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风 《环球军事》2004,(10):14-15
5月9日是俄罗斯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同其他地区一样,曾经饱受战乱之苦的车臣共和国也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然而就是在这个光辉的节日里,恐怖主义又制造了一起新的罪恶: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欢庆的现场变为人间地狱,车臣总统卡德罗夫等4人不幸遇难,另有40多人受伤。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出于"用车臣人对付车臣恐怖分子"这一反恐战略的需要,俄国防部和内务部先后在车臣组建了4个车臣营,以"东方","西方"、"南方"和"北方"来命名。这4个车臣营,为俄军车臣反恐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头功。随着车臣反恐形势的好转和驻车臣俄军部队的即将撤离,俄军方同车臣总理卡德罗夫围绕这4个车臣营的归属问题和指挥权问题的争论也趋于表面化和公开化。事情起源于普京总统不久前签发的一项从车臣撤军的命令。  相似文献   

3.
《宁夏科技》2002,(12):81-81
莫斯科时间2002年10月23日晚,大约50名蒙面武装分子冲入莫斯科市一家文化宫,将正在观看演出的观众以及演员和工作人员近千人劫为人质。这些歹徒被证实为车臣反政府武装分子,他们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政府在7天之内结束俄军在车臣的一切军事行动,并从车臣撤军,如果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者俄罗斯安全部队对他们发动进攻,他们将杀死人质并炸毁文化宫大  相似文献   

4.
王金华 《军事历史》2006,(12):25-31
1999年9月,保持了三年相对平静的车臣局势再度恶化,车臣问题又一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彻底铲除车臣民族分裂势力武装集团,维护俄联邦的统一和国家安全,俄罗斯调集10万大军再度出兵车臣。自1999年9月17日至2000年4月13日,历经200余天的激烈战斗,俄军基本上肃清了车臣境内的非法武装,取得了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胜利。此后,俄罗斯在重建车臣的同时,展开了长期的反恐斗争。  相似文献   

5.
5月27日,俄联邦政府与车臣非法武装代表在莫斯科达成了在车臣停止一切军事行动的协议。次日,叶利钦总统亲赴车臣视察。由此,车臣局势出现转机。舆论认为,这一转机的出现有诸多原因,其中与杜达耶夫之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根据俄罗斯北高加索军队联合集群司令部宣布的战果,自1999年10月开始在车臣实施打击恐怖主义的战役到现在,俄军共歼灭车臣非法武装1.1万人,摧毁1000多个弹药库和据点。1999年夏天,车臣非法武装有1.6万~1.7万人,现在还剩5000人左右。 目前,俄罗斯已从车臣撤出部分联邦军队,开始着手恢复遭战争破坏的当地经济和重建基础设施。车臣战局的变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3次出人意料地突然飞临车臣视察前线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5月9日,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发生恐怖大爆炸,造成包括车臣共和国总统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在内至少14人丧生。这给普京镇压车臣叛乱的努力造成严重打击。车臣恐怖组织再一次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8.
11月3日,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宣布,暂停从车臣撤出俄联邦军队。从当天开始,俄罗斯联邦部队将在车臣所有地区进行更大规模、更强硬和更有针对性的反恐行动。此举表明,在遭受了一连串的恐怖袭击之后,俄罗斯已是忍无可忍,反恐风暴的再掀起,已成定局。 剿匪力度一度减弱 近年来,随着车臣局势逐步好转,俄罗斯总统普京曾于去年1月宣布从车臣部分撤军。根据这一计划,到今年底明年初,驻扎在车臣的俄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将从8万人减少到2.2万人。与此同时,俄军在车臣的剿匪力度也因种种原因逐渐减弱。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1999年12月25日,当俄军对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发起总攻时,人们发现担任第一梯队、冲在进攻部队最前面的不是正规军,而是车臣民兵。俄军攻城部队在民兵的引导下,迅猛地追剿格罗兹尼守敌…… 在两次车臣战争中,由车臣非法政府的反对派、格罗兹尼前市长甘塔米洛夫领导的车臣民兵均与俄军一起进行了反对车臣非法武装的战斗。在1994~1996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车臣民兵因与俄军协同不好和没有得到俄军的有力支援,故没有取得胜利。而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车臣民兵在配合俄军剿匪行动中则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从格罗兹尼攻坚战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国际风云1日欧盟第五次扩大宣告完成,“新欧洲”为走向统一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2日温家宝出访欧洲五国及欧盟总部。巴基斯坦西部港口瓜达尔港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三名中国工程人员遇难,九名中国工程人员受伤,温家宝指示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领馆全力救助中国伤员。4日获悉我工程技术人员在巴基斯坦遇袭后,胡锦涛高度重视并作出指示。6日胡锦涛致电祝贺普京即将再次就任俄联邦总统。7日普京再次宣誓就任俄罗斯总统,提名弗拉德科夫继续担任俄总理。9日俄罗斯隆重纪念卫国战争胜利59周年。车臣总统等官员在恐怖爆炸中身亡。  相似文献   

