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组成成份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等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也不等于孔子思想;认定孔子是传统文化的奠基人不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2.
弘扬中华文化包括在国内弘扬和向国外弘扬,二者不能偏废。本文将就后者进行论述。论述内容包括翻译的重要性、”中国文化欠缺型失语症”与译者的素质、文化交流的意义。向外弘扬中国文化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有利于全人类文化的发展,甚至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要向外弘扬中华文化,翻译工作者首先要深谙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3.
面对全球化对文化的巨大冲击与影响,中华民族要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发展壮大自己,就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要善于吸收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再创造,从而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特点结合起来;要积极倡导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平等交流与融合,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抓住全球化的文化发展机遇,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我国文化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类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层次越来越深。这就要求兵团和地方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地加快推动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在新疆多元文化中传播中华文化、引领先进文化,形成以中华文化为主导的一体多元文化,促进新疆各族群众"四个认同",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思想保障、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一、推动兵地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势在必行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源于个人融入社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所阐述的博大精深的哲理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财富。《孙子兵法》在海外的传播由中华文化圈向外扩展,中国在促进《孙子兵法》向海外传播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孙子兵法》在海外传播的价值取向逐渐从历史差异转向时代趋同,其利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价值越来越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孙子兵法》在海外传播的手段由相对单一渐趋丰富,信息化时代为进一步扩大孙子兵法在海外的影响提供了便利。《孙子兵法》在海外传播的过程,同时也是海外优秀文化向国内传播的过程,促进着中华文化不断发展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还应深入思考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孙子兵法》的智慧,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进行文化传播是塑造一个国家积极正面形象、提高软实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探讨维和警察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任务、方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旨在对中国维和警察及维和警察培训有所裨益。中国维和警察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进行中华文化传播,塑造中国警察的良好形象,打造中国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7.
《兵团建设》2007,(11):102-10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可以说,创新不仅关系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未来。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  相似文献   

8.
《兵团建设》2007,(11):101-10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强烈历史责任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坚持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弘  相似文献   

9.
声音     
《环球军事》2014,(11):5-5
“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0.
文化建设的新高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生平 《兵团建设》2012,(23):34-35
就文化而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表现在它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和目标,还表现在它对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更全面的认识。其一,它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而璀璨的中华文化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中华文明是至今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辩证摒弃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又是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其二,它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文化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当它成为一种科学核心价值观时,它是精神动力、吸引力,是软实力;当它转变为  相似文献   

11.
正立足当代弘扬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对话多元文明《孔学堂》杂志(中国思想文化评论)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批准创办的公开发行的期刊(中英文、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52-5035/C),宗旨是:立足当代弘扬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对话多元文明。孔学堂书局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批准成立的出版单位,主要出版范围是:发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著作、大众文化类图书等。因工作和发展需要,面向全国招聘英才。工作地点:贵阳、上海、北京。  相似文献   

12.
胡主席强调指出,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使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就要大力推进军营文化建设创新发展,用先进的军营文化激励官兵,为加强部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政治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从部队文化建设实际看,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Envisage the Dynamic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elcome the Harmony in Diversified Civillzations.立足当代弘扬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对话多元文明《孔学堂》杂志(中国思想文化评论)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批准创办的公开发行的期刊(中英文、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52-5035/C),宗旨是:立足当代弘扬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对话多元文明。孔学堂书局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批准成立的出版单位,主要出版范围是:发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著作、大众文化类图书等。因工作和发展需要,面  相似文献   

14.
“两个结合”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亟需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以凸显民族特色。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导致融合程度低,需要高校协同教师、学生持续改革完善,将中华文化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成为培育文化自信的有力方式。  相似文献   

15.
孟子一向被视为"邹鲁"文化的代表人物,后世也多以"邹鲁"指代由孔子开创、孟子承传的早期儒家文化。然而,人们却普遍忽视了孟子的文化承传者身份:孟子的思想言行正是邹鲁文化长期浸染的产物。而孟母教子的记载,恰恰为观照邹鲁文化对孟子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绝佳角度。而了解孟子思想言行的地域文化渊源,对探索早期儒家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无疑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育富 《国防》2007,(11):70-70
战争动员文化属于文化范畴.尽管世界名家对于文化的阐述有上百种,但总结这些论述,基本不外乎两种阐释,即如余秋雨在《中华文化的记忆》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文化说大一点,是人类留给自然界的一切痕迹;说小一点,则是不同人群对于各种痕迹的选择方式."因而,从狭义的角度讲,战争动员文化即是战争动员的方式.方式因国家、民族而异,并伴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儒家文化的反思,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面向二十一世纪,为中国现代化服务,乃至为全人类服务.儒家文化有助于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各种文化的沟通融合.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与伦比的凝聚力,不逊于任何民族的创造力,对于全世界的稳定发展繁荣和兴盛,是一种极其  相似文献   

18.
正发挥兵团"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的作用,不仅是兵团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重要形式,也是新形势下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文化是一个社会组织的灵魂,是发挥影响力的最深层力量。兵团要发挥好屯垦戍边的使命,发挥好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特殊作用,文化的作用不可或缺。打造"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要求兵团更好地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播工作,成为新疆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引领者和构  相似文献   

19.
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会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杜会和谐,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里,初心就是本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这一概念启发于中国传统文化,饱含着厚重的历史感、鲜活的时代感和庄严的使命感。习主席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主题教育取得的主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