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新教学法迭出的语文教改大潮中,朗读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被许多人忽视。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基于此,我认为在实施现代语言语教学方法的同时,适当结合朗读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其实,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就十分重视朗读,对于朗读的意义、作用有着非常精辟的见解。如杨雄说“大谛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还有大家所熟知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朱熹的见解更为独到“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的实践提高阅读水平,培养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2.
名目繁多的中国古代“将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目繁多的中国古代「将军」史悦忠现代军衔也称西欧式军衔,把高级军官称为将军,我国有上将、中将、少将,国外还有五星上将、准将等。其实,我国古代官职中早就置有“将军”,且名号繁多。我国古代将军的含义与现代将军的含义有很大不同。现代将军只授予军队实职,是高...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在对德育的理解上有两种片面的倾向,一种是认为德育就是道德教育,或者说,德育就是道德品质教育的简称.这种理解在我国由来已久,中国古代教育家,从孔子开始就把学道传道放在教育的首位,所谓“修身”的说法,就是一种道德教育.这种纯道德教育观,抽掉了德育的政治内容,从而否定了教育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4.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学习的精髓,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科学有效的方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才能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深意和情味,悟出文章的道理;只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文章,才能获得语言经验的顿悟和积淀,进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目,其中有不少还是古今名家之作。教学中,通过讲解、朗读和背诵等形式,深入指导,强化训练,学生才得以不断吸收、消化。久而久之,养成习惯,美的语言就会脱口而出。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以读为本,加强朗读教学的训练呢?一、为学生创设…  相似文献   

5.
在内容安排上 ,坚持“荣”和“辱”的统一 ,防止和克服“夜郎自大”或“自轻自贱”的偏向。从我国的历史发展看 ,有荣光 ,也有屈辱 ;从国情方面看 ,有优长 ,也有不足 ;从改革开放的历程看 ,有辉煌成就 ,也有困难挫折 ;从现实情况来看 ,积极的东西虽然是主流 ,但又确实存在着不少“阴暗面”。如果把这里的“荣光”、“优长”、“辉煌”、“成就”、“主流”等看做是“荣”的一面 ,那么“屈辱”、“不足”、“挫折”、“阴暗面”等则属于“辱”的范畴。有的单位爱国奉献教育的效果之所以一直不够明显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有十八般武艺,射箭就是其中之一。古代三十六种兵器中,弓箭排在首位。射箭不仅是古代的军事技术,还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周朝的男孩15岁就要学习射箭,且人人必须学会,当时还专门设立了“射宫”(学校)。生了男孩的人家,门上要挂上一张弓作为标志。射箭必须射中,才能表示尽了男子汉的职责。在历代的武举考试中,考试的第一课就是射箭,包括步  相似文献   

7.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大凡画家都非常重视在画眼睛上下功夫.相传我国古代有位擅长画龙的画家,叫张僧繇.他画的龙神形兼备,主要是在画龙的眼睛方面练出了一手“绝活”,有“画龙不点睛,点睛飞去也”的说法.如同画画一样,进行思想教育也有一个点“睛”的问题,这就是要为每堂思想教育课设计一个好的题目,使之有个美丽的“眼睛”.有了这个美丽的“眼睛”,不仅在讲课前能引起教育对象急于听课的兴趣和愿望,而且教育结束后也能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甚至成为一个警句广为流传,从而大大强化了教育的效果.然而,据笔者调查了解,认为题目无关紧要,不重视画好教育点“睛”之笔的现象非常普遍.一是把教育题目与教育内容等同起来.如进行遵纪守法教育,讲课题目就是《要遵纪  相似文献   

8.
<正>许多公外学生入学前已经过5—6年的英语学习,并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他们已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面对阅读理解练习仍然一筹莫展.我国1986年制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在这里,“读”被放到了“听”、“说”、“读”、“写”四技巧之首位(虽然公外学生的教材与《大学英语》不同,但教学大纲中  相似文献   

