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8年)期间,列宁于1915年7—8月写了《社会主义与战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对战争的态度)》,由日内瓦《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印成单行本发行。这本小册子是列宁“总结社会民主党对战争的策略”①的纲领性文献。列宁在这一光辉的著作中,阐明了科学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理论,尤其是论述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革命策略。并且在大战中,列于领导布尔什维克和无产阶级,坚决实践了这一革命策略,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这表明在大战中,列宁关于战争、和平与革命理…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武装斗争的过程中,既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同时还兼收并蓄了以往的军事家,包括资产阶级军事家,尤其是普鲁士资产阶级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学说。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列宁就研究过克吕泽烈、拿破仑、菲特烈大帝、毛奇、伯恩哈迪等人的军事著作。1915年,列宁在研究哲学和战争问题时,又不仅仔细阅读过《战争论》,而且还专门写了长达五万余字的《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一书摘录和批注》的读书笔记,批判继承了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用辩证方法考…  相似文献   

3.
倪红燕 《政工学刊》2014,(12):82-83
列宁写的《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以下简称《特点》),最早刊登在19儿年1月5日出版的俄国布尔什维克主办的《明星报》第2号上。《特点》是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革命路线的一篇重要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体现的不同特点。他指出,随着具体的政治形势和直接行动的任务的改变,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不能不反映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列宁从俄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诠释,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模式——俄国模式。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俄国模式的精神实质,在于它回答了在帝国主义时代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开创了一条"帝国主义时代——俄国农村公社——新经济政策"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中,革命军队的建设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无产阶级政党为什么要创建自己的军队?应该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以及怎样建设这支军队?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非常宝贵的理论指示和实践经验。在马克思主义建军学  相似文献   

6.
1915年列宁在研究哲学和战争问题时,曾阅读了德国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战争论》,并做了许多摘录和批注。从列宁的摘录和批注中可以看出,列宁特别重视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和用辨证方法考察战争的一些著名论述。列宁在《第二国际的破产》《社会主义与战争》《战争与革命》等著作中,高度评价并多次引用克劳塞维茨的名言,驳斥机会主义者在战争问题上的谰言。该书中译本在中国广泛流传,对于早期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争观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研究这部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与传播史对深入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讨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归纳提出了列宁对进行社会主义化革命的重要意义有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从青年时代,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就开始懂得军队对于革命的重要性。他参加革命后酷爱军事,非常注重革命武装建设,并视其为革命的重要工具。大革命时期,他在南方从事军事工作期间,潜心钻研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勇于实践。他依照列宁的建军思想和经验,在改造旧军队。创建革命武装,领导革命战争,组织工人武装起义,建立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培养军事干部等方面,功勋卓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竭力主张用武力讨伐蒋介石,以挽救中国革命,派遣大批共产党员和骨干到贺龙、叶挺部队去工作,掌握军队领导权。他坚信人民军队是实现马列主义理论的先锋这一正确原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讨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归纳提出了列宁对进行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重要意义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工农联盟思想是列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阶级的生活条件非常贫困,国家给工人分配的粮食严重不足。国内战争结束后,农民对苏维埃政权失去信心,农民暴动,城市工人罢工,工农联盟经济基础出现裂痕。列宁为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实施新经济政策,在经济方面恢复和发展合作社、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恢复贸易自由、制定全俄电气化。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来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巩固工农联盟。  相似文献   

11.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管理人员特意为列宁安排了新的办公室,他们从沙俄宫殿里弄来有整间房子那么大的地毯和宽大柔软的安乐椅。一切安排就绪了,列宁来到办公室,富丽堂皇的地毯立刻引起他的注意,他大为惊讶,提高声调说:“这是为什么?我怎么能在这样的地毯上走来走去呢?请你们马上把这个地毯撤掉!”列宁又看到了精致锃亮的安乐椅,他激动地说:“这又是为什么?请立即把它送回去!”  相似文献   

12.
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在战争实践中,对如何建设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新型军队进行艰难探索,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制定了无产阶级军队建设原则。1919年3月,列宁领导召开的俄共(布)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从建立军队铁的纪律、吸收旧专家帮助军队建设、依靠政治委员、党支部和政治机关加强军队政治领导、从工农中培养指挥干部、主动改善军队阶级构成方面提出军队建设原则,为后来苏联红军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迈向世界一流奠定坚实基础。列宁领导党进行苏联红军建设过程中提出和阐述的建军思想是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重要部分,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做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3.
畅波 《中国军转民》2011,(10):22-29
1911~2011"辛亥源流百年同归"大型纪念巡展活动,于2011年9月10日上午在中华世纪坛隆重开幕。思前辈,忆英烈,孚京振衣纪念先驱。近日,为了缅怀100年前那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为了纪念那样一场推翻帝制、挽救国家危亡的民主运动,为了让今天的人们不忘那些舍生忘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 ,是在全世界共同胜利的社会主义 ,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提出了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著名理论 ,并且通过十月革命取得了成功。从这以后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是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进行的。虽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起名为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 ,包含着力图超越民族国家的意蕴 ,但事实证明 ,那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当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发展和不均衡发展 ,提供的不是全球范围内而恰恰是民族国家范围内社会主义的支撑 ,所以 ,当代社会展现的必然是具有不同国家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在民族…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是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先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自创建兴中会以后,领导多次武装起义,结果都失败了。辛亥革命后的十余年间,他依靠军阀打军阀,同样未取得革命的成功。其中,依靠陈炯明的失败,对他打击最大。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革命的武装。1920年以后,他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总结历史经验,最终使革命走上正确的道路。本文着重论述孙中山在创建革命军队中,共产国际对他的影响和帮助。一、共产国际建议孙中山建立革命军队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早就注视着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并给予深切的同…  相似文献   

16.
民族自决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进一 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自决权理论,为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正确 认识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对我们当前解决民族问题,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立无产阶级常备军是列宁国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列宁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军队理论与苏俄军队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列宁根据苏俄政权建立后的特殊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提出并实施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军队学说的发展。然而,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新政权在武装力量建设上,面临着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常备军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俄共(布)内意见并不一致,经过反复而激烈的争论,才最终被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18.
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是无产阶级夺取并掌握国家政权后,如何处理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指导性原则,是无产阶级革合  相似文献   

19.
劫掠平民曾经是近代欧洲战争史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劫掠是一种合法的战争行为,是当时欧洲军事制度的产物,并具有极高的军事必要性。任何政府无权控制属下雇佣军的战场行为,国家也无力在战时保障军饷和供应。而劫掠可以满足作为雇佣军通过打仗来发财的美梦。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只得"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法国大革命后,公民军队取代了雇佣军。公民军队是"为国而战"的军队,与"为钱而战"的雇佣军具有截然不同的政治性质。军队政治性质的转变为国际社会制定禁止劫掠的战争法规范奠定了政治基础。另外,19世纪下半叶以来的科技发展使国家的后勤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基于大规模运输能力的精细后勤作业兴起,劫掠行为的军事必要性彻底丧失。  相似文献   

20.
红线女,作为粤剧"红派"创始人,倾其一生致力于粤剧发扬光大,荣膺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被誉为"国宝级艺术家"。一次全国"两会"上,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在主席台吸烟,红线女看到后,马上写了劝烟纸条转交给他。小平同志后来谈道,"因为她是人民代表,她的意见就代表了人民的意见,我做错了要接受批评勇于改正"。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展开,红线女走过的这条"群众路线",值得我们普通群众思忖和仿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