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没见过航母的人,无不为它的硕大、雄伟而折服。可是当你登上航母,并人得其内,恐怕就更会为它想象不到的宽阔、奇巧而惊叹不已;特别是要有机会能够亲临参观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航母之一——美国海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一代航母方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月3日,美国海军为第一艘新一代CVN 21航母命名为"福特"号。3月23日,"肯尼迪"号航母在佛罗里达州退役,美国现设航母减少为11艘。美国海军长期保持12艘在设航母的建制出现了"空缺",这使人们对替代"尼米兹"级航母的美国新一代航母的关注度进一步增加。尽管"尼米兹"级航母是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现设航母,而它的基本构型设计毕竟是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技术。虽然美国一直在试图将新技术装备带入其现代化改装,但仍难以满足未来的作战需求。1996年3月美国海军就颁布了发展新一代航母的《任务需求书》,它是美国新一代航母预研的启动标志,发展计划定名为CVX。当美国明确采用核动力装置后,改名为CVNX计划。2002年12月,美国又将其改为CVN 21计划。这是美国海军有史以来投入最大的航母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3.
水母能打败航母,你可能听都没听说过,也更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如果我告诉你目前世界上现役航母中,最先进、作战能力最强的"罗纳德·里根"号航母(CVN -76)被水母打败了,你肯定会认为我要么是在讲科幻小说,要么是疯了。但是,我要告诉你,我既没有疯掉,也不是在讲科幻,我所说的是确确实实发生过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航母问世以来的赫赫战功,使人们常认为它属进攻性武器。诚然,德国最大战列舰是被英国航母所重创;日本偷袭珍珠港和英国偷袭意大利塔兰托海军基地造成的毁灭性打击,靠的是航母轰炸机;太平洋海战中日本舰队在中途岛的覆灭,主要也归功于美国航母。二战期间,一半以上被击沉的大舰是航母的功劳,从而使航母取代战列舰而成为海上霸王。实际上,航母的防御性功能隐而未彰,航母在二战中为侦察、搜索、护航、拦截、空中支援等所发挥的作用,同样是巨大的,只是它的攻防兼备特性被进攻性战果所掩盖。二  相似文献   

5.
郭虹 《中国军转民》2009,(12):38-43
你拥有了市场,拥有了市场份额,你就拥有了效益,拥有了鲜花和笑脸;你失去了市场,你就丢掉了饭碗,你就会沮丧,你就会下岗,你就会落泪。市场经济是不相信眼泪的。它只承认强者。在资源配置上它更多表现为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6.
说起世界各国军中要员的坎坎坷坷,人们就会想起为了发展航母而丢掉苏联海军元帅军衔的库兹涅佐夫。1 兹涅佐夫对航母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战前英国和美国开始研制航母时,他就进行了全面的关注和跟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的航母出没在北海和大西洋攻击德军的战舰,包括排水量达3万吨左右的巨型战列舰,对世人震动很大。特别是一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底2月初.有3个美国航母战斗群出现在西太平洋和东亚海域。在可预见的将来,亚洲的海洋将注定不会平静。根据目前有关国家的航母发展规划.未来一段时间世界上航母的数量将会迅速增多。我国周边是航母发展与活动的重点区域,航母的身影将频繁出现我周边海域。甚至有报道称,亚洲进入了“航母时代”。  相似文献   

8.
祝弘 《当代海军》2004,(10):26-30
自航母问世以来,作为航母的核心力量——舰载战斗机就备受各国重视。它不仅可以作为攻击性武器,实施对海、对空、对陆作战,还可以作为防身法宝,实施远程防御。确切地说,没有舰载战斗机,就没有航母这个海上霸主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张冉  李菁 《军事文摘》2011,(17):31-35
作战与威慑记者:航母是最近一个很热的话题,作为一名军事战略问题的专家,你怎么看待航母?乔良:在我看来,航母正在过时.为什么这么说?这和航母担负的历史任务有关.在全球还没有进入到美国“一超独大”局面、全球化的金融体系还没有建立的时候,航母是很有优势的.因为它可以控制全球的物流——全球的经济活动,只要世界还处在海上贸易和海...  相似文献   

10.
航母是构成航母编队几类关键装备中的核心和龙头;拥有了它,就拥有了主心骨。  相似文献   

11.
<正>航母虽然是防御性武器,但"本设计师"认为它除了舰载机具有攻击能力外,本身也应该具有战斗力。现代各国海军也都是以航母为核心形成一个编队来执行各种任务。如果失去了护航舰艇的保护,它就失去了自卫反击能力,并且组成一个航母编队成本巨大,不如独自配备攻击系统,虽然加装攻击系统占据了部分面积,  相似文献   

