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校科研团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技创新能力是体现高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核心指标。以科研团队为视角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校团队科技创新能力的要素构成、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人员队伍、条件基础、文化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5个方面出发定义了一个可扩展的团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模型;提出了基于多属性决策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为科研团队绩效管理提供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2.
在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大会上,科技与质量司副司长马恒儒就《国防科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作了编制说明。马恒儒阐明编制《若干意见》是落实国家有关科技创新文件,调整国防科技工业的科技政策、加强科技基础建设、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激励科技创新的需要,《若干意见》将作为振兴国防科技工业和落实科技强  相似文献   

3.
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华雄  黄灿宏  赵理  王健  魏鹏 《国防科技》2018,39(5):062-069
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是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向纵深发展的基本保障和环境条件。分析了我国科技军民融合政策与管理制度的内涵、分类和组成,调研了我国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有关政策现状及最新试点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的缺陷点、薄弱环节,研究了国外科技有关的军民融合政策体系构建的规律及启示,提出了我国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组织框架、建设重点和推进措施,以为我国科技军民融合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保障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龙岩军分区利用地方科技大舞台优势寻找科技兴武嫁接点,促进了科技练兵的深入发展。把军民共建与科技练兵相结合,开展智力拥军,科技拥军和知识拥军,有效的改善了科技练兵的环境条件。近三年来,地方党委政府先后投入近两千万元用于军分区、人武部正规化基础设施和指挥自动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李鹏  邓秀金  万国柱 《国防》2002,(1):41-42
开展科技潜力调查,准确掌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科技设备、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的数量、分布、用途等潜力状况,是实现国家科技潜力向战争实力转化的基础性工作,是当前国防动员工作落实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的重要措施。但是,当前开展科技潜力调查工作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了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军事需求不明确,科技潜力调查工作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由于各级军事机关没有提出相应的军事需求,对科技潜力调查什么内容、调查到什么程度等具体问题不明确,增加了调查工作的盲目性。加之调查人员本身  相似文献   

6.
为了增强科技意识,检阅科技实力,交流科技成果,推动科技进步,我院于5月上旬成功地举办了首届科技周。首届科技周是我院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科技盛会。中央军委刘华清副主席、全国政协洪学智副主席、总后周克玉政委、国防科工委科技委朱光亚主任以及杨成武、孙毅等老同志为科技周题了词。河北省、石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练兵中,一些同志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偏差,影响和制约了科技练兵的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科技练兵这个中心,强化科技练兵意识,提高科技练兵效益。一、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强化稳中求进意识。在科技练兵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一些单位和同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得到了一定的荣誉。但是,科技练兵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有时一时半会难以立竿见影。因此,有的同志感到科技练兵是个“软指标”,好处来得太慢,不如抓行管、抓教育等硬件建设那样容易显露政绩。于是,一些单位在抓科技练兵这个中心时,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知识经济”“知识军事”的大背景下,军事经济管理人才的科技素质在其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出来。军事经济管理人才的科技素质包括五个方面:科技知识、科技思想观念、科学方法、科学品格、科技能力。前四个方面表征了思维层次的科技素质,后者表征了实践层次的科技素质。军事经济管理人才科技素质的养成可通过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内容改革、院内氛围营造及院内外条件创设等方面来实施。  相似文献   

9.
增强高级指挥员的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是科技强军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战争演变、融合发展、应对威胁切入,对高级指挥员如何提升科技认知力层次、增强科技创新力效能、提高科技运用力水平谈了几点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
葫芦岛南票区暖池塘镇武装部长孙景超学科技、用科技,创办了科技小报,带领广大民兵走科技致富之路。小报融知识性、技术性、信息性、指导性、实用性为一体,近年来,他办了26期小报,印发近万份,提供科技致富信息350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开始的科技兴企之路,拓宽了中国兵器湖南江南公司的发展道路。到目前,江南公司的主导军品呈现了由单一向多用途、多功能、多领域转变,初步形成了四大平台、六大系列的格局;民品形成了以压力容器、工业泵为骨干民品,汽车、数控专用设备等为重点的“三大一小”民品发展格新,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破解发展难题,是推动江南发展的根本原因。企业战略调整、科技管理机制建立、科技投入加大、科技精英打造等科技兴企“新略”,激活了企业科技一盘棋,成为了江南科学发展的强劲引擎。  相似文献   

12.
钟华 《国防科技》2007,(11):22-26
文章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对国家科技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科技发展与科技安全的关系,以及实现科技安全中的全面谋划,统筹协调、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科技预见和技术预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李志新 《国防科技》2016,37(6):91-95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为新形势下科技动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科技动员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切入点,从机制、政策、技术、法律和规范五个方面研究了科技动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契合点,促进新形势下扎实推进科技动员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三次科技创新会议召开后,七○五所及时召开三地一所视频会议,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相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会议精神,重点学习了李长印总经理所做的工作报告,客观分析了七○五所科技创新面临的形势,同时确定了下一步推进科技创新的六项举措。一要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会议精神,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日"活动,开展科技创新知识专题讲座,表彰科技创新优秀团队和人员,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特别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武部着眼科技练兵需要,组织90余名基层专武干部和民兵干部进行了高科技学习培训。该部以首都科技资源作基地,通过聘请专家授课、参观高科技企业、接触军事高技术武器、与部队官兵交流等方式,全方位认识我国军事高技术发展的优势和潜力。通过培训,这些基层干部大大增强了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能力,对提高民兵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的科技动员、科技参战、科技支前和科技保障能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加强民兵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任务和办法。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地区的军事科技工业是随着生产力的变革和军事活动的畸形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军事科技工业体系,成为台湾地区整体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纵观台湾地区二十多年来军事科技工业发展的历程,阐述了台湾地区军事科技工业的现状、武器装备的研制能力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台湾地区加速军事科技工业建设的方针政策,同时对台湾地区军事科技工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透视。  相似文献   

17.
唐天正 《国防》2000,(12):23-25
前不久,吉林省长春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联合组织驻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部队,以贯彻落实江泽民主席科技强军战略思想,提高部队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能力,运用科技手段帮助群众致富为主题,召开了科技拥军、科技助民(以下简称“科技双拥”)理论研讨会。与会人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观点,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不无启迪,现摘要选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习主席强调指出,要牢固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加强现代科技特别是军事高技术知识学习,增强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以科技素养提升促进能力素质升级”。加强军士队伍科技认知力培养,是全面加强新时代军队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引领和支撑军士成长成才、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士队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对2000多名军士进行了调查,研究界定了军士队伍科技认知力内涵,构建了“六力三维”模型,提出了加强军士队伍科技认知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2月15日,中俄核电科技研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理事会成立暨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连云港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理事会筹备方案》、《理事会章程》以及《核电科技研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规划》,签署了《核电科技研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俄罗斯核电康采恩股份公司2013年度合作计划》等5份协议。  相似文献   

20.
科技与兵团     
50多年来,兵团人化腐朽为神奇,开垦出万顷良田,建起了众多戈壁新城。兵团人在一天天改变着自然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生活,这其中,固然有信念在支撑,固然有汗水作铺垫,但兵团人相信科技、重视科技、依靠科技、应用科技的理念和作为发挥出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