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49年1月15日,毛泽东为敦促国民党军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早日率部放下武器,实现北平和平解放,起草了一封以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的名义致他的公函,然而这封公函根本就没有及时交到傅作义手里。北平和平解放后,当傅作义从报纸上首次看到公函的内容后,心情极不平静。后来,毛泽东通过派林彪等人和亲自与傅作义谈话等方式,不仅使他打消了疑虑,而且推动傅作义彻底改变政治立场,真正站到人民方面来,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2.
1949年1月8日下午,聂荣臻接到报告,说傅作义派出的和谈代表已来到蓟县八里庄。这是傅作义派出的第二批代表。按照与林彪事先商定好的方案,聂荣臻立即驱车赶往八里庄。  相似文献   

3.
1940年10月,苏北根据地开辟后,华中八路军、新四军总指挥部在苏北建立,陈毅任代总指挥。次年一月,新四军在盐城重建了军部,陈毅任代军长。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他和刘少奇同志一起率领新四军部队,奋战大江南北,坚持华中敌后抗日。1940年下半年到1942年底,陈毅在苏北工作了两年多时间,肩负着华中军事指挥的重任,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军事家。在这期间陈毅还亲自指导了苏北根据地的建设工作,为华中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陈毅善于把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与华中、苏  相似文献   

4.
1940年,黄桥事变爆发。为了赢得这场反顽战斗的胜利,陈毅在分析了苏北的局势后,展开了成功有效的统战工作。首先,针对苏北的战略态势,陈毅提出“联李、击敌、反韩”的斗争策略;其次,让出吴家桥地区,争取“二李”协助新四军东进;再次,命令新四军撤出姜堰,争取“二李一陈”严守中立。陈毅以高超的统战艺术为新四军取得这次反顽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陈毅的统战艺术对当前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也有着极重大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上海解放后,陈毅出任上海市长。有一天,陈毅从北京回上海途中,经过某地,特意去看望他的妹妹和妹夫。妹妹和妹夫便求陈毅给写个便条,利用职务之便,把他们调到上海去。陈毅想了想,应承到:"好,回到上海就寄来。"  相似文献   

6.
平津战役     
一、敌军的基本企图和我军的作战方针辽沈战役后,敌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傅作义集团除1个军3个师约4万人位于归绥,1个师1万余人位于大同外,其余主力4个兵团、12个军、42个师(旅),连同其他部队共50余万人,位于东起北宁路的山海关,西迄平绥路的张家口的500余公里狭长地带上。在42个师(旅)中,属傅作义系统的为17个师(旅),蒋介石系统的为25个师(旅)。这时,在战场情况方面,由于东北全境的解放,傅作义集团正面临着东北、华北我军的联合打击,处境危殆;在全国战局方面,由于战争第三年的头4个月丧师近百万人,国民党军长期占有的数量上的优势已迅速消失,在同解放军的兵力对比上反而转入了劣势。面对这种极为不利的形势,敌人是固守平、津、张、唐地区,还是实行战略撤退,成为需要迅速作出抉择的严重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蒋介石和傅作义各有打算。蒋介石鉴  相似文献   

7.
晋中战役让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取得了丰硕的战果,为解放太原和山西全境奠定了基础,但战役的口号却是与保卫麦收有关……1948年6月,打下临汾城之后,徐向前指挥的华北军区第一兵团面临两大抉择:一是晋察冀军区杨成武向中共中央建议,请徐向前部进入河北,协同攻歼华北的傅作义集团;二是西北军区彭德怀和习仲勋向中共中  相似文献   

8.
陈毅是伟大的军事家 ,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工作者。他的政治工作有很多值得人们学习的优良传统 ,其中最具特色的 ,就是风趣和幽默。德国著名的演讲家海茵兹说过 :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更能让人接受。陈毅在长期做政治工作过程中 ,不乏风趣的语言和幽默的举动 ,从而获得了政治工作的巨大成功。一、教育的幽默 ,是有效性的增效剂———“我跟同学们一样 ,从‘头’做起 !”194 9年 10月下旬 ,兼任华东军政大学校长的陈毅抵达南京 ,出席该校的开学典礼。当时学校从备战出发 ,规定男学员一律剃光头。不少学员怕影响自…  相似文献   

9.
七   1、第 2战区的组建七七事变不久 ,平津陷落 ,日本华北方面军和关东军蒙疆兵团 ,分南北两路对平绥路之南口、张家口进行夹击。8月初 ,蒋介石任命傅作义为第 7集团军总司令 ,率部向察哈尔前进 ,威胁北平之侧背 。编入第 7集团军的部队如下 :7GA傅作义 参谋长陈秉谦  副总司令刘汝明 前敌总指挥汤恩伯35A傅作义兼  2 1 1B孙兰峰  2 1 8B董其武61A李服膺  (守天镇 ) 1 0 1D李俊功 S2 0 0B刘馥K1A赵承绶K6A门炳岳 (中央军 )———门炳岳兼72D陈长捷  2 0 8B吕瑞英  2 1 7B梁春溥S7B马延守1 3A汤恩伯1 7…  相似文献   

