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机终端是载波通信网集中监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对系统进行控制,并通过输入/输出设备实现人机对话,即把微型计算机采集到的各种设备的状态、参数显示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的各种命令通过键盘让计算机接受并正确执行,有价值的报表用打印机打印出来存档。因此,一台微机控制终端除微机应妥善选型外,按实现功能细分可分为键盘部分、显示部分和打印部分,要设计相应的接口,并有各个软件来保证这些功能的完成。  相似文献   

2.
引言最近几年来,随着整个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微型计算机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我国除了少量引进整套微型机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应用之外,绝大部分科研、教学、生产单位都是采用从国外引进的一些芯片,例如CPU、RAM、EPROM以及输入、输出的接口芯片,结合国产的一些元器件,组装成各种类型大、中、小系统的微型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科研、教学、生产单位,解决各种类型的控制和计算问题。有的采用从国外买进的现成单板机,进行存贮容量,外围接口的适当扩充,改造管理程序,增加用户程序,使之成为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数字I/O电路功能单一,无法满足设备不同信号传输时序不同的需求,利用单片机丰富的外设接口功能以及FPGA引脚数目多、逻辑控制能力强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单片机和FPGA架构的多通道字I/O电路,应用于某型防空武器系统的火控计算机。该设计采用STM32的FSMC并行总线实现单片机与FPGA的连接,利用QuartusⅡ开发平台对FPGA内部相关模块进行逻辑设计与搭建,实现多通道信号交互。经实际验证,该方案切实可行,满足火控计算机设计需求,能够实现火控计算机与外围单体之间的信号交互。  相似文献   

4.
在以ARM9为核心的某装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中,为了实现对模拟信号的采集,通过ARM9微处理器S3C2440A自带的A/D转换器,配合外围电路设计了模拟信号采集模块,在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平台下,使用EVC开发工具,重点给出了ADC流接口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并通过Platform Builder5.0...  相似文献   

5.
数据传输是实现载波通信网集中监控的关键。通过它把主控站的监控命令传送给被控站和把被控站采集的数据传送给主控站,才能集中监视通信网中各站、各设备的工作状况。本文主要讨论载波通信网集中监控系统中数据传输分系统的构成,数据电路的连接方式,调制解调器的调制方式,通信接口与调制解调器的连接,差错控制方式和通信控制规程等几个主要问题;最后简要说明通信软件及其流程图。  相似文献   

6.
西门子公司发展海军“欧丁”指挥与控制系统西门子普莱西系统公司正在准备将“欧丁”(Odin)指挥和控制系统投放市场,以用于各种尺度的水面战舰、支援舰船和巡逻艇。“欧丁”的设计主要依靠现有民用元部件,这样既能减少装备费,又具有采用最新技术的优点,例如64比特处理机和基于“窗口”(Windows)的操作员接口设备。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汉字电报通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人们熟知的代码法,即先把汉字变成一系列4位数字代码,然后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接收端,最后由人工或译码机译成汉字。另一种是传真法,它利用光电变换和图象分解的原理工作,因而可以传送各种文字、真迹、图象和表格等。所以传真通信特别适合汉字通信,目前虽然因为设备比较复杂,国内不如代码法用得普遍,但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要强调指出,由于它可以传送真迹,在某些场合(例如军事指挥、下达行政命令等)显得特别重要,可以立即识别发报人的身份和真伪,确保命令的权威  相似文献   

8.
由于载波电路不能传送直流信号和低频交流信号,所以当它用于市话网用户环路或局间中继线时,必须配置信号变换接口设备。目前业已广泛应用的这类接口设备大多采用四线接口方式,即二线电路经二/四线转换后分别接到载波电路的“四线发”(-1.5Npr点)和“四线收”(+0.5Npr 点)。四线接口方式比较容易实现,但必须对载波设备作必要的改动,因而不利于保持载波设备的完整性,在运用上亦不甚灵活方便,对于野战通信装备,这个缺点尤显突出。  相似文献   

