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谢的山桃     
无约,你邂逅来到我的宿舍。你一脸木然,神态庄重、肃穆。左手握成拳,拳背脉管如山路的经纬。你说:“那棵山桃死了。”面有戚容,眼帘下垂,悲切溢于言表。激发我浑身一阵阵涌出无限的微颤和心酸。这时,我才看清你右手拿着一束桃花枝。我知道你大老远跑来告我这,这意...  相似文献   

2.
无名岛的你     
那是军校半业分配前夕,一些同学托人找关系想去离城市近的部队工作,你却强烈要求到南沙去守岛。有的同学问你:“为什么自找苦吃?”你面带愠色地回敬道:“难道让国家白培养了你三年?!”看到你那个劲头,围着你的同学都愣了。你又说:“南沙群岛、西沙群岛有上百个岛屿被外国侵占,丰富的资源被掠夺。如果我不去南沙,你不去西沙,人人都留在城市工作,那边疆海岛谁去守卫?”这些话以前也听老师说过,  相似文献   

3.
朋友,当你万水千山走遍,可曾到过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当你正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场面叹为观止时,你是否还种情于“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相似文献   

4.
栾世强 《政工学刊》2009,(11):80-80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学者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进屋看到教授五岁的小女儿,满头金发,漂亮的眼睛如同清澈纯蓝的一潭湖水。简直惊为天人。收下学者带去的中国礼物,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微笑道谢,学者禁不住夸奖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女儿离开后,她的脸色严肃了起来:“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大惊:“我一番好意夸奖她,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摇摇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  相似文献   

5.
近日,从报上看到“一步说”观点,说的是:“99步是一半,一步是一半,这是个超教学的命题。”其实做事就是这样,你已经付出了99%的努力,成功也许近在咫尺.但如果你放弃了或疏忽了最后1%的努力,你就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6.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每每读到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总会让我产生无名的恐慌,总会想我的日子、  相似文献   

7.
诽谤伤人     
贾培铎 《政工学刊》2003,(10):43-43
有这样一个故事:宋朝时期,有一次佛印禅师与苏轼打坐。苏轼对佛印开玩笑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天眼看到大师是团牛粪。佛印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法眼看到你是如来本体。苏轼回家得意洋洋地告诉妹妹。苏小妹说:“哥哥,你实在输得太惨了,你难道不知一切外事都是内心的投射?你内心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人家内心是如来,所以看到你也是如来。”这个哲理小故事推而广之还可以这样看: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中伤别人就是中伤自己。你把别人都看成了“如来”,你就赢得了人心;你把别人看成了“牛粪”,你就背弃了人心,焉能不“败得很惨”…  相似文献   

8.
看到韩国《中央日报》报道在上海从事房地产工作已十几年的金亨述先生的"观博"感想,当记者问他在世博园里"看到了什么",他却"不着边际"地答曰:"中国人排队了。"对此,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作何感想?是不是在愤怒之余,还透着一丝无奈的苦涩?  相似文献   

9.
《兵团建设》2010,(4):40-40
陈桥兵变的前几天,京城开封的人都在悄悄地传说,赵匡胤要当皇帝了。赵匡胤回到家里。看到姐姐正在厨房做饭,就跑过去问她:“外面议论得很凶,你说我该怎么办啊?  相似文献   

10.
丁戈 《政工学刊》2008,(6):61-61
无论是坍塌的教学楼下,还是瓦砾堆积的居民楼里,很多很多废墟下的生命都看到了希望,因为他们看见了“解放军叔叔”。一个3岁的小男孩被救出后躺在担架上说:“叔叔你好,我向你敬礼!”  相似文献   

