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形成了坚强的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当前,我们广大民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开辟和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军事经济是在极为艰难、极为复杂的环境中建立和发展的,它对保障革命力量的生存与发展、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军事经济,具有许多特点。一、抗日根据地的军事经济,是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的军事经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经济具有独特的社会性质,它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军事战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抗日和指导全国人民抗日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全国抗战局面的展开、坚持持久抗战以及取得最后胜利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战略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战略理论、战略决策和战略指导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中地体现在指导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国防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在全国许多地方,特别是陕甘宁边区和各个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边区与各抗日根据地国防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 ,在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以“兵民是胜利之本”和“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 ,存在于民众之中”为基本理论依据 ,以“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为目标 ,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的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主要内容 ,适时提出和倡导了国防教育 ,并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初步的实践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已经50周年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抗日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们民族发展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中国人民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谱写的一曲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抗战的中心和总后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在保卫边区的军事斗争中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统一战线是东北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东北抗日联军同各抗日武装、团体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的联盟。它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东北抗日战争的发展和夺取中国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东北党组织把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原则同东北抗日斗争的实际相结合,取得的一个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9.
仅以此文献给伟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并以此纪念那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中国东北抗日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0.
(一)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世界近代民族解放运动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我们自己研究和宣传不够,没有拿出内容充实、论证科学的专著和论文来宣传,致使国外史学界把中国抗日战场看得似乎微不足道,甚至把中国人民八年奋斗取得的抗战胜利,说成仅仅是美国两颗原子弹和苏联出兵的结果,而不承认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贡献。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作为史学工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在战争长期化背景下,日本为达到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战略目的,实行对华新政策,把战略重心转向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华中等占领区进行了残酷的“清乡”。1943年起日伪便将“清乡”的魔爪伸向了苏中如泰地区,军事上打击抗日武装,政治上实行伪化措施,经济上掠夺当地资源,思想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如泰地区抗日军民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及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反“清乡”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坚持了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43年初至1945年8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也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恢复、再发展,华北抗日军民对敌展开大规模攻势作战,直至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时期。这时,邓小平担任第129师政委、中共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又任中共北方局代理书记。他就如何巩固抗日根据地问题,总结出了一个重要思想:掌握抗日根据地建设规律,巩固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隐蔽地积蓄革命力量,准备胜利反攻。据此,邓小平和刘伯承(1943年9月赴延安)领导晋察冀边区军民,对敌展开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斗争,为实现全面反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山西新军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胜利实施的产物,是在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抗日武装,其实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军队。在抗日烽火中,山西新军在与顽固派斗争、维护统一战线的同时,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持久抗战,积极打击日本侵略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4.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38年10月入侵广州,中国华南抗战就此揭开序幕。此后,广东(含海南岛)和广西境内组建起多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后统称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配合了华北、华中敌后战场和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支援了盟军太平洋战场作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史和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东江纵隊     
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华南地区组织和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它坚持敌后抗战,先后与日、伪、顽军作战两千多次,共歼敌1万多人。建立了拥有近4百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活动地域遍及广东的东江、北江和湘南、赣南等地的四十多个县,成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一支主要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凝聚民族情感、唱出亿万万人民心声的不朽颂歌,她的诞生地就是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让我们记住这个林木葱茏、山青水秀的村庄吧!让我们去那个堂上村纪念馆,听一听那里正唱响的不朽颂歌吧12005年8月13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房山区人武部在霞云岭乡又一次组织民兵、群众在这个不朽颂歌诞生地隆重举行纪念活动,歌声响彻云霄……回首1943年的那个秋天,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露出了胜利曙光的时刻,平西抗日革命根据地——霞云岭乡堂上村,来了4个背着挎包、打着绑腿的年轻八路军战士,他们是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的文艺战士,他们是到堂上村宣传抗日、排演抗日节目来的。  相似文献   

17.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因其成绩卓越、经验丰富,曾被毛泽东赞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①,“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起民众以密切配合抗战的模范”。是“沦陷区民众抗日斗争的导标”③。8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人。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的1945年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干民兵扩大到9…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干部的教育工作。华北抗日根据地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大力开展颇具特色的干部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革命干部,直接为华北敌后抗战乃至整个抗日战争的胜利输送了人才,同时也为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准备了人才。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华北成为中日双方博弈的重要地带。1941至1943年,日军在华北采取了"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作为实现其"总力战"方针的作战,导致华北敌后战场陷入了极端困难境地。为扭转不利局面、争取对敌斗争主动权,中共中央根据各根据地对敌斗争的新经验,明确提出"敌进我进"方针。随即各抗日根据地创造出多种形式贯彻"敌进我进",并收到明显效果。"敌进我进"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战严重困难时期指导敌后抗日军民对敌斗争的方针,对帮助敌后抗日军民摆脱极端困难提供了战略支撑,进而改变战争的格局,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深远的意义,是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创造。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山东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敌后战场,在艰苦的岁月里,山东人民全力以赴支援战争,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铸就了坚持山东敌后抗战的坚强后盾,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山东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进行人民战争的宝贵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打赢信息化人民战争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