9.
收发同源设备中信号经过下变频、A/D采样、数字信号处理、D/A恢复和上变频等流程,本文给出了相应的信号传输模型,并针对频标相位噪声对信号通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基于上、下变频时刻频标相位噪声发生变化的分析,推导出了频标相噪对信号经过收发同源设备所产生的影响表达式,并得出结论:由于频标相噪的存在,使得信号通过收发同源设备后伪码速率和载波均被引入一个与频标频率变化率相关的因子,可视为引入了多普勒偏移量,并明确给出了该偏移量的表达式。该结论与普遍认为的收发同源可以完全抵消频标相噪的影响有较大区别,实验验证结果较好地吻合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Texas仪器公司第三代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30的关键特点及技术性能;并从应用的角度,详细介绍了用TMS320C30实现串行MODEM解调器的硬件结构,设计思想,以及存贮器分配、读写时序、等待电路,及用TLC32044实现的A/D、D/A电路等外围接口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不管你微型机的程序多么精巧或有效,但如果不能输入数据或送出回答,将没有任何用处。这一点适应于任何尺寸的计算机,但输入输出(I/0)对微型机特别带关键性。微型机常用于实时应用,把来自传感器、键盘和各种仪表的输入转换为控制机器、测试设备,甚至其它计算机的输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了MS32010芯片*在语音信号处理方面的一种应用,设计了一种具有128个数据字先入先出存贮功能的线性12位A/D和D/A接口。  相似文献   

13.
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多国部队海军在作战中,特别在对陆上攻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海军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C~3I)系统,即海军指挥自动化系统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多国部队取胜的重要因素。尽管海湾战争中暴露出美国和多国部队海军通信中的不少问题,但联系着沙特利雅得司令部与海上舰队的通信系统,仍大量地传送着命令和上报着情况。在这里高频和特高频通信仍然广泛使用。每天“空中任务命令”(ATO)要由司令部向海上舰艇传送,有时多达950页以上。开始时ATO采用低速电传报传送,这需要多达12个小时的时间,以至使一些舰载飞机没有充分时间进行执行任务前的准备工作。通过卫星通信使用个人计算机间的直接文件传送缓解了上述问题。此外,一种卫星通信数据链路用于传送“战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APPLE—Ⅱ微机通过A/D接口直接与电模拟实验台联机,完成对实验台数据的自动采取、存贮、数据处理并按实验要求打印输出温度数据及等温图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后勤指挥自动化,是指在后勤指挥系统中,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及其它设备,通过自动化通信网络与各种信息终端相连接,实现快速、高效、科学的指挥。它是部队作战指挥自动化的组成部分。认真研究后勤指挥自动化,对改革后勤指挥手段,优化后勤保障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总队在运城支队举行的科技练兵现场观摩会中“处突”后勤保障科目演练情况,就办公自动化在“处突”后勤保障中的运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利用PC机扩充槽设计图象存储体与PC机的DMA接口,包括接口电路和接口驱动程序。主要完成图象存储体与PC机内存间DMA数据传送的启动及相应控制信号的产生、转换,并提供数据通道,本接口应用于“脉冲X光医疗诊断系统”,对其它图象处理系统的计算机接口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FPGA的火箭参数实时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箭载存储测试系统要在火箭发射完成,并对测试设备回收后才能获取试验数据,而在火箭临发射前无法知道各项被测参数是否正常.在箭载存储测试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临射前火箭参数实时监测的功能.在进行系统工作模式设计的同时,提出了通过设置监控命令数值来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方法.详细阐述了信号的采集、编帧及实时监测数据的传送过程...  相似文献   

18.
TLC32044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音频接口组件。它是单片CMOS组件,是个完善的A/D,D/A输入/输出系统。它将带通开关电容抗混叠输入滤波器、14位分辨率A/D转换器、4种与微处理器兼容的串行口工作方式、14位分辨率D/A转换器、低通开关电容输出再组合滤波器等部件集成在一个组件里。能提供主时钟输入频率的多种组合和转换/采样速率信号。 用途十分广泛,典型应用包括语音加密、语音识别/存储系统、语音合成、modem(7.2、8、9.6、14.4和1902kHz采样率)、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模拟接口、工业过程控制、生物仪器、频谱分析、数据采集和仪器录音等。本文阐述内部定时结构,字的位模式通信协议、应用等6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9.
水下武器系统综合检测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由信号发生器模块、A/D模块、D/A模块、实时时钟模块、液晶及打印机模块等组成。综合检测系统通过检查测试武器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激励响应,从而对武器系统的性能进行自动测试和故障诊断。对系统进行了实例应用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水下武器系统的技术保障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针对ARM9处理器专用总线扩展时存在总线竞争以及WindowsCE系统下的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访问外设物理地址等问题,以S3C2410处理器通过HPI接口扩展TMS320VC5402型DSP为例,提出了一种专用总线设计方法,并对防止总线竞争和WindowsCE系统下总线设备的虚拟地址编程访问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