10.
贺建筑 《军事史林》2004,(12):61-62
1949年8月中旬的一天,傅作义将军(原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已宣布起义)的助手邓宝珊将军来到军委铁道部运输总局军运课.当他见到正在值班的军运课的张路同志时,拿出中共中央军委周恩来副主席的一封亲笔信,信上写到:为傅作义将军安排一辆公务车,由北平(现为北京)到张家口,按军运办理,尔后乘汽车到绥远(现为内蒙古自治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王智涛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曾在陈毅元帅领导下工作,1999年6月去世。他在生前写下了这篇回忆陈毅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陈毅的敬重和钦佩之情。  相似文献   

12.
《兵团建设》2003,(1):51
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几个月,陈毅元帅颇不顺利。6月,他希望华中野战军抽调16个团投入淮南作战,但华野粟裕却力主先在苏中打几个胜仗。7月中,蒋军向淮北、淮南、苏中、鲁南发动大规模进攻。陈毅在朝阳集战斗中取得了歼灭战的胜利,却在月底丢失了淮南解放区。7月25日,陈毅率山野指挥部抵淮北,时值雨季,滂沱大雨连日不停,到处沟深水满,部队行军举步维艰。参谋处许多人认为此时不宜攻城,陈毅却决心攻取泗县。然而,被称为"陈军长袖子里的小老虎"的八师于8月上旬攻城未克,士气低落,牢骚埋怨甚多。在此困难时刻,陈毅表现出了一个领导者难能可贵的真诚和气度,他给八师领导写信:"3月来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是我这个统帅犯两个错误  相似文献   

13.
且说陈毅、项英正在苦苦思索对付敌人“按图索骥”的策略,不知不觉渡船已靠上了南岸码头。敌人就在眼前,画像近在咫尺。在人们争先恐后地向出口处拥去的时候,陈毅小声对项英说:“按原  相似文献   

14.
《军事历史研究》2012,(1):4-F0002
陈毅(1901—1972)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秋入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后转人中国共产党。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后,转赴江西,在抚州赶上南昌起义军,后转战闽粤赣湘边界,开展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5.
数字话     
《解放军生活》2012,(2):4-5
100为了让"最可爱的人"幸福指数与地方经济同步增长,苏州市政府按照中低收入家庭购买住房价格向驻军提供100套特价房。  相似文献   

16.
1939年底1940年初,傅作义指挥绥远地区部队向进据五原的日寇发起反攻。中国军队历经浴血奋战,终于收复五原,取得大捷。这次胜利使日本军队由衷发出“憾山易,憾岳家军难,憾傅家军更难”的感叹。  相似文献   

17.
陈毅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之美誉,他的诗作多达350余篇,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其作品以大气磅礴的风格和正直不阿的人格著称。本文撷取陈毅军旅诗的名篇,从坚贞不渝的革命气节、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爱憎分明的坦荡胸怀等三个方面阐发陈毅诗词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8.
四、美洲手枪 (四)美国手枪(5) (9)陈毅使用的0.32英寸史密斯&韦森手动退壳杆3型转轮手枪 SMITH&WESSON SPRINGFIELD MASS.U.S.A. 史密斯&韦森 斯普林菲尔德马赛诸塞 美国 PATENTED FEB.6.06.SEPT.14.09.DEC.29.14 专利日期1906年2月6日1909年9月14日1914年12月29日 陈毅在革命战争年代使用.1980年6月10日,陈毅之子陈昊苏捐赠军博.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国内各种军事力量受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双重驱动,重新进行分化组合。华中敌后,以新四军为主体的中共武装力量与其他军事力量受以上双重矛盾和双重利益的共同制约,客观存在着相互利用和相互争夺的两种现实。作为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陈毅的军事统战思想对正确处理敌友我三方之间的复杂关系,起了无可代替的指导作用。 一   皖南事变后,我党之所以能够在华中站稳脚跟,并使局势逐步趋向好转,主要原因之一,是以陈毅为首的新四军领导人在军事斗争中贯彻执行了中共…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月中旬,傅作义被迫决定率部进行和平起义,北平即将和平解放。隶属于我东北野战军的41军接到了平津前线指挥部的命令:北平解放后,由41军最先进城接管北平,担负警备北平的任务。为什么选择41军呢?本来是让另一个军的,偏偏那个军节骨眼上有个别人出了纪律问题,进北平的军队,要保证百分之百让党中央放心才行。于是,立马换上了41军。这个军就是毛泽东表扬过的不吃老乡一个苹果的部队。而且,这支部队特别善战,著名的“塔山英雄团”就在这个军里。 41军从锦州西边千里迢迢入关时,满脑子灌输的都是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