11.
1月15日这一天对俄罗斯车臣非法武装分子而言,是一个决定命运的界限。俄杜马2006年9月通过的大赦令规定,如果在此日之前向政府缴械投诚,他们将获得赦免;否则,将成为强力部门继续打击的对象。换言之,这一天是俄政府“招安”车臣非法武装分子的最后期限。俄罗斯的反恐行动在2006年取得了空前进展,堪称国际反恐斗争中呈现出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2.
10月23日,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再次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约50多名持枪歹徒闯进莫斯科市的一家文化宫,将正在那里观看演出的观众和大楼工作人员约800人劫为人质。这些蒙面人被证实是车臣非法武装分子。他们此次行动的目的是,逼迫俄罗斯联邦当局停止在车臣的军事行动,并从车臣撤军。这次恐怖活动影响之大、被劫持人员之多,使全世界为之震惊。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俄罗斯政府宣布车臣非法武装头 目马斯哈多夫被击毙,马斯哈多夫,这个富 有传奇色彩的车臣匪首再次成为世人关注 的焦点。马斯哈多夫1951年生于哈萨克斯 坦一个车臣族家庭,1957年和父母一起回 到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他曾经是车 臣总统、总理兼武装力量总司令,其50多 年的人生历程中充满着传奇色彩:他从前 苏军上校退变为车臣匪首,在第一次车臣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人民期待已久的全球和平并未到来。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使原先不为人注意的民族纠纷上升为主要矛盾,部族仇杀,内战频繁,边界冲突此起彼伏,已成为困扰世界和平的不安定因素。 镜头一:车臣危机1994年12月11日,在坦克、飞机等的掩护下,俄罗斯兵分三路.开进了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人口仅100多万的高加索小国—一车臣,从而使长达三年之久的车俄政治冲突终于升级为武装冲突。 车臣危机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沙俄为征服高加索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战争,于1854年才将车臣并入俄罗斯版图。1944年,前苏联为了对付这个自主意识很强的民族,撤消了该共和国,强令车臣人迁出家乡,分散到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各地。直到1957年,车臣才恢复了自治,重建家园。历史上的屈辱在倔强的  相似文献   

15.
罗斯福讨好斯大林 到了1943年底,美国总统罗斯福对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感激不尽。 这一年间,在东线抗击德军的战争中,勇猛顽强的苏联红军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苏联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中给了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沉重打击。这年春天,苏联红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辉煌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随后在同年夏天举行的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再次取得了胜利。二战进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德国及其盟国在各个战场被迫转入战略防御。正因为苏军在东线战场的牵  相似文献   

16.
2007年5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颁布《胜利旗法》。该法令称,为使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中苏联人民的功绩流芳百世、为纪念苏联武装力量为祖国立下的功勋、为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的先辈们表达感激之情,特将于1945年5月1日在德国柏林帝国国会大厦升起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突击第3集团军第79步兵军荣膺  相似文献   

17.
任重  王剑 《环球军事》2012,(10):27-29
5月9日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是世界各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共同的节日。二战中,苏联在与德国进行了一场关系国家命运的殊死战争,以付出近2700万人伤亡的代价,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了纪念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战后苏联将其称为“伟大卫国战争”。  相似文献   

18.
1991年12月25日,走过了70余年历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宣告解体。晚7时许,苏联第一任总统(以前不用“总统”的称谓)、也是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端坐在数架电视转播机前,神情严肃地向全苏联、全世界发表辞职演说。演说结束后,他便开始办理最后一件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件公务,即向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移交苏联的最高机密——核手提箱。当戈尔巴乔夫从上衣口袋里掏出钢笔,准备在移交令上签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车臣战争已经持续了3年之久、至今依然困扰着俄罗斯。俄联邦军队在车臣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车臣非法武装残余还在不断发动武装袭击,给俄军造成重大伤亡。近日,俄领导人又指责格鲁吉亚庇护隐藏在其境内番基西峡谷的车臣恐怖分子,开表示要对该地区采取军事行动,从而使旷日持久的车臣战事平添了一层紧张气氛。 美国“9·11”事件后,俄利用国际社会一致谴责恐怖主义的有利时机,加强了对车臣恐怖分子的清剿,并同时向  相似文献   

20.
国际风云5日胡锦涛应约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6日吴邦国温家宝分别与欧盟领导人互致贺电庆祝中欧建交30周年。英国工党在大选中获胜,布莱尔将因此成为工党历史上首位连任三届的首相。7日欧洲国家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卫国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在莫斯科拉开帷幕。8日胡锦涛离京抵达莫斯科,应普京总统邀请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胡锦涛在中国驻俄罗斯使馆亲切会见当年曾在中国东北抗日战争战场上和卫国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并强调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9日俄罗斯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