12.
中型常规动力航母,需要各类士官和专业技术军官更是超过1000人;而大型核动力航母则至少需要1500人以上。当这个题目一进入眼帘,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航母舰长及舰载机飞行员。的确,在航空母舰上,这两类人的重要性,无人能与之比肩。如果仔细研究世界各国航母舰长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航母舰长不仅是这艘大舰航海事务方面的"总指挥",而且也是协调母舰和舰载机尽善尽美达成"适配"的"大总管"。资料表明,航母舰长个个都"身手不凡":驾机、操舰、指挥作战和综合管理等"样样精通";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运用国际战略、外交、战争法,乃至与媒体之间良好沟通的"高手"。而作为航母上的"天之骄子"——舰载机飞行员,从来都是世人关注的对象,培养的重点。鉴于舰上极其狭窄的空间与面积,其培训难度远比岸基飞行员大得多,危险系数更是比前者成倍增加;加之飞行中,海天常常混为一体的特殊环境及雾、盐、雨等恶劣条件,进而要求舰载机飞行员除了战技术能力高超外,必须心理素质也极强。  相似文献   

13.
航空母舰的弊端时至今日,航空母舰战斗群仍是海上首屈一指的作战兵力“集大成者”。自二战以来,它以其攻防兼备、威力强大,而深受各海上强国的青睐。近年来,不仅像美国这样的世界头号海军强国在继续建造10万吨级的“尼米兹”级大型航母,就连一些小国也格外关注中小型航母,希冀用它来增强海军实力,更好地执行海上任务,以保卫本国的海洋权益。可以  相似文献   

14.
军闻述评     
美国海军对CVN21航母表示坚决支持《简氏防务周刊》2005年6月8日报道,2005年6月2日,美国海军航母计划执行官丹尼斯·德威尔少将驳斥了继续建造CVN77“尼米兹”级航母比跳至CVN21航母计划更便宜的说法,他说:“CVN21的首舰建造费用就会比CVN77低。”当美国海军为舰艇建造计划争取费用的时候,一些人质疑  相似文献   

15.
航空母舰这个庞然大物,是一个机动性很强、令对手望而生畏的立体作战平台,它在世界上的任何动向都会对国际形势产生影响。而堪称技术奇迹的核动力航母又是所有航母中力量最强、体积最大者,它的强大战斗力和无限续航能力。使它成为强国炫耀武力、进  相似文献   

16.
“基辅”号航母是前苏联为对付北约军事集团而建造的,于1975年入役,1994年退役。在服役期间,它经历过冷战风云,也见证了苏联解体。俄罗斯著名作家撰写的长篇纪实军事小说(《“基辅”号航母鏖战罗弗敦群岛以东海面)),记录了“基辅”号航母在冷战时期所发生的故事,同时以真实而传神的笔触描述了航母上军人的海上生活、权力斗争、战斗执勤等生动内容。本刊从本期起将分篇连载。  相似文献   

17.
当地时间2013年12月9日,世界海军史上迄今最为先进的”福特“号航母下水。经过大约两年半的磨合与训练后,它将于2016年3月正式进入美军现役编队。“福特”级航母也会逐渐取代不断老去、维护费用蹿升的“尼米兹”级航母,成为美国保持海洋优势的一支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现代航母的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海上霸王”之称的航空母舰是海战的主力和强国海军的标志,它使传统的海战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而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战。航母编队具有强大的整体作战能力,能够完成多种作战任务, 是最具生命力的海上作战体系的核心。航母为什么需要近程防御武器系统现代航母及其战斗群是具有空中、水面、水下、岸上、电磁等多维作战能力的统一体,由航母平台、舰载机和护航舰艇二部分组成。它的火力配系人体分为外层攻防区、中程攻防区、核心防区三个层次。核心防区也就是点防御区,距离航母 0.1~45千米,近程防御武器系统是点防御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范围来看,所有的海军航空兵驾驶员都承认,航母舰载机作战优先考虑的是燃油管理。在行动计划中,他们会十分小心决定执行任务所需的最少燃油量,其中包括正常返回。这些紧密相关的燃油水平被法国海军航空兵分别称为“冲刺”、“小鸡”与“纸牌赌”。“冲刺”是保持最低油量转移到邻近陆地机场。“小鸡”是返回到航空母舰的最少油量,这要看天气条件与飞抵潜在机场的距离,也取决于驾驶员的航母着陆技术。比如,这个过程能等效于“冲刺”13次舰载着陆尝试。对于“阵风”战机,正常的“小鸡”过程为6分钟回到“戴高乐”号航母甲板上,最少油量为1.5吨,而“超级军旗”战机则为798.3公斤。  相似文献   

20.
2001年3月4日,美国的第九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在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下水,美海军以美国第四十任总统罗纳德·里根的名字为它命名。至此,美国已拥有12艘航空母舰了。在这12艘航母中,有9艘采用核动力,也就是说,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10多艘常规动力航母逐渐被核动力取代,剩下的3艘常规动力航母,也将在2010年前全部退出现役。那么,常规航母为何会有如此“下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