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建立  李金华  巢琨 《国防》2001,(1):29-29
凡看过电影《林则徐》和《鸦片战争》的人,无不为影片中主人公林则徐那坚强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精神所感动。笔者正是带着这样的钦佩之情,专程寻访了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纪念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澳门路,原为林则徐祠堂,始建于1905年。1961年列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辟为林则徐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  相似文献   

2.
近日读《林则徐传》,禁烟英雄林则徐的爱国情怀、爱国理性,让人难忘,令人崇敬。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军事思想研究二题季云飞林则徐(1785~1850),是中国近代最早主持反侵略战争的封疆大吏。他所组织领导的广东地区抗英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并在抗英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军事思想。目前,史学界对于林则徐的反侵略军事思想的研究,除在一...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与外文情报翻译郭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早为人们所熟知,然而人们也许不太了解,他为了同英国侵略者作斗争,曾下很大功夫,组织人员收集和翻译了一批外文情报资料。这些情报资料对于林则徐全面了解敌情,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发挥了重要作用:1838年12月...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主持广东禁烟抗英军事斗争中展开了大量军事变革实践。革职后,他全面反思战争期间的军事变革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军事变革主张。林则徐的军事变革主张与实践,为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军事变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林则徐是晚清军事变革的开拓者与奠基者,堪称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非法拘禁罪是以义务违反和法益侵害为规范特质的不纯正的身份犯,相对于非法拘禁罪的基本犯,特别地增添了职责义务违反的不法要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非法拘禁罪缺乏独立的法定刑与罪名,无身份者加功有身份者或者有身份者加功无身份者实行非法拘禁行为,有无身份者虽能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非法拘禁罪的层面成立共同犯罪,但有无身份者只能被认定为"非法拘禁罪"的正犯或者共犯,仅在适用刑罚层面考虑身份犯的共犯关系对刑罚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政治家十分强调文武结合,相辅相成,共同担负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孔子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汉代陆贾认为"文武并用",是"长(治)久(安)之术"。文武相资、综合施治被视为处理国家安全问题的通则。  相似文献   

8.
名人自勉联     
我国众多的古今名人曾写下自勉联,日日观看,细心体会,用以自勉,鞭策言行。联语值得借鉴学习。禁烟大臣林则徐在任广西总督时,为自己写下了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短短16个字,反映了林则徐高风亮节的品德和胸怀阔大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军事爱国主义是解读《孙子》与孙武其人的关键思想要素。《孙子》中的军事爱国主义思想元素主要包括:"兵者,国之大事"的军事价值观;"安国保民"、"安国全军"的军人价值观;"君命有所不受"的道德选择方针;"兵以利动"、"非利不动"的军事功利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德环境效应说五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0.
孙子战术思想是《孙子兵法》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深入研究,笔者认为,"知己知彼"、"知天知地"是孙子战术指导的总纲,"致人而不致于人"是孙子战术指导的立足点,"兵贵胜,不贵久"是孙子战术指导的基本要求,"兵者诡道"是孙子制胜的主要手段,"避实击虚"、"并敌一向"是孙子战术指导的突出环节。  相似文献   

11.
制怒     
众所周知,林则徐有一条座右铭:制怒。林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自己身在要位,怕冲冠一怒,影响决断,坏了国家大事。  相似文献   

12.
由“媚”字说起张旭东媚字,因其莫名的香艳、娇娆和神秘,常被当做女性的"专有"词。而其本义确是曾以女性为专门指向.这便是"媚"之第一大类。属此类之"媚"者,可分三种:一是指女性具有的使人产生感官愉悦与审美感受的花貌、雪肤、玉体等"有形"的姿色;二是指女...  相似文献   

13.
心灵的暖春     
李作昕 《兵团建设》2010,(12):45-45
法国作家让季奥诺写过一篇著名的小说《植树的人》,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讲认真"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讲认真’不仅是态度问题,而且是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大问题。"党员领导干部是部队建设的领率者、指导者,岗位特殊、责任重大,必须带头把"讲认真"体现到党内生活和干事创业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陈程 《政工学刊》2014,(11):75-75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领导机关下基层是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的一种好形式,也是机关干部的一项基本功。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有的干部下基层"身入"而不"心入",听听汇报、提提要求、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就算完事;有的干部下基层不能"以心换心"与官兵打成一片,习惯于坐在房间里看电视、翻文件,很少放下身段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有的干部下基层“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思不在基层,精力不在指导,工作敷衍应付,遇到问题就躲避,或者直接将问题上交,不能真心为基层解困分忧。  相似文献   

16.
刍议“德”与“得”喻继新《礼记》上说:"德者,得也。"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具各了崇高的品德之后,才会有所得,但得到的不是高官厚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别人的尊敬,人格的升华。然而,实际生活中,一些人却错误地理解这句话,把"德"与"得"的次序颠倒,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7.
张践 《国防》2013,(12):51-53
征兵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源头工程,关乎军队长远发展,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古今中外,无论国之大小、强弱,都视兵员征集为兴武强军之举,建章立制予以保障。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兵者,国之大事"、"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家大计所重者,莫过于武备"之说。美国把兵员征集作为"社会第一勤务",俄罗斯要求每个公民把应征入伍作为"终生事业",以色列、瑞士坚持"全民皆兵"。这充分说明征兵工作的重要性。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推进,我国征兵工作出现了由热变冷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读者文摘     
今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在我当总理之后,总是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这两句诗出自林则徐的《云左山房诗抄》卷六之《赴戍登程口占家人》。原诗是这样的: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意是:如果以有利于国家存亡、百姓生死为立身处事的标准,那么,个人岂能见福则趋,见祸则避,样样算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割地赔款签订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林则徐明知在这时去"禁烟",等于"独往虎山行",但是为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个人的安危荣辱等闲视之,他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  相似文献   

19.
魏艾民 《政工学刊》2011,(11):14-14
前些时,在下发表题为《治"要官"有良药》一文,提到老首长张公干严肃处理"要官"者的事。近来一位青年读者来电话说,他在收入《周恩来军事文选》的一封电报里,看到"张公干起义团"的字句;又在《卧底将军》一书,看到"300多名地下党员大名单"中,有"张公干"其人。他问:这两处提到的"张公干",和你文章中说的"张公干司令员",是否同一人?我说,你看书很仔细,三者同为一人。由此联想到张公干老前辈长期战斗在敌营的艰苦、惊险经历。  相似文献   

20.
简讯     
《国防》1996,(6)
广东虎门是块英雄的土地,虎门炮台是英雄的象征。最近,广东省政府决定投入巨资修复虎门炮台,重现“金锁铜关”的胜景。 193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揭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林则徐和清朝爱国将领关天培,率领虎门人民凭借天险先后修建了沙角、威远、靖远等12座防御炮台,设置300多门大炮,被誉为“金锁铜关”。战争期间,守卫炮台的中国将士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多次挫败英国侵略军的进犯。关天培和数百名将士血染炮台,壮烈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