9.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为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首次推出其创新理论成果“震慑理论”,这一理论与我国古代《孙子兵法》心战理论有着许多内在的关联。这一理论指导下的伊拉克战争,其“斩首行动”与孙子的“擒贼擒王”思想如出一辙;其“震慑行动”与孙子的“上兵伐谋”思想异曲同工;其“外交攻心”与孙子的“伐交”思想一脉相通。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天职是讲课,讲课就离不开语言.课堂语言有自身的特点,与其它语言相比,主要有四个不同:一是不同于书面语.书面语是用眼睛看的,它的载体是文字;课堂语是用耳朵听的,它的外壳是语音.二是不同于日常语.日常语随意性很大;课堂语比较规范,有时还要刻意琢磨.三是不同于广播语.广播员读别人的文章;课堂语是教员深化和讲说自己的稿子.四是不同于表演语.表演语是演员的台词.演员有一个“进入角色”的问题,这就出现了两个“我”,一个是演员自己(真我),一个是角色(假我);课堂语是由教师表达,表达的是自己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我,那就是教师自己,是真我.既然课堂语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自身要求,那么究竟怎样把握课堂语呢?我的体会是要用好12种课堂语言.  相似文献   

11.
俄国剧作家克里雅白宁说:“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这第三种方法就是读书能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12.
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烽火连天,杀声动地,战争舞台上曾上演过多少幕悲壮激烈、触目惊心的厮杀活剧。这个残酷的现实,驱使古代兵家在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用兵理想境界的同时,把更大的精力投入于对制胜之道的研究和阐述,用之于指导战争,赢得胜利。,换句话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中国古代兵学的主流传统,是如何运用卓越的智谋,实施灵活的指挥,争取实战的凯旋,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以外”就是这层含义。为此,古代军事家立足于战争,又超越于战争.战争很难避免,而打赢战争却大有讲究,其关键在于定谋…  相似文献   

13.
浅论思想教育中的知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知识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条件,思想教育则是知识教育的重要保证。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以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并提高部队的知识素质,这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充分利用知识教育中的思想内容促进思想教育知识教育中含有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信息。我国历史上从来就有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合二为一的传统。古代启蒙教育的书本中就充满了为人处世的说教和训导,如“四书五经”作为识字课本,它既是治国安邦的大典,又蕴含着许多劝人为善,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禅宗思想巧妙地实现了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和西土印度的佛教思想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对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禅宗是真正中国化的佛教,它在审美主体意识、审美心理历程、审美修养途径、审美境界等方面突破与超越了我国古代的诗教审美文化,为我国当前的语文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双语教学”从英语的表述上看,有三种说法都与“双语”及“双语”教育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有必要作个简单的解释那就是Bilingual 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和FE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我们认为所谓“双语”,应该是Bilingual和ESL(English asSecond Language)。这两种说法都是指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的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譬如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既有蒙古族,又有汉族,有用蒙、汉两种语言交流的必要。当地一些…  相似文献   

16.
“形”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著名军事典籍《孙子》兵法,就有以“形”立篇的专门篇章。本文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形”与“示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孙子·形篇》之“形”是表示军事实力的概念《孙子·形篇》中“形”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这个问题在古今众多的《孙子》兵法的注家中,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读了他们对于“形”篇之“形”的注释,使人感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很有影响的《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注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李筌注曰:“形谓主客、攻守、八阵、五营、阴阳、向背之形”。杜牧注曰:“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本世纪突显的生态环境危机 ,很多学者寄希望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中“天”和“人”的概念与西方传统中“自然”和“人”的概念 ,“天人合一”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不等同。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的理解可以概括为道德化的天、主宰之天和自然之天三种 ,其中自然之天与西方人讲的自然含义基本接近 ;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人合一的理解有天人相通、天人混一不分、天人合德、天人相类和人定胜天五种 ,其中第五种理解就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意 ;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上写作训练课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学生说:“怎么写啊,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学生作文时之所以觉  相似文献   

19.
目前基层政治教育大都以集中上大课的形式进行,政治教育“一锅煮”的现象比较突出。干部、老兵、新兵一起吃“大锅饭”,带来了有人“吃不下”,有人又“吃不饱”的问题。我们认为“分层次”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选择,预备役连队实行“分层次”教育势在必行。 所谓“分层次”教育就是区别受教育者的层次,然后针对每个层次的人员特点,确定其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我国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改革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及全面提高博士研究生英语素质的途径:增大语言输入量,强化听读技能;促进语言输出,增强说写译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