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851年1月至1864年7月的太平天国革命,既是中国旧式农民革命战争的高峰,也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革命高潮。在与清王朝对峙的十三多年的时期里,太平天国农民军不仅创建了农民阶级的政权,而且还利用革命政权将农民阶级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建立了各项军法制度。太平军的军法固然不系统、不完整,但对太平军推翻满清在中国南部的腐朽统治,并建立、巩固革命政权,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中国军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婚姻制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太平军军婚制度是衡量太平天国时期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据资料记载,太平军曾经制定并颁布过有关军婚的若干规定。英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一书中称:“洪秀全已经制定了婚姻法”,“过去我曾经保留有太平天国婚姻的全部条文,可惜目前无法找到这些材料来为读者引证”。呤唎说英国政府兰皮书中载有天王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西征军入湘后碰到两支强大的势力:一是以曾国藩为首领的有组织的湘军,一是分散于各地的、起来骚动造反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大众。以往的一些著作在论述这近半年的历史中,大多着眼于太平军与湘军之间的战斗和较量,而对湘省人民在这场斗争的作用述论不够。事实上,湖南人民的活动和斗争不仅影响着太平军和湘军的战事,而且对整个西征战局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太平军入湘后的军事史实只作一些概括和说明,着重述论湘省人民的抗清斗争以及它同整个湖南、乃至于西征战局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太平军攻入南京前,清方的情报工作毫无起色,这与清军的腐败和将领自身的军政素质不高有关。太平军奠都后,这种状况随着湘军的崛起逐渐改观。由于湘军对太平军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对情报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也需要一个阶段,1856年之前其情报工作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显著。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实力大损,叛降事件不断发生,为清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且随着曾国藩军事经验的日益丰富和军政权力的统一,清方的情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刘晨 《军事历史》2013,(1):49-54
太平军长沙之战是近代中国军事史上一场战争技艺的强力交锋,主要表现在战略指导、战役指挥和战术运用方面,而战役的第一阶段是整个长沙之战最为关键的,也是太平军战略、战术体现最为集中的阶段。由于太平军的失误,长沙战役的失败具有必然性。但其中汲取的经验和教训,却为日后攻克武昌和南京准备了条件。太平军长沙之战最惨重的损失,莫过于西王萧朝贵之死。从郴州决策失误这一角度讲,杨秀清对萧朝贵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太平军的筑城与望楼张一文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前后坚持18年,纵横全国18省。它不仅拥有步兵、水师,而且还创建了一支专司筑城的工兵部队“土营,,在筑城方面有许多创造。所谓筑城,是指构筑城堡、城寨、城池和要塞等。下面,简要介绍太平军的穴地攻城、防御筑城和望...  相似文献   

7.
太平军所使用的兵器张一文太平军是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一支农民起义军。这时的中国兵器正处于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的未期和向火器时代过渡的前夜。起义之初,太平军使用的基本上是冷兵器,只有少量的旧式火器。占领南京之后,通过与欧美来华人员接触,西洋火器得以传入...  相似文献   

8.
四川苍溪县人武部机关党支部通过对三讲教育形势的研究,确立了搞好理论学习要做到“三个突破、过好四关”的教育思路。 “三个突破”:一是坚定“三讲”和“三个代表”总要求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在思想认识上有所突破;二是坚定目标不动摇,在落实上有突破,坚持考勤登记制度、学习笔记制度、补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即今南京)以后,从1853年5月开始出师北伐和西征。北伐由于孤军深入,于两年后失败。西征一开始曾取得重大战果,一直打到湖南,占领了长江中游广大地区。但由于战略指挥的失误,兵力分散,缺少协同,从1854年7月开始,在曾国藩湘军的凶恶反扑之下,节节败退,岳州、武昌、田家镇等地相继重陷敌手。到12月初,曾国藩气势汹汹地扑到九江,狂妄叫嚣要“肃清江面,直捣金陵”。这时的军事形势对太平军十分不利。如果九江、湖口再失,曾国藩将直扑安庆,打开天京的西大门,太平天国的农民政权就有夭折的危险。太平军只有在鄱阳湖地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挫败敌人的攻势,并进行反攻,夺取西征的胜利,才能确保天京的安全,发展革命形势。但要打胜这一仗颇不容易。在士气上,太平军由于节节败退,战斗情绪受到很大影响;而曾国藩的湘军连续打了几次胜仗,“将士皆骄”,急欲以  相似文献   