11.
由张爱萍将军题写馆名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运河畔。馆前38级台阶,意为1938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中日台儿庄大战;24根立柱支撑着白色天棚,象征着中华民族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你若来到纪念馆内,无论走入文物厅、资料厅,还是步入画厅、影视厅,你会立刻感到战争是多么残酷又是多么伟大,它把人类送进了悲惨的地狱,也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自由。当你置身于用独特新颖的艺术设计并运用实物、照片、绘画、音响、实况录像等所展开的战斗场景时,你仿佛成了战斗中的一员、当你看到日军将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的头砍下来祭神时,你会愤怒地发出正义的诅咒;当你看到官兵舞起的大刀将要和日军的脖  相似文献   

12.
话外音     
正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的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与其埋怨,不如思变。——毕飞宇■世界是不是完美,完全取决于心胸。心窄的人,以苛求完美的心态,活在不完美的世界,是人生最大的错误。心如止水的人,是了悟了残缺是人生的常态,  相似文献   

13.
王厚明 《政工学刊》2013,(11):69-69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表演大师临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  相似文献   

14.
情系青山     
情系青山朱传亚夜,静悄悄的,灯光闪烁的龙城似乎显得疲倦了,而郊区部队家属楼里,一对夫妻还在激烈争论:“既然你心里没有我们娘俩,还回来干什么?”他看到妻子变得黑瘦、苍老,心里不由得阵阵发酸。这些年来,她一个人带病支撑着这个家,既要照顾年逾花甲的老人和先...  相似文献   

15.
苗鹏 《政工学刊》2014,(2):46-47
有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清晨,一位智者看到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于是上前问道:“你要去做什么?”死神回答道:“我要到前方的那个城市里去带走100个人。”智者说:“这太可怕了!”死神说:“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须这么做。”智者告别死神,并抢在死神前面跑到那座城市,提醒遇到的每一个人:“请大家小心,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以前从来没有见过F-4U"海盗" 舰载机的模样,当你第一眼看到它机头那个 大得出奇的螺旋桨、弯曲的机翼时,你一定 会觉得是技师忙中出错安错了零件。但就是 这个不协调的怪家伙却是二战期间最伟大的 战斗机之一。 设计别致  相似文献   

17.
古茗 《政工学刊》2018,(1):90-91
美国管理学家韦特莱指出:但凡成功的人,绝大多数都做了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句话道出了成功中的某些不被人看到的因素。如果一个人想要取得卓越的成就,想要变得与众不同,那么他一定不会落入俗套去随大流,做他人都愿意做的事情。很多时候,大多数人都觉得任务繁重是个负担,总想着要逃避,但他们不知道这是提升自我的好机会——每一次挑战都将挖掘出你更大的潜能,并且能够让你不断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8.
余晶俊 《政工学刊》2008,(12):25-25
前不久,看到湖南卫视有一个主持人问少林寺的方丈说:“什么是禅?”方丈回答说:“平常心。”一位老朋友也经常对我说,“你的心态不错呀”。其实心态是人的内心活动,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理解。我们既然是平凡人,就应有平常心,做什么事情、干什么工作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一个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19.
“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这句话,是笔者最近从陶行知追文凭的故事中看到的。故事说陶老先生得知儿子通过他的关系弄到一张文凭,并拿着这张文凭到外地找到了工作,便立即给儿子发去“速将文凭寄回”的电报,接着又给儿子去了封言辞非常强硬的信.信中说:“文凭绝不能给你,我只能按你的实际情况写一份证明材料。总之,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相似文献   

20.
魏艾民 《政工学刊》2011,(11):14-14
前些时,在下发表题为《治"要官"有良药》一文,提到老首长张公干严肃处理"要官"者的事。近来一位青年读者来电话说,他在收入《周恩来军事文选》的一封电报里,看到"张公干起义团"的字句;又在《卧底将军》一书,看到"300多名地下党员大名单"中,有"张公干"其人。他问:这两处提到的"张公干",和你文章中说的"张公干司令员",是否同一人?我说,你看书很仔细,三者同为一人。由此联想到张公干老前辈长期战斗在敌营的艰苦、惊险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