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进行一项专门研究。本尼迪克特把在美国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参阅大量文献资料,通过了解日本人的思维和感情的习惯、这些习惯形成的行为模式,提出了她的见解:日本天皇对于国家意志…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进行了一系列岛屿进攻作战.由于战场广大、战线漫长、远离后方、战区自然社会环境恶劣和高技术装备大量装备部队等特点,使美军的后勤保障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第一,战场环境恶劣,部队减员严重,后勤保障时效性要求高;第二,战争旷日持久、消耗巨大,后勤保障趋向军民一体;第三,技术装备大量使用,后勤保障向专业化和科技化转变;第四,保交破交斗争激烈,后勤生存困难,保障与防卫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43年1月,日军在位于南太平洋的腊包尔港和布因港集结兵力。由于美日在瓜岛争夺正酣,坐镇珍珠港的美军高层推测日军即将作困兽之斗。刚刚接替戈姆利将军担任美南太平洋战区司令的哈尔西上将认为,虽然美军已经控制瓜岛,但仍需更多增援部队以防意  相似文献   

11.
郭彩虹 《环球军事》2012,(15):59-61
1943年底,日军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渐露颓势。日军第51师团残部退入新几内亚东北休恩半岛,企图与第20师团残部一起固守西奥。对于这一动向,美军看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战争中,美军从战略防御转入反攻,再到向日本本土进攻,是通过登陆作战实现的。面对战争初期攻势猛烈且已建立起坚固岛屿防御体系的日军,美军必须尽快扭转己方不利局面,这使得美军在登陆作战中的力量运用格外大胆,善于通过调动敌人,制造出日军防御的薄弱环节,将其作为突破口来改变敌我态势,夺取战役胜利。太平洋战争美军登陆作战是战场态势塑造的典型战例,对研究美军登陆作战战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曾活跃着“两支”令日本海军闻风丧胆的美军舰队,他们分别是由哈尔西上将指挥的第三舰队和由斯普鲁恩斯上将指挥的第五舰队,他们交替出现在太平洋水域,轮流实施对日军的打击,最终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日军直至战败也没有搞清楚,美军为什么能有如此强大的海上力量。几十年过去后,人们才从揭秘的资料中得知,原来那并非是两支舰队,而是由两套指挥机构指挥的一个“梦幻舰队”。这是美军太平洋战争后期实行的新措施,他们为太平洋舰队配备了两套司令部指挥参谋人员。在哈尔西指挥下,番号为第三舰队;在斯普鲁恩斯指挥下,则称之  相似文献   

14.
4月11日,驻日美军冲绳司令兼海军陆战队第三远征军司令约翰·威斯勒中将对媒体表示,如果钓鱼岛被武装“占领”,美国海军陆战队甚至不用登岛,只需海空进攻的方式即可夺回岛屿。这是美军高级将领首次在公开场合表明美军将直接介入中日钓鱼岛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15.
冲绳位于台湾和日本本土之间,是日本南部最大的岛屿和门户。进攻冲绳之战是太平洋战争最后一次正规战和登陆作战,也是最激烈的一次战斗。 盟军进攻冲绳的时候,欧洲战场的德军已如风中残烛。西线盟军在2月11日开始6  相似文献   

16.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日趋好转。2月,苏联红军胜利结束了斯大林格勒会战,歼灭德军30余万人,从此,德军开始转入战略防御,苏军则乘胜转入全面进攻。与此同时,欧洲反法西斯的武装力量积极行动,牵制打击了一部分法西斯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取得战争主动权,开始全面反击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由于日美太平洋战争,日军侵华兵力不足,进攻重庆的计划已成为纸上谈兵。国际形势的发展,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提高了全民族的抗战信心。但国民党顽固派却逆历史潮流而动,经长期密谋策划,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于是,国…  相似文献   

17.
郭彩虹 《环球军事》2008,(14):54-56
科科达一战之所以艰苦,除了地形险恶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盟军高层准备不足,指挥失利。无论是麦克阿瑟还是布菜梅都没有了解当地特殊的环境和日军的优势,最初的进攻命令根本无法执行。而事后证明,澳军的拼死抵抗是唯一有效的应对之策。凶狠的日本陆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首尝败绩,以弱抗敌的科科达之役因此被称为澳大利亚人的“温泉关”(斯巴达三百勇士成名之役),波斯特、第39民兵营,第21旅最终得以留名战史。  相似文献   

18.
1944年2月,美军中太平洋第5舰队采取突然闪击战术,袭击了日军驻守的特鲁克岛,为美军太平洋战略反攻铺平了道路。此战,由于美军准备充分,战术得当,使特鲁克岛成了日本人的“珍珠港事件”。  相似文献   

19.
《国防科技》2004,(9):82-82
主动红外夜视仪是用近红外光束照射目标熏并将目标反射的红外图像转换成为可见光图像熏以进行夜间观察的仪器。军事上主要用于夜间瞄准、驾驶车辆、侦察照相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熏德国人在车辆上安装了主动红外夜视仪熏使车辆能在黑暗中不用开灯而高速行驶熏成功地避开了同盟国军队的监视和空袭熏从而在夜间秘密地把V—2导弹送到了前线。美军在攻占太平洋岛屿的夜战中熏在步枪上安装了主动红外夜视仪熏用于瞄准射击。当时的日军对此一无所知熏因而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此后熏经过改进熏美军又在侵朝战争中将这种夜视仪用作M—l步枪…  相似文献   

20.
陈山石 《环球军事》2013,(3):143-143
研究日本近现代史方向的一濑俊也博士写的《飘扬在战场上的传单:用传单重读太平洋战争》一书,是以日本人的视角.通过对传单的历史记忆的梳理来反思战争,思考战争所造成的灾难以及战争本身的罪行。他的另外一本著作《用宣传谋略传单解读日中·太平洋战争空中飞舞的“纸弹传单”图录》.也能帮助读者了解那场战争中传单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作者以二战中东亚各地的战场上日军和盟军制作并从空中散发的各种宣传传单实物为素材,以看到这些传单的日本兵的体验感受为基础,描述了在长期战争年代各国士兵的艰难境遇,进而体会战争的残酷。日军把士兵投放到广袤的东亚战场,等待他们的是营养不良、传染病以及盟军的猛烈进攻、尽管如此、日军还是拒不投降,但那些描绘着家乡食物和故乡亲人的画面,写有“坚决不杀俘虏”的优待政策的传单,对日军士兵的心理还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