10.
陈玉成与三河战役李景恩陈玉成(1837~1862),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后期军事统帅之一。1858年(清咸丰八年)11月,太平天国前军主将陈玉成指挥太平军同湘军在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成为太平天国军事史...  相似文献   

11.
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战役军事艺术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战役,是太平天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本文从战略角度肯定太平军以外线作战为主旨的战略构想,分析促成其实现的军事指挥系统方面的特点和对清军方面的相对优势,并揭示这一胜利经验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2.
7月下旬,江西省宜丰县人武部机关干部再次打起背包,与民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进步”。这是该部第四次实施“五同工程”。“五同”中,干部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五同”中,民兵得到了实惠,干部职工受到了教育,官兵关系融洽了,心贴紧了;“五同”中,宜丰县民兵基层建设变了,民兵“兵”的意识大大增强了.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住兵家、察兵情、解兵忧,树立机关新形象宜丰县人武部抓“五同”是从2002年春天开始的。这年春天的一个星期一,宜丰县人武部党委集体下基层现场办公,当他们目睹一些基层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不落实、资料不真实时,党委成员们被震撼了,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  相似文献   

13.
太平军在湖南创建土营、水营曾长秋1851年1月11日(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领导拜上帝会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即震憾中外的太平天国起义。后经一年半的艰苦转战,太平军于次年6月退出广西全州进入湖南道州(今道县)。当时,太平军只有单一的陆...  相似文献   

14.
民兵预备役工作,是武装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民兵预备役工作法规制度建设不健全、不合理、不适用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和显现,其中有四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即法规体系不完善、法治观念不够强、法律执行不到位和制度保障不健全.为继续推进民兵预备役工作法规制度建设,应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制度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和重视监管落实.  相似文献   

15.
四川武胜县人武部党委理论学习做到了“四坚持”、“四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坚持”即坚持每月2至3天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用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成果指导机关学习的制度;坚持领导干部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制度;坚持定期过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制度。 “四个结合”即一是把理论学习与  相似文献   

16.
太平军使用的几种水上战具张一文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顶峰。它不仅曾拥有一支强大的陆军,而且还有一支庞大的水师,在与国内外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中,创造过不少辉煌的战例。为了遂行作战任务,太平军曾经搭造浮桥、构筑木排水城和拦江铁链,在中国军事技...  相似文献   

17.
湖州保卫战是太平天国在苏、浙、皖根据地进行的最后一场保卫战。战役自1864年3月底杭州失守后开始,至8月28日太平军撤出湖州城结束,历时5个月之久,历经天京沦陷前后两个阶段。太平军在湖州战场上英勇地抗击着左宗棠所部湘军和李鸿章所部淮军从南北两个  相似文献   

18.
吴焕堂 《政工学刊》2003,(10):10-10
中纪委二次全会指出,要实行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制度。纪委负责人对所属单位党员干部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同该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谈话,明确提出改进意见,这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健全制约监督机制,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重要举措,必须坚决贯彻并严格执行。但从目前实行情况看,这项制度还存在着不严肃、不规范等问题,有待于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一、目的要明确。廉政谈话制度是指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就围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证廉洁从政等情况交换意见,研究问题,以利于共同做好…  相似文献   

19.
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三大组织的作用,促进基层的全面建设?最近,我们就此对几个连队作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多数单位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坚持较好,但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大部分团支部坚持较好的是团日制度和会议制度,其他几项制度都存在着不落实的现象;军人委员会坚持较好的也只有每月检查一次伙食经费开支,其他几项制度基本不落实.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弱化了三大组织的作用和整体功能.其原因有四条.(1)思想认识不够端正.有的认为能过得去就可以了,有的认为用经济、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见效快,只要物质生活保障好了,三大组织作用的发挥差一点照样可以搞好连队建设,结果造成基层组织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2)关系没有理顺.有的党支部没有把  相似文献   

20.
邓小瑾 《国防》2012,(3):59-60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适龄青年就业就学容量的加大和我军建设跨越式发展对高素质兵员需求增加,兵役机构完成征兵任务的压力日益加大。"当兵冷、征兵难"问题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表现,其矛盾症结所在,主要是"四个不适应":一是征兵工作法规制度与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法制化要求不太适应,难以很好贯彻和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二是部队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